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娘,您看这花生苗长得多好哇,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王小辫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花生田,忍不住感叹道。
母亲笑着附和:"是啊,你爸当年栽的花生可是咱们村的首创,那时候大伙儿还说他傻呢。"
"谁能想到这傻子一样的举动,竟然改变了咱一家子的命运呢。" 母子俩回忆着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夏天……
01
王小辫的父母是村里出了名的劳动模范。每天早出晚归,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村民们都说,王家的庄稼长势好,秘诀就在于夫妻俩的勤劳和汗水。朝阳升起时,他们已经在地里挥锄翻土;夕阳西下时,他们仍在田埂上巡视禾苗。
曾有邻居笑言,老王头像是与土地结了婚,割舍不下彼此。王小辫打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耳濡目染,也继承了父母勤恳踏实的品质。
一家三口虽然生活清贫,却其乐融融。每逢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喜悦写满了他们朴实的笑脸。而在这些朴素的劳动者中,王小辫的父亲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傻"念头,那就是在黄烟地里套种花生。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王小辫的父亲却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他计划在黄烟地里套种花生,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双倍收益。
一开始,村民们对这个想法嗤之以鼻,都劝他不要铤而走险。"烟叶种不好,花生也别想收成,到时候可就得饿肚子了。"邻居李大爷苦口婆心地劝阻。但王小辫的父亲并没有动摇,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和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于是,他开始了艰辛的实践。
白天,他在烈日下精心侍弄烟苗;晚上,他借着月光栽种花生。为了掌握套种技术,他还专程跑去县城,向农技员讨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王小辫家的黄烟地里,冒出了一株株绿油油的花生苗。它们悄悄地攀附着烟杆,争相生长,似乎在向世人昭示:勤劳和智慧,终会开出希望之花。渐渐地,质疑的声音少了,羡慕的目光多了起来。村民们纷纷来到王家地头,想要探寻这片绿色的奥秘。
02
王小辫的父亲成了全村的"明星",他的花生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乡亲们惊叹于这片绿色的海洋,纷纷向老王讨教种植技术。 "老王啊,你这花生苗子是怎么育的?长得可真好!"村支书张大叔由衷地赞叹。 "哈哈,也没啥秘诀,就是早育苗,精心管理呗。"父亲憨厚地笑着,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育苗可是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时机,花生苗可长不好。"说起种植花生,父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花生苗迅速生长,很快便铺满了整块地。到了夏季,原本矮小的花生秧窜出了地面,亭亭玉立,跟烟杆比高。农技员也赶来参观,连连称赞父亲是"种花生的行家里手"。
在他们的推荐下,王小辫家的花生地成了全县的示范基地,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父亲总是笑呵呵地接待参观者,手把手教授他们育苗、除草、追肥的窍门。慢慢地,套种花生在村里掀起了一股热潮。望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勤劳和智慧的火种已在大家心中播下。丰收的曙光,正冉冉升起。
秋风萧瑟,眼看着就要到收获的季节了。那天晚上,王小辫一家都早早地睡下了。父亲躺在床上,嘴角还挂着憨憨的笑。他梦见自己和乡亲们一起,在金黄的花生地里忙碌着,笑语欢歌不绝于耳。母亲枕边放着计算收成的算盘,梦中嘴里还念叨着丰收后的打算。王小辫则梦到自己骑在花生秧上,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蝴蝶,在花丛中尽情舞蹈。
然而,天亮以后,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噩梦。当王小辫走进花生地时,愣住了。"爸,妈,不好了,花生不见了!"他惊恐地喊道。只见原本繁茂的花生秧东倒西歪,花生荚空空如也,一夜之间,竟然被洗劫一空!父亲看到这幕,双手颤抖,说不出话来。母亲的脸色瞬间苍白,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老天爷啊,这是要了我们的命啊……"眼看着几个月的心血毁于一旦,一家人都陷入了绝望。
父亲愤怒地捶打着地面,咬牙切齿地说:"这个王八蛋,偷老子的花生,不要命了!"母亲泪如泉涌,哽咽着说不出话。王小辫强忍着泪水,握紧了拳头,恨不得把偷花生的人碎尸万段。
03
就在王小辫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老天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呼唤。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在花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泥泞的脚印和车辙。父亲灵机一动,决定顺着这些蛛丝马迹,追查偷花生的罪魁祸首。
他们一路追踪,来到了邻村的一处偏僻角落。眼前出现了一座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房顶上的瓦片残缺不全,墙体斑驳剥落,木门歪斜着,仿佛随时都会倒塌。父亲轻轻推开了那扇摇摇欲坠的门,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