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鑫
WANG TIANXIN
来自太阳的风
WIND FROM THE SUN
策展人:祝羽捷
2024/11/06-2025/02/16
上海chi K11美术馆
汪天鑫《来自太阳的风》展览现场
《太阳*风帆》数字灯光运动装置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汪天鑫个展《来自太阳的风》于上海chi K11美术馆2024年11月05日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6日。此次展览缘起于2024年初艺术家汪天鑫在冬季青藏高原上的自驾旅程,艺术家通过一辆自动驾驶的纯电动力汽车穿越冰雪覆盖的山脉,在这片充满光伏电站的荒凉高地和神秘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艺术家见证了原居民群落、自然景观、与现代技术的复杂交织。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文明困境与艺术家长期关注技术如何重塑人类存在状态的思考不谋而合。
展览作为一场跨学科研究与艺术实践,深入探讨了技术与人类“在世”状态之间的复杂关联。艺术家不仅反思技术作为工具如何影响现实世界的运作,更进一步批判性地考察技术对人类存在方式(existential mode)的根本性改造——技术被视为重新构造人与自然、人与身体、人与信仰的关系的基本力量。展览中的AIGC影像、数字运动装置乃至平面绘画中均运用自动生成与自我演化的技术手段,展现出一个逐渐脱离人类控制的技术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不再仅仅是工具性的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运作逻辑实现了一种独立的“存在”。“生成式”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框架,使作品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呈现变化,更在意义生成上具有不确定性与开放性。生成式空间的多层次互动,使展览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动态系统,在技术与人类的张力之中显现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来自太阳的风》 展览现场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这种生成的过程反映了海德格尔“集置”(Gestell)概念的深刻意涵。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通过对世界的框架化操作,将世界整体转化为资源,导致自然与人类的“祛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不仅将世界对象化为可控制、可操纵的物理实体,同时也深刻重塑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将人的“在世”体验降格为对技术系统的被动适应与功能性参与。艺术家通过此次展览,质疑技术驱动的存在框架,强调技术在异化自然和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核心作用。汪天鑫的作品还通过实时的环境感知和自动反馈机制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我调节系统。这种生成式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对技术逻辑如何渗透并重塑人类、自然与信仰的隐喻。在这一逻辑下,技术成为了主导存在的力量,传统的自然循环与人类信仰体系则逐渐被解构,并被纳入技术体系之中。
展览借用阿瑟·克拉克的短篇科幻小说《来自太阳的风》作为展览的名称,该小说暗示了对光能源利用和未来探索的美好愿景。本次展览中“光”的象征性使用彰显了这一批判性立场,艺术家有意节制光源的使用,既强调技术带来的“光明”,又揭示出其背后对人类根本性连结的侵蚀。正如艺术家所言:“黑暗让光明更加珍贵,黑暗的阴影之下,隐藏着人与自然、信仰的疏离与割裂”。
《来自太阳的风》AIGC影像
WIND FROM THE SUN
《来自太阳的风》AIGC影像 环绕音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在暗含未来意味的场景中
一个智能机器人艰难的行走与挣扎
它被无边无际的风雪包围
身体与天空、大地融为一体
一群野生牦牛在冰雪中奔跑
夕阳让雪地的反光更加刺眼
不可预测的雪崩呼啸而来
风雪打在机器人的身体,几乎淹没了它
夜幕下
白茫茫一片
只有远处山顶隐约可见的藏红色寺庙建筑………
——引用于艺术家汪天鑫输入给AI的文字脚本
《来自太阳的风》AIGC影像静帧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来自太阳的风》这件影像作品出发于艺术家输入的文字脚本,并由此继而生成后续情节、视觉、以及声音。而在生产过程中,AI逐渐展现出不受控制且自我进化的能力,意外地失控给影片的机器人主人公增加了悲壮、坚韧与自由之感。在这段漫长的朝圣之旅中, 智能机器人人以天地规律应对自然条件的恶劣,而同时开始进行自我救赎。整个作品的灵感源自于艺术家冬季在青藏高原的自驾之旅,全程与他共同见证一路风光的是这辆可自动驾驶的纯电动力车。除了作为驾驶工具,它的人工智能属性渐渐的在不断变化的高原气候和地形中被凸显,时常成为被依靠与信任的决策者,又时常会因环境因素变得“脆弱”——弱电力、信号差等。艺术家通过人工智能作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完成其探索自然、人、信仰、能源的高原之旅,也是对法国导演艾利克·瓦利(Eric Valli)《喜玛拉雅》(HIMALAYA)的致敬。
《太阳*风帆》数字灯光运动装置
SUN * SAILS
《太阳*风帆》数字灯光运动装置
计算机、H型钢、定制数控升降器、定制LEDbar、烟雾系统、环绕音
声音传感器雷达、环境气味传感器
