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打到广州,广州人民迎来解放。香港和广州比邻,10月14日,第十五军团打到深圳河北岸。解放军已经做好攻打驻香港的英国军队的准备,已经兵临城下,一触即发。而此时却接到毛主席传来的加急电报:速速撤离,不要攻打香港!这是为何?

香港历史

早在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设桂林、南海、象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中华民族就开启了对香港长达千年的统治。当时的香港还处于极南的蛮荒之地,落后又而又狭小。但随着中原文明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的重心逐步变成长江流域以南的地方,香港逐渐发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古时从属岭南

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战火纷乱、民不聊生,经济重心发展变化,南方成为主要支撑点,内地人口大量往南方迁徙,促使香港的经济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即使到了清朝,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期间,广州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唯一一个商埠。而香港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与广州唇齿相依,一直在对外交流、贸易上有重要作用。

早在这个时期,四处开拓殖民地的英国人迫切需要一个进军亚洲商业的港口,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而香港作为一个临海地区,连接多国,其作为东亚优良港口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英国对其虎视眈眈。

起初英国人看上的不是香港而是舟山。当时英国还曾派外交大使,来让中国清政府开放舟山港口以作为贸易枢纽,但被心高气傲的清政府拒绝了。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国人回到祖国,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他们瞄上了香港这块地方,这次事件也为英国政府想开拓中国市场使用武装力量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舟山

1841年英国发起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英军的火炮打开国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眼睁睁的看着英国强占了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下《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又把九龙半岛和新界割让给了英国,从此香港开始了被英国长达百年的统治。

清道光皇帝也为香港的收回做过努力,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的时候,英军就谎称当时的钦差大臣琦善与他们签订了条约,已经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管辖。

得到消息的道光皇帝大怒,再加上琦善在与英国的斗争中一直一味地妥协退让,让道光皇帝信以为真。怒火中烧的道光皇帝直接派人抄了琦善的家。

在与英国的战争之中,道光皇帝数次下旨让大臣想办法收回香港:“即使香港在战略地位上并不属于险要必得之地,但香港比邻广州,应该想方设法收回,断不能给予英夷,以免其诡计多端,滋生祸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皇帝

但清政府当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薄弱的海军实力,收付香港简直是难于登天,不仅仅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打到香港,英国政府无力招架,宣布投降,香港又落入日军统治达三年零八个月。1945年9月15日,中国反日军侵华战争,再加上苏联、美国的干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无条件投降,香港又重新回到英国的手里。直到1997年,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香港才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三个条件

香港本来可以少经历这么多年的辗转,为何当时本来能轻松拿下的毛主席,放弃了收回香港?话说回当时,大军到了深圳河边,战士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的准备跨过深圳河,蓄势待发。在河那头的香港总督葛量洪也在紧张的等待中,他们等啊等,等来的居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一封信,同时驻守在香港岛外的解放军纷纷撤走。那么这封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突然收到撤走的消息,林彪带领的第十五兵团的将士们十分不解,纷纷觉得:明明香港就在眼前,里面的英国驻军最多三万,为何不一举拿下?

香港督查葛量洪更是了解香港的处境,认为解放军拿下香港都不需要用武力。香港与广州如唇齿,日常的供应都需要经由大陆,在当时要想拿下香港简直易如反掌——控制香港的粮食和水源进口,不到一个月,香港就会不攻自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量洪

但是葛量洪知道英国政府对于香港的重视。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英国基于自己在远东的利益早已被崛起的美国吞没一空,对于香港他们绝对不可以再放手。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在东方只剩下香港一个港口,对英国至关重要。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公开发表言论:想要收回香港,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虽然英国首相的态度很强硬,但其实英国当时处于颓势,很害怕打仗。所以当香港督察葛量洪收到这封信,发现是合约信的时候,如心中落下了一块大石头。

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到了三项条件:

第一,香港不能被英国用作且建造为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基地;第二,不许进行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威信的活动;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的公民必须得到保护,不能随意伤害。

只要做到这三条,香港就可以维持现状,继续放在英国人手里。收到信后,葛量洪立马上报给了英国方上级,等待回复。

看到这样对自己毫无威胁的条约,英国人大喜过望,满口答应。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一举动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有些不解。当时的人民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迫切的希望祖国的统一,对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方都是极其敏感,希望老祖宗打下的天下都回到版图的心情不是不可以理解。所以当时的人们都没有看出毛主席的远见,认为中国被列强打怕了,不敢还手了。

