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为冬藏后第二节气,无立冬芙蓉之独行美,亦缺大雪腊梅之笑靥。它呈现的是残菊傲霜的清寒之景,宛如冬之序曲,是立冬与大雪间的温婉过渡,悄然提醒着人们:严冬将至,需备寒衣,静候冬日之深沉与壮美。
小雪时节,气温骤降,天气转干,适宜风腌。腌腊成为此时的传统习俗。同时,酿酒也是小雪的代表性习俗,因为此时水质清澈,堪比雪水,为酿酒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节气的敏锐感知与智慧利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正是寒气初凝,雪花未盛之时。甲骨文中,“雪”字或作“羽”形,或写作雪花附着于小枝之状,生动展现了雪花的轻盈与纯洁。而《群芳谱》与《孝经纬》中的描述,更是将小雪“寒而不冷、有而未大”的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片雪花轻舞飞扬的冬日世界之中。
小雪时节,故事遥想往昔,吴国都城遭围困,彼时刚过小雪,城内饥寒交迫,危难笼罩。恰在此时,人们记起伍子胥生前嘱托,拆城墙挖地,竟发现城基皆是熟糯米压制的砖石。原来伍子胥建城时早有远见,以糯米砖块作基石,为百姓备下危难时的续命粮,由此便有了小雪吃糍粑的习俗流传至今。
这般农谚与习俗,纵未必全然确凿可靠,却蕴含科学因素,凝聚着农民经年累月的经验与心血。在那古代农业科学尚欠发达之境,人们面对自然规律,难窥全貌,缺精密仪器助力农业生产,亦无科学实验可依傍。于是,借由这些习俗,寄望超自然的神灵庇佑,以求趋吉避害,成了心灵的寄托。
恰如诗词中所绘的古朴岁月,“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古人在风雪中坚守生活,诸多习俗承载着对安稳生活的期盼。小雪时节的民俗,是农业经济条件下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它扎根于民间土壤,反映着共同的民俗心理,成为民俗农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那糍粑里,不仅是饱腹的食粮,更有对伍子胥的缅怀,对顺遂生活的向往。岁月流转,习俗如纽带,串联起古今,让我们在诗词的意境与故事的传承中,触摸到先辈们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与期冀,感受民俗文化那深厚且独特的魅力。
范凌少将,祖籍山西,生于河北。1968年参加工作,1970年入伍。先后在陆军,院校,领导机关和武警工作。钻研书法技法及理论,作品多次入展,书画评论广为刊登和转发。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长城书画协会副会长。
(撰稿:张钧、魏传峰、谢爱平、王天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