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过后,一地鸡毛!
这个定律似乎在A股从未失效过,过去如此,最近这一轮也不例外。
9月24日,央妈一套组合拳:降准、降息、降房贷,加上互换便利、回购增持贷款,
资金面开闸放水,为股市注入万亿流动性。
9月26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双管齐下!
一轮暴涨,市场情绪彻底沸腾。
于是市场就迎来了本轮疯牛的最高潮。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10月8日,A股跳空高开,然后直线下坠。借消费贷炒股德的00后基本套死。
为何不待见暴涨?请看社科院智囊团在名为《存量与增量并重:宏观经济治理思路创新》的宏观金融分析报告中有过这样的表述:
股价要上涨、涨不上要想办法让他涨,但目标是改变财富预期,最终反映到消费增加上。但这需要慢牛,只有慢牛才有财富预期。暴涨暴跌,只不过是一场0和游戏。
所以才有人民日报的文章:
但伴随融资额的猛增,,1个月增加4000亿,直逼21年牛市最高点。但借来的钱要求的是短平快,所以10月下旬以来的都是炒小炒差炒玄学。
二,消灭坏孩子之后
结果就是,炒作铁律又一次兑现,即行情都在干掉坏孩子之后重新好起来的。
9.24之前,干掉了;9.24-10.8之后个干掉了消费贷炒股的人。这次11日发文“不要疯牛要慢牛”。随后套牢了很多炒小炒差的资金,一直到最近两天开始炒玄学。
所以但我们看到市场资金不行的时候,恰恰是机构动手的时候,只是由于不是大幅上涨,导致机构哪怕积极的动手,多数人也看不到,或者由于「机构动作」和散户、游资的交易都是混在一起的,看到了也无法区分,导致现在要看机构在做什么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看不到。
对于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下面这个是「定级分区」数据。用以洞察机构资金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这与其他数据一样,主要被分成四个级别。
第一级别代表机构资金极其活跃,积极地参与交易;
第二级别表现为机构资金保持稳定活动,但相对消极,又被称为“机构锁仓”行为;
至于第三、四级别,它们显示机构资金已趋于不活跃,也许是因为逃离或彻底放弃。
下面两个股票,都有持续下跌的时候。看走势,很可能是机构已经放弃,谁都会觉得,这种股票已经没机构管了,机构可能自己都泥菩萨过江。但只要观察「定级分区」,就很明显,调整下跌阶段,都是「二级区」,即「机构锁仓」。说明机构也在等待,可并没有跑路。
图一
图二
这种调整中处于「二级区」锁仓的股票,一旦有机会就会快速反击。毕竟锁仓的股票,反击的时候,抛压不可能很多。至于自己手头股票,是不是机构锁仓,一样可以到应用市场,搜索并且安装「博尔系统」的手机应用,再去观察清楚。
四,万绿丛中一点红
下跌行情里,机构如果像布口袋阵,张开嘴要货,第一步就是下跌中先锁仓,只有下跌中肯锁仓,才可能是借下跌下套要筹码,所以机构资金对下跌口袋阵能否成功,下跌中的锁仓股数量非常重要。
从数据统计上看,目前锁仓的股票数量很多的,并且在今天大跌中反而增加更快,这种情况咋,机构的整体态度很清楚了。我怀疑今天暴跌背后,有很多机构资金是诱空,然后用麻袋接货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