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自于高校,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在想一件事儿,我在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了一门普惠金融相关的课程。这门课开了有1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十几年中我正式改过三次名字。最早开的时候是大概到2010年,名字叫《网络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到了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这门课就改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过了差不多5-6年时间,现在已经改成了《数字金融理论与实践》。现在至少在研究领域里,在很多学科建设当中会被大家认同的一个名字,变成“数字金融”。

我讲这个历史是想说,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它是持续的,是变动的,其实有很多的问题短时间内不能看得很清楚。我站在这个时间维度上,就这个话题谈一些自己感想的地方,不一定成系统。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问题是我们开场做这个讨论的主题,数字金融和普惠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主观人为的结果。我想强调的是,数字金融能和普惠联系在一起,至少从中国来看有两个是很自然的逻辑。

1、数字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包括早期的互联网、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这样的一些技术给金融业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是,它让金融可以触达的人群和区域扩大范围,所以它本身具有了包容的特点。技术逻辑上,它降低了我们金融服务的很多成本,也就是提高了效率,让原先一些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盈利性的产品与服务可以被人们设计出来,供人们来进行消费。这是数字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我讲这个逻辑的原因,是想说讲数字普惠金融时,不是为了普惠而做数字金融,而是数字金融本身具有这种特质。这是技术可行性的逻辑。

2、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在中国的早期可以被称之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这些业务,包括支付,对C端和对小额的贷款,它是由一些新兴科技金融机构提供的。我认为,这个市场并不是由传统金融机构来提供的。在传统金融机构在大部分领域布局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它们其实是市场错位竞争的逻辑,也就是说向传统金融机构还没有覆盖的,或者需求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市场来设计自己的产品,提供这种服务。而被传统金融市场所忽视的市场,它本身就具有普惠的特质,这是数字金融在中国早期发展时市场的逻辑导致的错位竞争,我们面对这样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所以,这种数字技术的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带来的逻辑先天让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包容和普惠的特征。我想说的是,在未来的数字金融发展中,我们依然不能为了普惠推动数字金融,而是要推动数字金融本身高质量的发展,它的客观结果一定会带来这种包容和普惠的特征。

第二,因为是十年的观察,我们想从十年观察当中,我们能看到什么。我想强调两点。

1、数字科技金融的发展一定是有次序的,我们能够看到的这种次序:

(1)从它渗透到的金融业态形式上来看一定是从支付到信贷,再到保险,再到其他领域。它会是这样的演变秩序。为什么都是从支付开始,比如中国最早是支付宝,美国是贝宝(PayPal),到了现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出来之后,我们依然谈到本地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大家会看到支付领域创新会最早应用。很简单,所有金融业态形式当中,支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金融信贷相对比较复杂。这个秩序是以支付为基础。

(2)从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到批发金融的领域。全球非常热闹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它的焦点是对C端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但金融体系本身来说,我认为,它的重点或核心应该不是C端,是非常复杂和丰厚的B端。所以,我们经历了针对C端的数字金融的发展快速增长和爆发期,其实我们现在进入到了对于批发,也就是B端进行数字化金融转型的阶段,而这个阶段会更加得艰难,但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定是持续,这也是数字金融未来发展要达到的高度。

(3)从业态来看,它应该是从渠道到产品、到机构,最终一定是到一个体系的转变。最简单的渠道,原来的产品和服务,只是交付渠道从线下到了线上。产品是基于数字技术或基于消费场景设计的新产品,然后是机构的创新。这种机构的创新有两个路径,一是大量新兴的科技金融机构诞生;二是传统持牌机构数字化转型。从全球来看,后者会在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部分,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会更艰难。

这样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数字金融体系的转变,在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这个端倪,作为被我们认为重大的技术变革,正像前面专家所说的一样,它带来的变革一定是深远的,是全面的,而这种全面最终一定会导致的是一个体系的变革。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科技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的影响一定是有次序的。

因此,我们去看这个行业的规律和发展阶段时,从这个次序来看可能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

2、金融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一定是动态的。

这种动态肯定有很多原因,我个人想更加强调的是,这种动态的来源是数字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最近十年来,几乎每一年都有关于数字技术的词汇被人们发明出来去普及,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现在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如果去追究会看到,所有这些技术对我们金融业的影响的路径和机制是不一样的,甚至来讲结果也不完全是一样的。对应新的技术,我们可以构造的产品,以及我们组织机构内部的结构,甚至于最终体系结构和维度都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这两年提到的区块链,这是去中心化的,重新构建信任,也就是金融当中最重要的新的手段。

我们再来讲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你会看到,过去非常多的基于“人”的经验、知识来决策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由机器来完成。因此,这种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这种变化到现在其实并没有结束,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其实是没有结束的。因此,它对于我们金融业的影响是远远没有结束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你对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尊重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会决定你在金融科技到来时金融发展的程度。

在中国来讲,我们最容易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4G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所以金融科技里,中国的移动支付在全球的发展一骑绝尘;针对微小的B端和C端提供信贷的小额普惠给全世界做出了榜样。在这样的数字技术下,我们占得了先机,所以获得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

接下来,区块链、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否能够在这种动态的数字技术蝶变当中,让金融创新和应用也依然能够抓住数字技术的前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程度。这是从历史维度来看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就是次序是很重要的,动态变化也是很重要的。

从这两个维度当中,最后我想强调主持人和前面嘉宾谈到的监管的问题,所有的次序特征、动态的特征都会归结到监管,因为监管的态度,监管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在次序演变过程当中你的方向和在动态蝶变当中你的方向。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