内战爆发,硝烟再燃战火起

1946年7月,国共内战硝烟再起。面对国民党46万大军的猛烈进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临危受命,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巧妙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率领3万余人的部队在江苏宣泰地区发起突袭。这场战役不仅创下了首次歼灭国民党美械王牌师的记录,更令蒋介石"三周打下苏北"的狂言化为泡影。当捷报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询问:"83师被消灭多少?"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不仅奠定了粟裕"战神"的威名,更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46年的中国大地,战云密布。解放区的人民刚刚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却又要面临新的考验。

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拥有空军、海军和大量重武器,军事实力远超解放军。蒋介石在南京的统帅部里,正密谋着一场席卷全国的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战略目标很明确:要迅速占领共产党的各个解放区,控制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在这个过程中,要么歼灭人民解放军的主力,要么把解放军压缩到黄河以北。

蒋介石对这个计划志得意满。他在统帅部的会议上对手下说,凭借空军、海军和特种部队的优势,只要布局得当,就能速战速决。

延安的中央军委对此早有预判。毛主席认为,7月初必将爆发一场大规模战斗,解放军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

毛主席对未来半年的形势做出了精准分析:如果解放军打胜仗,就能迫使国民党坐下来谈判;如果打成平手,也有和谈的可能;但如果打败仗,就不可能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4日,蒋介石终于撕下了和平的面具。他在南京扬言:"48小时之后将有惊人之举。"两天后,国民党调集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正式打响。

在这关键时刻,苏中解放区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不仅是华东解放区的前哨站,还是重要的粮食后勤基地。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蒋介石在苏南地区部署了强大兵力。在南通、泰州、扬州一带集结了5个整编师共12万人,在江阴又集结了7个旅作为预备队。

他们的进攻路线十分清晰:先占领海安、如皋,然后从海安、扬州一线北上,与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拿下两淮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华中野战军在海安、如皋一带只有第一师、第六师和7纵,总共19个团约3万余人。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达到了4:1。

蒋介石对这个部署信心十足。他放言只需3周就能攻占苏北地区,再用3周就能结束整个苏皖会战。部署完毕后,他便带着夫人前往庐山度假,殊不知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惨痛的失败。

运筹帷幄,明定破敌方略

面对来自国民党军队的巨大压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在海安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部署会议。会议上,他向指战员抛出了三个问题:敢不敢打、打谁、怎么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分析敌情时,粟裕指出国民党军队是三路而来,企图通过持久战和消耗战来消灭华中野战军。但粟裕决定改变敌人的战场节奏,集中优势兵力只打其中一路。

选择突破口成为了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左右两翼的南通和泰州地区城防坚固,不利于作战。而中路的敌人虽已在泰兴、宣家堡驻守半年,但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与会指战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苏中地区的特点。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当地群众与华中军队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

不久前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热情,而参战部队都是从苏中地区发展起来的子弟兵。他们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这些都成为了战役成功的重要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深入讨论,粟裕最终拍板:集中第一师和第六师共12个团的兵力,首先歼灭中路敌军的两个团。他算了一笔账:敌人用12万人打我们3万人是4打1,我们集中兵力就能还给他们一个6打1。

情报显示,驻守宣家堡的是李天霞整编83师的一个团。这支部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是曾经远征缅甸的100军改编而来,装备了美式武器。

这支部队极为骄傲,甚至扬言"要是共产党打下宣家堡,就可以倒扛着枪进南京城"。而粟裕正要用实际行动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7月13日,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刚在常州召开完军事会议。会上,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口出狂言,催促部队尽快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有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显得清醒,他提醒大家:"苏北赤化甚深,敌人消息灵通,行动灵活,而我军计划则有盲目作战的感觉。"但这样的警告并未得到重视。

就在李默庵部署会议结束的当天,粟裕指挥的宣泰战役就打响了。开始时,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这是粟裕有意为之,目的是麻痹敌人。

到了傍晚时分,粟裕才投入全部优势兵力,对83师驻守的宣家堡、泰兴地区发动猛烈进攻。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李默庵被这突然的变故弄得手足无措,担心这是粟裕的诡计。他命令已经开往南通的整编49师退回平潮地区,结果白白浪费了两天的宝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宣泰战役以辉煌的战果告终。华中野战军共歼灭了国民党整编83师两个团又两个营,共计3000余人,创下了首次歼灭国民党美械部队的重要记录。

这场胜利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延安。毛主席立即发来电报,询问粟裕:"我在泰兴以及宣家堡地区所打者是否为83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这反映出中央军委对能否打败美械部队的高度关注。

声东击西,一网擒获敌军

宣泰战役的胜利让李默庵惊慌失措,他立刻调整部署,安排整编65师加上99旅火速北进增援泰兴地区。同时,他又命令整编49师连夜行军,准备趁虚攻占黄桥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默庵打算用这种三面夹击的战术,一举歼灭华中野战军主力。但他的这些部署早已被粟裕的情报网掌握。

粟裕立即下令主力部队迅速东进,准备给正在行军中的整编49师致命一击。但为了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他故技重施,让第6师在宣泰地区留下部分兵力。

这些留守部队继续进攻泰兴城内的残余国民党部队,造成华中野战军主力仍在宣泰地区的假象。这个计谋果然奏效,李默庵放心大胆地派遣49师向如皋地区进发。

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和7纵主力展现出了"打得、跑得也饿得"的战斗作风。他们在宣泰激战后,又立即投入了一百多里的长途奔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中地区的人民群众热情高涨,他们用门板、大车搭建浮桥,帮助部队迅速通过河流。在群众的帮助下,解放军部队很快抵达如皋东南部,并且完成了隐蔽集结。

7月18日,粟裕命令部队对整编49师发起进攻。在这场关键战斗中,他亲自来到前方指挥。这是粟裕一贯的作战风格:哪里战斗最为紧张,他就出现在哪里。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6师主力和7纵部队成功歼灭了国民党整编49师79旅的大部分兵力。但敌人仍有一个加强团固守在宋家桥的坚固工事中。

6师组织多次强攻都未能攻下宋家桥阵地。就在6师指挥员焦虑万分之际,粟裕来到了前沿阵地。他查看作战地图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