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不白

编辑 | 苏淮

昔日全球最大货币基金,如今正在丧失吸引力。

近日,天弘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原董事长韩歆毅因工作原因离职,由黄辰立担任公司新一任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黄辰立与韩歆毅皆出自大股东蚂蚁集团(原“蚂蚁金服”)。

说起天弘基金与蚂蚁集团之间的关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款国民级货币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基金(下称“天弘余额宝”)。

在余额宝一周年的时候,天弘基金发布过一张惊艳了整个行业的数据海报。

根据海报描述,余额宝在第一年一共为用户赚了118亿元。这些收益,可以请全国人民每人吃一份啤酒炸鸡,请全北京人民坐公交车上下班两年。

此外,天弘余额宝在第一年就打破了多项记录,成为当年世界上客户人数最多的货币基金、世界第四大货币基金。随着6年前余额宝开启分流模式,陆续接入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告别一家独大时代。

如今,高光时刻已过,人们正在看见一个更加真实、更加脆弱的余额宝,以及藏在它背后日渐黯淡的天弘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富人正在远离天弘余额宝

产品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天弘余额宝最大持有人持有该基金的份额为1.95亿份,占总份额比重的0.03%;前十大持有人持有天弘余额宝的份额为4.79亿份,占总份额比重的0.06%。

目前,余额宝已经运行十来年。和前几年相比,天弘余额宝对富人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

从2017年开始,天弘余额宝开始披露前十大持有人持有基金产品份额数量。2017年末至2024年上半年末,一共有11位富人(不考虑是否重复,下同)和1位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持有数量超过1亿份,有4位富人持有数量超过2亿份。

整体来看,天弘余额宝对富人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弱。2022年之后,榜一富豪持有数量已经低于2亿份,整体开始走下坡路。

而购买天弘余额宝的基民数量仍在增长。2014年末至2024年三季度末,持有天弘余额宝的户数由1.85亿户增加至7.54亿户,翻了4倍多。不过增长速度已经大幅减缓。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天弘余额宝的基民增长率可能会出现负数。

事实上,富人的“聪明钱”开始远离天弘余额宝,与后者的收益大幅下滑息息相关。

在天弘余额宝成立一个月之后,其收益迎来第一个小高峰,7日年化收益达到6.3%;而在第二年的2014年1月,迎来历史上7日年化收益峰值6.76%。

之后,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一路下行。截至2024年11月19日,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已经降至1.31%,相当于降至7日年化收益历史峰值的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在天弘基金之外,余额宝还装入了近50多家其他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涵盖易方达基金、华泰博瑞基金、南方基金等。

和其他几家货币基金相比,天弘余额宝的收益也难入投资者法眼,多款产品收益明显高于天弘基金。其中,华夏薪金宝货币市场基金、景顺长城货币A、工银财富货币A、大成现金增利货币A的7日年化收益均超过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额宝平台部分代销基金7日年化收益展示

产品收益没有市场竞争力,近四年弘余额宝基金的利润则出现“腰斩”。2020年至2023年,天弘余额宝的利润分别为220.77亿元、181.01亿元、124.37亿元、122.65亿元。相比4年前,年利润几乎少了一半。

业绩不好,最近几年的大部分时段,天弘余额宝的赎回份额一直都是高于申购份额,资产流失迅猛。2017年天弘余额宝净资产1.58万亿元,到了2024年9月末只有0.76万亿元,断崖式下跌了一半多。

信息显示,天弘余额宝最初是由王登峰一人管理了8年多,之后采取多人共管方式,不过一直是王登峰主导。2023年下半年之后,王登峰退出了这只国内最大的货币基金。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天弘基金发布王登峰卸任公告不久,“你还在买余额宝吗”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天弘余额宝受到用户质疑,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靠着余额宝积攒起来的老本,据天眼查,截至2024年9月末,天弘基金在管理规模前十基金中仍然高居第五位,不过颓势已经显现。

02

“边缘业务”非货基金表现更糟

作为货币基金大户,天弘基金和其他头部基金公司一样,业务“跛足”明显。在天弘基金的投资组合中,非货基金的业绩更是萧条。

据天天基金网,截至2024年9月末,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为3.2亿元,远低于行业内每家52.19亿元的平均水平,在行业中排名靠后。同期,天弘基金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QDII基金规模规模分别为181.26亿元、2202.77亿元、1223.22亿元、82.69亿元,均排在行业前15名。

即便如此,货币基金之外的其他基金总额,仅占天弘基金规模的30.83%。

最近几年,天弘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一直在走下坡路。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已经从2023年初的突破10亿元大关,降至3.2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已经从2021年末的286亿元左右,降至180亿元左右。

根本原因,还是管理天弘基金主动权益产品的优秀基金经理太少了。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在2023年主动权益类百亿基金经理名单中,天弘基金无人入选。而在2023年主动权益基金产品收益百强中,也没有天弘基金的身影。

目前,天弘基金的所有在管权益基金产品,市场表现相当拉胯。在管规模超过10亿元的都相当少,只有5只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天弘通利混合A/C份额合计也只有约15亿元。

在天弘基金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队伍中,几乎没有一位知名基金经理。

目前,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较大的为两位债基基金经理:赵鼎龙、杜广。其中,赵鼎龙是天弘基金的短债管理组负责人,目前在管规模超300亿元;杜广也是一位债基老将,在管规模接近90亿元。

不过,二人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均相当寒碜。其中,赵鼎龙的代表作品天弘益新混合,任期回报不到1.5%,A/C份额也不到9亿元;杜广的代表产品天弘金融优选混合发起,任期回报超过17%,不过A/C份额合计不到0.2亿元。

并且,天弘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运作问题相当多,包括一拖多、大批新基金经理在管基金规模过大等。

其中,姜晓丽管理基金数量超过15只(A/C份额合并计算),陈瑶管理基金数量超过16只。此外,一些新手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过大,对业绩稳定性也造成巨大威胁。比如,贺雨轩、尹洋标在天弘基金的在管规模都超过百亿,但二人都是妥妥的新人。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贺雨轩历任天弘基金智能投研等部门的研究员,一直到2021年7月才以基金经理身份出道。如今从业短短3年时间,贺雨轩的在管规模便已达到115亿元。

尹洋标则更夸张。2024年3月尹洋标才开始担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助理,7个月之后就开始以基金经理出道,目前他和其他基金经理一起合管3只债基,今年三季度末其名义在管规模已经达到116.32亿元。

可是从业绩来看,贺雨轩、尹洋标两位新人表现相当平淡。贺雨轩的一只医药产品——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发起式联接A/C,任职回报低于-60%;尹洋标的所有在管产品,任职回报均未超过0.3%。

除了上述两位新人,在非货基金中,目前天弘基金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基金经理至少还有5位,包括2位指数基金经理、3位债券基金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

虽然最佳任期回报尚可,但是上述7位基金经理在管业绩最好的基金产品,规模均在50亿元以下,有的甚至规模不足10亿元,在行业内声量并不大。

当务之急,在非货基金领域,天弘基金亟待培养出几位知名基金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