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翻开那些泛黄的历史卷轴,是否曾被那些峥嵘岁月里的热血豪情所震撼?

是否曾为那些为信仰而奋斗的先烈们而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史诗,他们,就是西路军。

乱世峥嵘,豪情万丈

1936年10月,中国的革命形势风云变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撼了整个中华大地。

其中,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共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这支部队肩负着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的重任,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当时的西北,是军阀混战的天下。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马家军"。

马家军的老巢在甘肃古浪,头目马步芳是个诡计多端的军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仗着地利优势和国民党的支持,对西路军虎视眈眈。

面对这样一个强敌,西路军将士没有丝毫畏惧。

徐向前总指挥意气风发,他对部队将士说:"我们是为人民而战,马家军虽然强大,但历史的车轮在向前,革命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战士们听了这番话,个个斗志昂扬。

全军上下一心,浴血奋战,誓要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河西走廊的每一寸土地上。

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1936年11月,西路军开始向马家军发起进攻。

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西路军对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不熟悉,作战异常艰难。

马家军凭借地理优势和装备优势,对西路军发动疯狂反扑。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与马家军展开殊死搏斗。

古浪的荒野上,到处是红军将士的鲜血和马家军的尸体。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凋零。

年仅25岁的何永生,带领红9军从干柴洼一路杀到横梁山,子弹从他头顶飞过,他却幸运地躲过一劫。

而在干柴洼,5名身负重伤躲在崖湾窑洞的红军战士,最终被马家军残忍杀害。

战斗进行到1937年2月,西路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两万余人的部队已锐减至不足三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尽粮绝,寒冬腊月,红军将士们忍饥挨饿,还要面对马家军穷追不舍的进攻。

撤退路上,充满艰险

1937年3月14日,天寒地冻,风刀霜剑。

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仅存的部队撤至石窝山。

军政委员会不得不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部队分散活动,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

3月16日,徐向前和陈昌浩踏上了艰难的撤退之路。

他们本打算突围后经甘肃、内蒙古的沙漠地带,去往延安。

一路上,既要招架马家军的追击,又要忍受环境的恶劣,危机四伏,步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永昌境内的一个村庄,徐向前向一位地主借了骆驼、食物、衣物和饮水,并当场写下了借据。

这位地主虽是旧社会的封建余孽,但他对红军十分友好。

借据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的签名,在多年后的土地改革中,竟成为这位地主的护身符,免去了他的一死。

人间真情,冲破阴霾

在西路军节节败退之际,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刻,是谁给了他们希望和力量?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群众,是草原上那些朴实的牧民!

大鱼沟的村民王法文,冒着被马家军杀头的危险,将一名被打散与部队失散的红军战士藏在自家磨房,给他吃喝,送给他自己儿子的一套旧棉衣。

25师74团3营5连的白文英,因脚伤掉队,辗转多地,最后在张耀贤家找到了容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耀贤不仅收留了他,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白文英从此有了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农丰乡乡长、新堡公社书记等职。

还有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诺尔布藏木。

他不畏强权,顶着马家军的淫威,为陷入绝境的红军送去了2000多只羊,带领他们走出了茫茫戈壁。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这些普通的中国人民,用朴素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撑起了一片蓝天,冲破了阴霾,给苦难中的红军指引了方向。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

然而,对徐向前、陈昌浩来说,逃出生天的路还很漫长。

他们辗转于大山深处,日夜兼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即将走出祁连山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陈昌浩的一位老乡,姓但的医生收留了他们。

可第二天,陈昌浩却因疲惫过度,再也走不动路了。

徐向前见状,知道继续逗留会有危险,便决定先行离开。

孤身一人,徐向前化装成羊倌,日夜兼程,朝陕北方向前进。

他留着大胡子,蓬头垢面,羊皮袄上沾满尘土。

路上他常看到通缉自己的告示,却也只能苦笑。

36岁的他,因饥寒交迫,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徐向前孤军奋战时,中央却始终挂念着西路军的安危。

得知西路军失利的消息后,中央决定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的援西军,去拯救西路军的残部。

援西军的先遣部队由耿飚率领。

他们在宁夏、陇东一带,设立收容站,派出侦查员四处寻找西路军的将士,并向当地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教他们在遇到红军时如何接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37年4月,在祁连山边的戈壁滩上,耿飚终于找到了徐向前。

当时徐向前形容枯槁,被人们称作"老头"。

见到耿飚,徐向前不禁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心动魄的40多天,徐向前九死一生,终于回到了延安。

毛主席见到他,只简单询问了西路军的情况,随后安慰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闻此言,徐向前百感交集。

毛主席宽厚的胸怀,让他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将士们的关爱。

也正是这份关爱,让西路军的将士们,在往后的抗日战场上,不惧牺牲,英勇杀敌,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当年那位出借物资、救了徐向前一命的老地主,也因为那张珍贵的借据,免于了死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变迁,但那份恩情,却成为了跨越时空的见证。

峥嵘岁月,心向光明

读罢西路军的故事,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无畏的勇气?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过一个个难关?

那是一种信仰,一种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信仰。

西路军将士们,正是凭着这种信仰,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西路军的革命精神。

虽然时代变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对理想的追求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让我们携手前行,用我们的双手,去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西路军的壮烈,化作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向着光明,一路前行。

这,就是我们应该传承的西路军精神,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信息来源:土改中一名地主被判死刑,情急之下拿出一张借据,上有徐向前签名
2024-02-17 09:00·老闫侃史
土改中一名地主被判死刑,情急之下拿出一张借据,上有徐向前签名
2023-06-05 18:00·适说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