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管婴儿活不到40岁?”

1988年3月10日,我国首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

在当时,试管婴儿的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人将其视为医学的奇迹,但也有人则预言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

那么,36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如今怎么样了呢?

01

首例试管婴儿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88年3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名7斤多重的“试管宝宝”在这里诞生了!

当天整个医院弥漫着浓厚的喜庆氛围,甚至就连保安的脸上都挂满了欣喜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第一个抱起这个新生命的正是张丽珠教授。只见她温柔地将女婴抱在怀里,眼角中也悄然滑下几滴感动的泪水……

值得一提的是,张丽珠教授在1944年的时候的就已经在国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在1951年选择回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奉献给祖国。

回国后的张丽珠教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职。

除了日常的医务工作之外,张丽珠教授还要应对大量来自不孕症患者的求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的是,每一封信都透露出他们对于孩子的强烈渴望与深切的焦虑。

那些字字句句、声泪俱下的信件也让张丽珠觉得自己的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为了不辜负这些家庭的期待,张丽珠教授便决定投身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中。

在当时,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国内,试管婴儿这一概念却几乎完全是陌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张丽珠教授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资源和设备上的巨大不足。

不过在面对着几乎一穷二白的条件,张丽珠教授并没有选择放弃。

她组织了一支小团队,带着大家在简陋的条件下辛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实验所用的取卵针更是只有一根,还是张丽珠千辛万苦从国外带回来的。

可尽管如此,张丽珠和她的团队依然坚持着。他们忘我地工作,不断试验,终于逐步摸索出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惜的是,自从试管婴儿研究以来,却从来没有过成功的案例,张丽珠教授所做的十几次胚胎移植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直到郑桂珍夫妇的出现……

02

结婚多年无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传统的观念中,生育被看作是女性的天职,几乎所有的期待都集中在她们身上。

特别是在那些传统的乡村地区,若一个女性无法生育,往往会遭到无情的排斥和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桂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的一位乡村教师。

在结婚后,郑桂珍和丈夫便一直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没有怀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同村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长大上学了,郑桂珍和她的丈夫内心的焦急可想而知。

于是在家人和村民的压力下,他们决定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可检查的结果更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郑桂珍被诊断为双侧输卵管堵塞,这意味着她几乎没有自然受孕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郑桂珍却对此不甘心,毕竟,哪一对恩爱的夫妇不想着能够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呢?

于是,郑桂珍夫妇开始了四处求医问药。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一辈子无法拥有孩子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郑桂珍几乎放弃了要孩子的想法之后,一天,她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

新闻报道说北京的一家医院正在进行体外受精的研究,尝试通过这种新技术来帮助那些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妻实现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则消息让郑桂珍重新燃起了希望,于是她立即和丈夫商量,决定前往北京寻求帮助。

就这样,夫妻俩人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

他们在火车上颠簸了三十小时,终于抵达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到达后,郑桂珍夫妇两人也顾不上休息,便立刻前往那家被报道的医院。

历经了一系列波折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负责试管婴儿研究的张丽珠教授。

03

尝试试管婴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张丽珠教授在接到郑桂珍夫妇的求助时,眼前的挑战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棘手。

因为郑桂珍的身体状况远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她当时已经三十八岁,这在医学上被认为是高龄产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郑桂珍的输卵管严重堵塞,这意味着在取卵这一环节也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张丽珠教授决定采取一个极具风险的方案——开腹取卵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手术在当时尚属首次,它不仅技术要求极高,还涉及到很多潜在的风险。

但是为了让郑桂珍能够实现做母亲的梦想,张丽珠教授便决定冒险一搏。

不过好在手术进行得相当顺利,张丽珠教授也成功地取出了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能否顺利进入孕期,成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幸运的是,郑桂珍顺利进入到了怀孕期,这对于所有为这件事情所付出的人们来说,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为了保证郑桂珍孕期的安全,医院安排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对郑桂珍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和监控。

最终在1988年,试管婴儿的成功诞生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而郑桂珍最终也如愿以偿,迎来了她的孩子——郑萌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生命的降生,不仅实现了郑桂珍一直以来的母亲梦想,更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虽然当时有一些专家曾经预测这个孩子可能活不过40岁,但事实证明,郑萌珠不仅健康地成长,还成为了家里人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的是,郑萌珠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无限的关爱与呵护。

她的父母不仅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还十分重视对于她的教育。

而郑萌珠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叫出“爸爸”和“妈妈”,一岁半时就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郑萌珠的身份在某些场合下引起了别人的好奇和关注,但她乐观开朗的性格也让她很快融入到了这样的环境。

在2009年,郑萌珠考入了西安西京学院,并且她对于生殖医学领域的关注也从未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大学毕业后,郑萌珠还进入了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担任档案管理员的工作。

选择这一份工作不仅是对当年帮助她出生的医护人员的感恩,更是对社会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张丽珠教授,在看到郑萌珠的举动,一定也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那么,在这之后的郑萌珠又生活得怎么样了呢?

04

后来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9年,郑萌珠又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她顺利产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

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喜悦,也再一次肯定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之前,有不少家庭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

而郑萌珠的成功不仅是对她父母多年等待的回报,也让不少没有孩子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的进步也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而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不仅证明了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也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