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民军高级指挥官崔莹永远也忘不了1952年的那个冬日。那天的天气很冷,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崔莹和几个小伙伴在冰河上滑冰。中途,脚下的冰面突然破裂,崔莹毫无征兆地掉进河中。

冬天的河水冷得刺骨,恐慌和寒冷瞬间包围了他。岸上的小伙伴急得大声哭叫,却对眼前的危机束手无策。

棉衣吸了水后越来越重,像是一只鬼手,将崔莹往下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葬身此处的时候,又一个人跳进冰窟,游到了他的身边。

朦胧间,崔莹并未看清那人的面容,只感觉身后的人如巍巍山岳一般,将他稳稳托起。

求生之路艰难无比。因为冰面承受不住崔莹的重量,他先后三次掉入冰窟,身后的人也开始体力不支,两人渐渐下沉……生死关头,崔莹感受到了从后背传来的温柔推力。那位英雄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他顶出了水面。

崔莹得救了,但他的救命恩人却长眠河底。一天后,崔莹才得知他的名字:罗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舍生忘死:永恒的精神丰碑

罗盛教是中国湖南人。在朝鲜,他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个名字,他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一种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证明。罗盛教和朝鲜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1950年。

彼时,因为联合国军的侵略,朝鲜境内烽火连天,一片焦土。和朝鲜一江之隔的中国不忍友邦蒙难,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政策一出,无数名中国热血儿女穿上军装,喊着口号跨过鸭绿江,向霸道无理的联合国军宣战。

罗盛教便是其中一员。当时,罗盛教才刚满20岁,入伍也才两年的时间,看着是个新兵蛋子,但翻开他的履历,却可以看见他闪着星光的过往。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热心善良,心眼儿实,属于那种宁愿自己淋雨也要给别人撑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因家中贫困,罗盛教十一岁才上小学,起点比很多人都要低。为了赶上进度,他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才肯休息。天道酬勤,罗盛教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第九师范。

从学校毕业后,罗盛教又进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并改名罗盛教。

这几年的求学生涯,为罗盛教部队文书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不过,在这之前,罗盛教还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了几年。期间,他获得了一个十分霸气的称号:“开路先锋”。

这个称号来源于1949年的一个意外事件。这年冬天,学校计划修建桥梁,但用来做桥的大树却在被锯倒后滚进了水沟。

一众师生面面相觑,数九寒天,水沟里的水冰冷刺骨,谁都不愿意跳进去,就只能用绳子捆住树干往上拉。但拉了半天,大树都没被拉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罗盛教急得不行,他利落地脱掉鞋子,卷起裤腿,“扑通”一声跳进水沟,抱住树干,将它往岸边推。其他同学见有人带头,也有样学样,多位同学合力将树抬了上来。

舍己奉献,敢为人先,“开路先锋”的光荣称号由此而来。

1950年,罗盛教进入了四十七军的文书训练班,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文书班学习期满后,罗盛教先是投入到了湘西剿匪战役中,后又加入中国志愿军,随军奔赴朝鲜。

和湘西剿匪战斗相比,抗美援朝战争能更直观、更全面地让罗盛教领会到战争的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联合国军在这次战役上下了血本,飞机轰炸,坦克开路,炮弹洗地,每天都有志愿军战士倒在炮火之下。罗盛教看着战友一个个牺牲,看着朝鲜人民在战争的破坏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对造成这一切的联合国军十分痛恨。

“不把美国侵略者赶走,我就不回家!”罗盛教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

有心杀贼的罗盛教,多次向指导员请示上前线杀敌,但指导员却让他做好本职工作。于是,罗盛教只能一边记录战场情况,一边“见缝插针”,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比如顶着炮火给战友送饭、抢救伤员等。

1951年秋的某一天,罗盛教留在阵地执行驻防任务,却刚好碰见敌机来袭。敌机朝着地面投下了一枚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了一户村民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罗盛教心中咯噔一声,他顶着炸弹和烈火,快速朝村民家跑去。这户人家的家中只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行动非常不便。