9m x 10m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艺术家以全球最高光伏电站山南乃东亚堆10万千瓦光伏发电板组成的阵列作为装置原型,并参考于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短篇科幻小说《来自太阳的风》中的风帆飞船,重新想象了一艘驶向未来的风帆。在极端环境下,光伏电站如同现代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追寻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前行。光伏电站是人类搭建的一面可以存储能源的镜子,映射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又直接的共生关系。《太阳*风帆》凝聚着时间,漂浮在空间,时而起飞,时而降落。像幽灵一般深沉且变幻莫测。艺术家将《太阳*风帆》看作一部智能机器, 在其运动过程中也在实时计算着庞杂的内容并转化为可感知的形式。观众的行为、窃窃私语、甚至气味都将在不经意间被捕捉、采取,成为作品排演的一部分。
《身体宇宙》系列数字灯光装置
BODY UNIVERSE
《身体宇宙》系列数字灯光装置
铝合金、亚克力、定制dmxLED、控制器、计算机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身体宇宙》系列是艺术家对于宇宙观、哲学观、以及象征图形的数字化转换。方寸之间,大千世界。看似被框定的空间,确实包含无穷的变化。作品通过收集展厅实时数据,将可编程像素灯光模组进行多重物理虚化处理。表面的半透镜面,将原本二维发光的平面转化成纵深起伏的空间,实时运动的像素犹如尘埃、粒子、抑或未知的能量,穿梭于人体及图形,看似被限制,却又不可预测。《身体宇宙》犹如电子曼陀罗(Mandala),其装置形态代表着象征灵性的神圣空间,展现出内在与外界能量的相互关联,流转无常。
《身体宇宙》系列数字灯光装置 展览现场 ©️汪天鑫工作室
《天空之城》系列绘画
SKY CITY
《天空之城》系列绘画
布面丙烯,矿物颜料、手工着色画框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艺术家绘画作品长期思考并表达人工与机器关联,此系列绘画灵感来源于海拔4800米3000年历史孜珠寺, 在历史长河中,古老的宫殿在岁月中不断生长, 砖石叠筑,如同时间的手掌蔓延,虚实交错。附着于宫殿外墙的矿物颜料光辉犹存,廊道蜿蜒,通向未知的深邃。看似无序的宫殿,其建筑排布追随于人们生活的踪迹。一眼望去,建筑群如同电脑随机生成的抽象视觉,看似无章,却始终建立于各自背后的框架规则之下。《天空之城》系列绘画使用传统藏传绘画的矿物颜料,运用不断喷、涂叠加的技法,形成微妙的厚度肌理,使观众能感受到作品中的时间性,意在展示人工与机器中相似的“偶然性”与“确定性”。
《来自太阳的风》 展览现场 2024 ©️汪天鑫工作室
关于艺术家
汪天鑫,1986年生,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艺术表现横跨装置、绘画、影像及剧场展演。他擅长运用图像重构、智能算法编辑系统、自动化剧场机器等媒介进行创作,探索并思辨媒体技术、电子剧场、社会雕塑之间的边界想象。其作品思考的始终是技术如何塑造并影响着人类的在世方式及存在状态,以及现代性逝去的阴影下令人忧虑的未来。其作品亦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西海美术馆、上海chi K11美术馆、震旦博物馆、艺仓美术馆、时代美术馆、韩国培材大学、日本高知大学、韩国文化院等展出。
关于策展人
祝羽捷 ,写作者、策展人、文化学者,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策展与批评专业,复旦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候选人。曾策划“一间自己的房间II”、“隐喻与凝视”、“未来出走”、“柔者成承”、“雅努斯的界面”“向海回归”等当代艺术展 ,为2021年阿尔勒影展提名艺术家奖展;著有《万物皆有欢喜处》《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 好看起来》《羽来信》等;译作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简洁如相片》等;主持并出品《ZHU 在英伦》文化短视频节目,2018年曾被英国旅游局授予“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主持当代艺术播客访谈节目“艺术折叠”。2023年起,担任ELLE China文化-艺术顾问。
购票请点击链接
关于上海 chi K11美术馆
坐落于上海繁华地区,chi K11 美术馆总⾯积达3,000 平⽅⽶。⾃2013 年开幕以来,美术馆举办了超过60场艺术展览,包括「印象派⼤师·莫奈特展」、「跨界⼤师·鬼才达利」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逾600场展览系列讲座,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坊和艺术论坛。
美术馆曾与巴黎东京宫、蓬皮杜艺术中⼼、伦敦ICA、蛇形画廊、纽约MoMA PS1 和新美术馆,为公众展⽰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多元合作和跨⽂化碰撞,同时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的⾮凡体验。
chi K11 美术馆如同⼀个让艺术发⽣的游乐场,把美术馆⾥的艺术品呈现在触⼿可及的地⽅,同时以舞台般的体验激发客⼈的艺术潜⼒。这不仅激发了当代艺术的多种表达,更为⼤众带来体验本土文化与艺术交融的⽆限机会。
欢迎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聊聊你对《汪天鑫:来自太阳的风》的期待
@幸运用户将有机会获得门票喔~
我们将通过公众号联系中奖用户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编辑的内容(图片、视频)部分来源于网络,文章旨在分享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丨魔都文旅生活指南|这些老洋房限时开放中~丨
丨新鲜又好逛!上海近期一波新展来了丨
| 这些上海话里的四字俗语,你听过几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