毛主席也不是没有听到过这些流言蜚语,但是全都置之一笑。以我们今天的目光看当时,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长远见地。毛主席的心中自有一叶舟,而他就是那个掌舟人,这舟要游向哪里去,他早已有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香港是中国联系世界的窗口,是看世界的眼睛,更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根基未稳,更是需要香港的存在。而如果贸然把香港收回,以我们当时的国力不仅管理不了香港,还会让它失去应有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各国以美国为首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封锁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举步维艰。而香港以英国的名义活跃在世界上,比和孤立无援的新中国绑定来得有利多了。而且香港作为英国最后一个在远东的港口,可以避免英国和美国进行外交上的盟约。让英国在远东有一个希望,远比收回香港,英国依靠美国的贸易港口要好。

同时这个举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因为香港的原因,英国对我国的态度不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恶劣。1950年元旦,在我们被西方列强所包围的情况下,英国放弃了国民党,率先承认了新中国政府,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当时蒋介石虽然败走台湾,但在外交上同美国等多个国家交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给出的建交条件,第一条就是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而首先的就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只承认一个中国。

即使这样,当时的人们也都还不完全理解暂缓收回香港的举动,但是直到第二年的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才终于明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封锁了各个海关,联合西方国家阻止物资运往中国,而想从西方获得利益的英国也不得不支持跟随美国。当美国把战火引到中国边境的时候,占领香港的英国开始感到害怕,害怕美军破坏它的利益,对朝鲜战争越来越消极。

也正是因为对香港暂不收回的政策,中方需求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香港运往前线,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很大的物质资源与胜利的希望。当时很多尖端的武器与装备,因为美国主导的禁运,中国其实都是拿不到的,但是在香港却可以拿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

毛主席的这个举动不仅仅在中国外交上打开了新局面、也是为朝鲜战争打开了新的生机,而且暂缓收回香港的第三个好处,就体现在同苏联的关系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种先不急于和西方国家建交的策略,使我国过于依赖苏联老大哥。而毛主席拥有的长远目光给我们留了一个后手——即使中苏关系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还有香港这盘棋,还不至于被世界所孤立。

新中国成立不久,因为暂缓收回香港的关系,喜出望外的英国政府积极的想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

而当时毛泽东正在苏联进行访问,但和斯大林的谈判并不顺利。当时外界还传闻毛泽东在莫斯科没有消息,是被斯大林“软禁”了。收到国内传来英国即将承认中国的消息之后,想要改变这种毫无进展的谈判的毛泽东,告诉苏联的外交大使罗申:“不久英国将承认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联合其他英联邦国家采取明显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此举表面上是陈述一则看似与苏联无关的消息,其实意在给苏联施加压力,好加快莫斯科谈判的进度。

毛主席的一席话果然奇效,不久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帮助。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汉长江大桥等多项建筑计划,也都是当时苏联所提供了一些技术与人才支持。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国际局势再一次不明朗了起来。在之后苏联把旅顺还给了中国,滞留在中国的军队也即将被撤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毛泽东因为担心的美国的进攻,希望苏方不要撤走苏军,但是苏联方面没有理会这个要求。当时的毛主席就预感到事件在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三年后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开启了批判“迷信”主义的世纪,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批判共产党与人民对其的崇拜、专制、迷信。并且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一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拥有不可调和的冲突”一条予以否定和修改,此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后来赫鲁晓夫和以前被斯大林批判的南斯拉夫建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与斯大林

中苏关系恶化

1958年,中国正在封锁中努力的发展着。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对中国很不利,我国迫切的要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才能保证我方的军事安全。于是该年4月和七月,我方和苏方会谈,要求苏联给出当初承诺的核武器和核潜艇,并提供技术支持。

但是赫鲁晓夫却对中国说给你们可以,但是有两个条件。什么条件呢?第一,苏联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于军事的长波电台;第二,苏联要在中国领海和中方组建联合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到这两个条件之后皱了皱眉,领土和领海,都属于主权问题。他提出建设长波电台苏方出一半资金,中方也出一半资金,但是长波电台的主权属于中国,被苏方拒绝。

而第二个条件联合军队的组建,更加不能被毛主席接受,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中国海军十分薄弱,即使和苏联组建了联合军队,也无力和苏联一起共享海岸线,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此举是想军事控制中国。

会谈因为意见不合而不欢而散。

195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中国出现了严重失误的大跃进,赫鲁晓夫发表《真理报》批判苏联1920年代在农村建立公社的错误,指桑骂槐的心思令正处于庐山会议的毛泽东感到不悦。