罗盛教将小孩背在背上,拉着老人逃出了爆炸圈。为了救人,他身上的衣服都被烧出了好几个大洞。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朝鲜人民也是老百姓,必须要救,这也是我应该做的。”收到老人的感谢时,罗盛教郑重地说。一字一句,皆是大义。后来的罗盛教,为这句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52年1月,朝鲜少年崔莹和三个小伙伴在河上滑冰。突然,“咔嚓”一声,脚下的冰层破裂,崔莹跌入河中。

此时的罗盛教,正在和队友小宋在河边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他耳力很好,先是听见了冰面破裂的声音,接着又听到河边传来了孩子的哭喊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等人

就如之前顶着炮火救人一样,罗盛教义无反顾地冲到河边。他速度极快地脱掉帽子棉衣,一头扎进冰窟里。

三个少年被突然冒出来的罗盛教惊得呆住了,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河面。河水太冷了,罗盛教钻下去没多久就浮了出来。他甩了甩被冻得生疼的脑袋,猛吸了一口气,继续扎进去寻找崔莹。

片刻后,水面泛起波纹,崔莹的手露了出来。罗盛教用力托举着崔莹的身体,将他放在冰面上,但冰面承受不住崔莹的重量,崔莹再次掉入河中。

罗盛教刚露出头,便又一个猛子扎进水中,托起再次落水的崔莹。崔莹被罗盛教托起了三次,冰面也破裂了三次。第四次的时候,罗盛教已经精疲力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

他放任自己沉到水底,把双脚踩在河底的石头上做支撑。然后,他用双手固定住崔莹的身体,调动全身所有的力量,用头部将崔莹顶了上去。

崔莹的三个小伙伴急得大声叫喊,罗盛教的队友小宋闻声赶了过来。看着水面上的崔莹,他一眼就明白发生了什么。小宋拿了根竹竿,将崔莹拉了上来。

小宋松了一口气。但就在这时,崔莹的小伙伴大喊道:“还有一个人在水里,叔叔,你快救他!”

小宋闻言,心里有不好的预感。此次训练只有他和罗盛教两人,而他们是分开训练的。小宋跑过来时没有见到罗盛教,那个还在河里的人,不会就是他的战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等人

思及此,小宋赶紧跑到营地求援。经过战友们的打捞,罗盛教在一处冰层下被找到。他全身冻得青紫,已经停止了呼吸,年仅21岁。

因为情况紧急,小宋没有询问具体情况就回了部队,再加上语言不通沟通不便,所以部队上级在得知罗盛教牺牲时,便按照“溺水身亡”的情况,给罗盛教记了一个“非战斗减员”。

另一边,被救的崔莹脑海里一直浮现着那道宛如神兵天降的英雄身影。他想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但却不知该怎么做,只能用哭喊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幸运的是,从其他三名少年的口中,众人得知救人的是一位志愿军战士。这下子范围就缩小很多了,要知道,驻扎在石田里村的志愿军部队,便只有一四一师的侦察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

第二天,石田里村的村民们就自发来到了侦察连驻地。此时,他们已经从其他战士口中得知落水遇难的只有罗盛教,便认定罗盛教就是救了崔莹的人。

得知罗盛教被部队记为“非战斗减员”,村民们心痛不已,纷纷要求部队为罗盛教请功。

恰巧就在这一天,一四一师的师长叶建民来驻地巡视。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下令撤销了“非战斗减员”的上报决定,并将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如实报告给了上级,为他请功。

从这之后,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志愿军部队。同时,也在石田里村,树立了一座永不倒下的精神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

英魂不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罗盛教牺牲后,便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吧,我们要按照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

罗盛教下葬的那一天,数千名朝鲜民众自发前来送行,崔莹和父母站在人群中泣不成声。

朦胧的泪眼中,崔莹看着罗盛教哥哥安眠于佛体洞山,从此,这附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便都与他有关。

