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业都有账期,疫苗也不例外。
然而,当“166万元的疫苗款被拖欠三年”这一新闻曝光后,依然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医药行业一向被视为“暴利行业”,背后似乎总笼罩着资本的影子和高利润的标签。然而,这则新闻却戳破了某些行业表象下的泡沫:暴利的光环掩盖不了拖欠账款的现实,而关乎公共健康的疫苗产业,面对这样的困境更显得刺目。这不仅让人开始反思,医药行业是否真的如外界认知的那般光鲜,又有哪些难言之隐被忽视?
11月5日,在四川第一网络社区平台,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科园贸易”)相关人员给西充县财政局发了一封催款函,请求对方拨付已被拖欠近3年的166万元疫苗款。
时隔六天之后,西充县财政局给出了答复。
事实上,这并非个案。科园贸易的经历背后,折射出疫苗行业普遍的回款难题。尤其是在疫苗上市公司中,回款问题最为严重的当属智飞生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应收账款高达214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的93.9%。这种高比例的应收账款暴露了疫苗企业现金流压力日益增大的困境。据了解,新冠疫情之后,疫苗回款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回款关键的难点往往出现在接种完成后的后续流程。
疫情后时代的经济困境与销售模式的矛盾
新冠疫情时期对各地财政的冲击无疑让问题雪上加霜。各地政府为应对疫情采取了大规模财政支出,而经济复苏的缓慢又让许多地方财政陷入赤字。在这种情况下,疫苗行业本就存在的回款难题被进一步放大。
疫苗作为关乎公共健康的特殊商品,其销售模式长期以来是“先供货、后结算”。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在供货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及物流配送,之后通过接种单位完成接种后,再由地方政府财政部统筹资金统一结算。看上去简单的卖出即可拿到货款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那么简单。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背景下,这种销售模式的弱点暴露无遗。尤其是当地方财政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挪用这笔款项的时候,就使得疫苗企业应收账款的压力持续攀升。
以智飞生物为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应收账款已高达214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的93.9%。这一数据清楚地表明,即使是行业龙头企业,也无法摆脱资金流动性困境。而对于规模较小的疫苗企业,回款问题可能更加致命,因为他们难以承受资金长时间被占用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这种“财政赤字叠加销售模式固有问题”的困境,让疫苗企业必须以牺牲现金流稳定性为代价来维持市场供应和运营。长期来看,这不仅让疫苗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到严峻考验,也威胁到了整个疫苗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要想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销售模式与财政支持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从根本上优化资金流转效率,才能为疫苗行业的健康运作提供保障。
市场竞争与价格压制的连锁效应
近年来,国内疫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创新疫苗和多联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各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大幅压低产品价格。而这种价格战的背后,是疫苗企业利润空间的严重受挤压和账期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价格压低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的资金周转难度增加。在许多合同中,采购方往往会要求更长的账期或分期支付,而企业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不得不接受这些苛刻的回款条件。例如,某些地方政府或机构采购方的回款周期甚至超过一年,这种拖延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问题愈发严峻。
此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疫苗生产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几乎处于完全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与地方政府的采购谈判。地方政府出于控制预算的目的,不仅压低采购价格,导致市场上不断出现一杯奶茶的价格就可以集采一只HPV疫苗的现象。这种“不对等博弈”让疫苗企业即使在账面上显示有较高的营收,其实际获得的现金流却远不能支撑生产和研发的高昂成本。
从复杂的采购流程到供需矛盾的激化,再到市场竞争带来的连锁效应,疫苗行业的回款难题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不仅影响到疫苗企业的正常运营,也让公共健康需求的保障面临潜在威胁。解决这一困局,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企业优化销售策略,同时构建更高效透明的结算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现状。
回款成为疫苗行业的“主战场”
在疫苗行业中,回款问题已经超越了产品竞争,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战场”。地方疾控中心作为疫苗流通链条中的关键枢纽,负责疫苗采购、分发和回款,却长期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由于疾控中心与接种单位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它们在追讨款项时往往缺乏强制力,导致回款效率低下。许多疾控部门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优先支付部分供应商货款,这就让企业商务人员不得不与同行展开一场激烈的“回款争夺战”。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是技术和产品上的较量,更蔓延到账款回收上。商务人员需要紧盯疾控部门的资金流动,与地方疾控建立紧密联系,通过“能回多少算多少”的策略,尽量确保自己企业的回款优先。尽管理论上存在“先出货、先付款”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谁盯得紧、关系强、沟通多,谁就更有可能占据回款优势。
这种回款争夺战的激烈程度还因行业现状进一步加剧。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回款情况对客户信用进行分级管理。对于超过两年未回款的客户,企业甚至会直接取消合作。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合理,但在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却可能引发供应链上下游更大的不信任。例如,在9价HPV疫苗供不应求的时期,智飞生物曾采取“先付款先供货”的策略,而当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疫苗滞销让疾控中心对采购智飞生物高价疫苗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因为一笔高价疫苗的回款资金,往往可以同时支付给多家供应低价疫苗的企业。这种选择性支付让资金流向更加分散,也进一步加剧了智飞生物等龙头企业的回款压力。
事实上,疫苗行业中回款问题的普遍性已经让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变化。对于许多规模较小的疫苗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它们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来应对生产和研发的高昂成本。而对于像智飞生物这样的龙头企业,尽管账面营收可观,但由于代理产品占比高,其应收账款高达214亿元,已成为一座压顶之山。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回款效率甚至比销售额更重要。随着财政压力不断加剧,地方疾控部门的回款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疫苗行业的“回款战场”正变得越来越残酷。这不仅考验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也凸显了整个行业在销售模式和结算机制上的深层矛盾。可以说,在未来的疫苗行业中,谁能在回款争夺战中胜出,谁就能更好地站稳脚跟,而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