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种子属性,构建成长土壤:科学育儿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儿的广袤天地里,如何让孩子这颗 “种子” 茁壮成长,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遵循种子的属性 (一)敏锐观察,洞悉孩子成长密码

孩子的成长犹如种子的萌发,有着其特定的规律和阶段,而这些往往通过各种敏感期得以展现。

比如在口欲期,孩子喜欢咬手,这是他们探索世界、感知自我的一种方式;进入完美敏感期,他们会对事物的完整性有极高要求;还有语言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

在这些特殊时期,孩子会自然地呈现出相应的特性,这是他们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在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许多父母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是期望孩子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设。动辄对孩子说 “你要懂事、要听话、要乖”。

可若将孩子比作种子,对种子说 “你要听话懂事,今天我高兴,你给我开朵花”,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当孩子乱扔东西时,父母可能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却未曾意识到孩子或许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与世界关联的逻辑,探索秩序的奥秘。

在一场心理剧演出中,有个孩子受委屈哭泣。

一位刚学了《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课程、知晓接纳理念的妈妈,对着三岁的孩子说 “孩子你要听话,你要学会自我接纳”。

这一幕看似可笑,却深刻反映出父母常常没有遵循孩子各阶段的特性,而是生硬地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道德框架去束缚孩子,这无疑是在阻碍孩子自然成长的脚步。

(二)深入思考,解读孩子成长信号

孩子生病,恰似植物蔫萎,这其实是一种信号的释放。

例如,就像植物蔫萎可能意味着缺水一样,孩子生病可能在提示身体的某种需求或者变化。

它可能是孩子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病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中,父母们面对孩子生病时的表现却令人担忧。

他们往往过度紧张,手忙脚乱地进行过度医疗,频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不仅造成病毒耐药性提升,还忽略了孩子生病背后的真正原因。

父母们因为缺乏思考,不了解孩子作为 “种子” 的属性,在过度保护的同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通过自身调节和应对疾病来成长的宝贵机会。

过度保护,最终成为了伤害孩子成长的利刃。

二、构建种子生长的土壤

作为母亲,懂得孩子的属性并构建适宜其生长的土壤,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总是用唠叨来教育孩子。当被问及能否换一种教育方式时,她无奈地表示自己只会唠叨。这就如同开车时只用一档行驶,无论路况如何都不懂得换挡。

她不明白孩子的属性是什么,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究竟怎样说孩子才肯听。这种单一、僵化的教育方式,就像贫瘠的土壤,难以让孩子这颗种子茁壮成长。

还有一位老人,在一盏路灯下拼命找寻在黑胡同里丢失的东西,仅仅因为路灯下有亮。这看似荒诞的行为,却与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某些做法如出一辙。父母们常常会做出 “缘木求鱼” 之事,没有找准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只是盲目地按照自己的习惯或者便利行事,而不顾孩子真正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是种子,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生长力,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父母无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必为孩子强行安排成长的 “花期”。

我们需要做的,是构建孩子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给予坚定的陪伴以及传递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有了这样肥沃、适宜的土壤,孩子自然会遵循其内在规律茁壮成长。

然而,现实中父母常常对孩子夹杂过多的主观意愿,本应是助力成长的推动,却反而成为了阻碍孩子发展的绊脚石。要知道,如果孩子注定是一朵娇艳的花,就无法被强行塑造成参天大树。

既然将孩子比喻成种子,那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教育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激活孩子的潜能以及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父母不妨对照自己的教育方法,反思一下:是把孩子当成一颗有着无限可能的种子,让其自由、自然地生长?

还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肆意施加控制?真爱与错误的教育方式,高下立现,答案不言而喻。

让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的园丁,用心呵护孩子这颗珍贵的种子,让他们在充满爱的土壤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人生之花。

《孩子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您读过孩子的说明书吗?

第二章: 孩子的归属权

第三章:孩子与父母关系的本质 第四章:种子理论 第五章:土壤理论 1、忙碌冷漠型 2、吵架冲突型 3、替代型 4、保护禁止型 5、知识灌输型 6、尊重支持型 第六章:孩子成长的明暗线 第七章:孩子成长的节奏 第八章:孩子成长的规律 1、新生命的诞生 2、早期体验:0 - 6岁 3、学龄期:6 - 12岁 4、青春期:12 - 18岁 第九章:孩子的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