为了纪念罗盛教,村民们将石田里村改名为“罗盛教村”,那条吞噬英雄生命的河,也得名“罗盛教河”。安葬罗盛教的佛体洞山被称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纪念亭和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纪念馆

与此同时,一千多公里之外的中国,罗盛教的名字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英雄事迹被编入语文课本,他的家乡新化县,更是计划为他建造一座纪念馆,以此来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后人。

变化最大的还是崔莹。半大的少年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后,便养成了写信的习惯。为了安慰失去儿子的罗盛教父母,崔莹经常给他们写信。他不止一次地在信中写:“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两个国家的两个家庭,因为罗盛教命运相连。1953年10月,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随着慰问团到达了朝鲜。金日成主席见到罗迭开后十分激动,握着他的手,言辞恳切地说:“谢谢你,谢谢你生了这样的好儿子,谢谢你这样的好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纪念馆

见过金日成后,就是欢迎宴会。得知自己的另一个爸爸要来,崔莹早早就到了欢迎宴会的场地。见到罗迭开的那一刻,崔莹就扑进了他的怀抱:“爸爸!是盛教哥哥救了我!”

罗迭开泪流满面,他轻轻摸着崔莹的头,就像是抚摸罗盛教一般。

这天,罗迭开在崔莹家过了一夜。临走前,罗迭开拉起崔莹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盛教的妈妈让我转告你,要好好念书,提高文化,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此后十几年,这对异国父子一直保持着往来,罗迭开只要一有机会,便会随着慰问团去朝鲜,崔莹也多次来到中国探望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

这位知恩图报的少年,一直记着罗迭开的话。他加入了朝鲜人民军,走着哥哥走过的路,刻苦学习,保家卫国,是一名热心助人的好战士。

1970年,罗迭开最后一次随慰问团来到朝鲜。看着一身军装,已经成为排长的崔莹,罗迭开老泪纵横:“当兵好哇,你要听金首相的话,做一名好战士!”

这一天,罗迭开依然宿在了崔莹家中。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崔莹还叫来了四个小萝卜丁。

这是崔莹的四个孩子。见到罗迭开时,四个小孩乖乖巧巧地齐声叫道:“爷爷,爷爷!”罗迭开听了悲从中来,泣不成声。若是他的盛教还在,估计也成为一名父亲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莹

崔莹的母亲见到这个场面心如刀割。她哽咽着对罗迭开说:“我把孙子送一个给你!”崔莹母亲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在这之前,他们一家已经商量过,决定把最小的孙子送给罗迭开,替他养老,替崔莹尽孝。

罗迭开没有拒绝这个提议。他将小孙子取名为罗继宏,意为继承中朝两国人民的宏大事业。

带着罗继宏回国后,罗迭开就回归了普通生活。或许,往后余生,罗迭开和妻子都会放不下对儿子的思念,但有了罗继宏,也算是多了一份慰藉吧。

1985年4月,坐落在资江河畔的罗盛教纪念馆正式开放。无数人踏进这座携带着英雄基因的纪念馆,瞻仰先烈遗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盛教纪念馆

就在纪念馆开放后的第三十三年,一位在纪念馆附近散步的十七岁少年,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湍急的河水中,救下了一名不慎落水的妇女。

时隔六十六年,两个不同时代的身影慢慢重合了。事后,有记者采访这位少年,问他为何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河中救人。少年回答:“是罗盛教烈士激励了我。”

烈士忠魂,光照千秋,或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诚然,罗盛教烈士走了,但他从未走远。他存在于亿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用他那永不褪色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参考资料

湖南日报-永不忘却的一跃——忆罗盛教

湖南日报-罗盛教:不朽的国际主义精神丰碑

人民资讯-你只知道罗盛教是救人牺牲的,但获救的少年后来咋样了,你知道吗

湖南烈士公园-【烈士塔下颂英烈】第45期 罗盛教:冰河救人,感动朝鲜人民的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