同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金门和台湾国民党发生炮战,中国人民解放军迫切收付台湾,采取先夺取岛屿的三步走计划,率先发起攻击,但台湾国民党得到美国的援助,挡下了攻击。此次攻击未提前告知苏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杂志拍摄的金门炮击

1956年,赫鲁晓夫和美国会谈,意在和解,且以正在和美国谈判禁止核武器为理由,停止了对中国核项目的援助。中国以掌握核武器,创造军事安全的愿望一度停滞。同年8月,中印边境纠纷,苏联没有通过和中国商量,就擅自发表了对中印冲突中立的声明。9月底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宣布美苏和解。

十月初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活动,与中方毛泽东等领导人发生争论。中苏关系一步步产生裂痕。60年代初,中方在国际上公开对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展开了批判,矛头直指与南斯拉夫建交的赫鲁晓夫,同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共产主义大会,苏共又否定了斯大林的成绩,中苏关系跌入冰点。

7月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销毁图纸,撕毁了和中国所有合作的合同,中苏关系恶化,正式交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关系破裂

这段时期里,中国称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苏联称中国是“教条主义”,双方互相批判,不可开交。

在此之前亲苏的中国,大街小巷都贴着苏联老大哥的号,人们流行穿苏式服装,以学习俄语为荣,但在一夜之间,标语都变成了打倒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关系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冷战还在继续。同年,中印再次冲突,苏联支持印度。中苏关系彻底进入险峻的状态,直到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经过了三任领导人的更替,直到第七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之后,才开始破冰,一直到苏联解体,中苏关系都没有完全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

而与苏联断交的中国,在国际局势上更是岌岌可危,这时毛主席远大的目光——还未收复的香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香港作为国际枢纽,连接了我国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我们即使和苏联失去了联系,也还能与外界交流。

当时苏联在我国困难之际擅自销毁合同,很大程度地加剧了我国大饥荒时代的艰难困苦。在这种萧条的情况下,我国通过香港从西方运送来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香港在中国危难之际,又一次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苏冷战

中英关系正常化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这块香饽饽进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视野。

6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想拉拢与苏联交恶的中国,以增强对付苏联的力量。

70年代尼克松总统访华,让中国即有机会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看着蒸蒸日上的中国,毛主席心想,香港是该收回来了。

但当时的毛主席年事已高,对于香港的收复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毛主席指着邓小平说:“香港收复我是等不及的了,这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当时的毛主席81岁,邓小平71岁。邓小平说道:即使坐轮椅,他也要去中国的领土看看。

1972年邓小平的复出,成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至关重要的人物。邓小平早年就去过香港多次,并且在政治上拥有卓越的能力,被毛主席看在眼里。所以毛主席有信心邓小平能收复香港。

中英正式建交,英国发表联合公报,承认了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撤销在台湾的外交机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中英关系的正常化,对中国不动用武力收复香港提供了可能。

1974年毛主席会见英国领导人希思,在会议上,他们谈天说地,就是没有提到香港问题。本来希思来之前就对中方如果谈到香港问题做好了准备,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在话下。但是中方的心思令他捉摸不透。

毛主席只字不提香港问题,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乾坤。香港收复是早晚的问题,他无需操心,他相信下一代的领导班子,不会做的比他差。

1976年毛主席去世,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香港的收复。后来。邓小平在不久之后登上了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位置,着手于香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

1979年三月,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提出要求:香港新界在满99年租约之后,想要继续租借的请求,被邓小平明确拒绝。邓小平表示,在1997年之后,中国必须重新获得香港的主权。坚硬的态度令英方感到利益得到了损失,1982年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想要继续占有香港。

她拿出当时签订不平等条约当做武器,从屈辱历史的角度,用“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想要得到香港,而邓小平不拘于当初由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租借条约,严肃的表明中国的立场,会谈在双方的都不让步中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时间来到了1980年,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在收揽外资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中国的经济也一并快速发展起来。而与其比邻的香港的收复问题已经到了成熟之际,邓小平觉得是时候要收回香港了。

当时很多外国媒体都对中国治理香港提出质疑。认为香港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肯定掌握不了香港,会把英国多年来的经营毁于一旦,白白浪费了香港东亚港口的位置。种种议论,纷至沓来。

而面对质疑,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针对性的解决了香港问题,最终逐渐发展强大起来的中国,不再受到外交上的威胁,在中央一贯沉稳的作风下,香港在1997年7月1日终于重返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香港

在祖国英明的统治下,香港不仅没有每况愈下,反而在保证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蒸蒸日上,成为了亚洲不可多得的发达城市。每每看到今天的香港,我们都会想到当初毛主席下令不要继续攻打香港的指令,是多么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