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银行持续发力理财子公司业务,部分银行系公募基金发现自己正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中加基金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师出同门”的公募与银行理财子公司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第三批银行系试点基金公司之一,注册资本为4.65亿元,北京银行持有44%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外资股东加拿大丰业银行持有28%股份。

国内最大城商行控股,还有外资加持,中加基金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募基金

自成立以来,中加基金在资源人才等方面获得了大股东大量的支持,公司的高管几乎都来自北京银行,公司首任董事长闫冰竹曾在2002年至2017年任北京银行董事长,第二任董事长夏英于,现任董事长夏远洋均来自于北京银行。

此外,现任总经理李莹、首席信息官陈昕、监事会主席王宇、财务负责人孙小妹等也都是来自于北京银行。

可以说,在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中加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角色。然而随着北银理财成立,中加基金或许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市场定位。

2022年11月,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开业,注册资本为20亿元,由北京银行100%持股。

自成立以来,北银理财获得北京银行方面的大力支持,2023年10月还获得了进一步的增资。成立不到两年,截至2024年6月末,北银理财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141亿元,2023年的净利润为3.12亿元。相比之下,已经成立十年的中加基金目前管理资产规模仅为1391.06亿元。

北银理财与中加基金业务布局高度重合,都以固收货币基金类产品为主。北银理财董事长步艳红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客户理论上还比较固化,其中90%是零售客户,这些零售客户主要是由储蓄客户转化而来,对收益波动的接受度较低。未来,我们要把客群定位在这类储蓄客群向理财客群转化的形态,我们的产品也以绝对收益为主。”

作为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安全性自然是首先考虑的因素。所以,北银理财后续发展基本上也会以固收货币基金类为主要方向,这与一直以“固收+”为招牌的中加基金高度重合。

面对“同侪竞争”,中加基金何以自处?

实际上,公募基金比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有一大优势在于产品发行的灵活性,相对于以求稳为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可以忍受更大风险,发力权益类产品,追求更大的收益。

不过中加基金权益类投资非常弱。截至目前,中加基金在管理的1391.06亿元资产中,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205.60亿元,占比9成以上,货币基金为105.80亿元,指数基金为61.77亿。而权益类基金规模仅为17.18 亿元,全部为混合类基金,无股票型基金,明显呈现“债强股弱”的特征。

权益基金规模只有17.18亿元,但中加基金却发行了42只产品,导致产品出现迷你化趋势,盈利能力很差。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只是2018年3月8日成立的中加心悦混合C,总规模为3.56亿元,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0.59%。而规模小于5000万元基金超过30只,规模最小的只有200万元,这些迷你基金面临着清盘风险。

中加基金发展陷于停滞,导致人才也出现了流失。2023年2月权益投资部负责人李坤元离职,8月份总经理宗喆辞任随后加盟中金基金;9月份,副总经理魏忠离职。

今年7月,中加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闫沛贤离职。闫沛贤是中加基金的老将,管理规模一度接近500亿元,最高时几乎占中加基金总规模的近七成,可以说是固收业务的顶梁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加基金从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到权益投资总监、固收投资总监等重要岗位均出现了变动,对公司业务发展势必会带来冲击。

今年6月,来自北京银行的李莹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作为一位拥有二十余年银行系工作经验老将,李莹能否带领中加基金突破困局呢?(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