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CEO雷军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语出惊人:小米的潜力远远不止于此。这一段平淡无奇的话语,透露出这家汽车行业的大公司在转向汽车制造方面的考量。
想要了解雷军这句话的份量,还需要从小米的成长过程开始。小米在2010年以移动电话为起点,走过了14个年头。小米在过去几年中,除了在移动电话市场之外,还在智能家居和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了大量生产经验。
当小米在2021年公布其进入汽车行业的消息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些人相信小米的能力,有些人则认为汽车制造难度很大。要知道,一个汽车产业,可是要投入几百亿的资金,比一个手机产业要大得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雷军领导的班子采取了稳健发展的战略.
与之前小米系列的高科技产品相比,小米首款推出的SU7就比较传统了。该车定位在20-300,000之间,定位于青年,尤其是妇女。从外形上看,SU7的确展示了很多革新的因素,但是在智能化和科技感方面,它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样的战略抉择,是雷军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对汽车业而言,过分重视技术革新,会抬高生产成本、降低价格,并有可能丧失其潜在的顾客基础。尤其是当你刚刚踏入一个崭新的行业时,安全大于革新。
到了2024年年初,小米SU7就会在国内发售。市场反映好于预料,仅仅数月时间,订单便超过200,000台,并且每个月都有超过20000台的新订单。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产量迅速增长,从原来的每个月10,000台增加到了20000台以上。这个结果,让雷军以及小米的人,都充满了自信。
从小米的历史来看,“以市场为中心,以创新为基础”的战略并不奇怪。而在移动电话领域,小米一开始也是以经济实惠的方式开始的,然后逐渐进入了高档的领域。小米在智能化家庭方面也采取了类似的增量战略。事实也证实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大的市场上立足,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意识,获得足够的经验与资本,才能进军更高层次的市场。
根据行业数据,到现在为止,小米的累计订单量已经达到了20多万台,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就产能而言,目前小米的每月产量已超过20000台,显示出其在供应链上的经营与生产的高效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米的研发小组已经开始着手下一步的研发计划,并逐渐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到新的车型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公司目前正致力于研发一款全新的汽车操控系统以及汽车上的操作系统,并将逐渐投入到将来的车型当中。
雷军的一番话,耐人寻味。如今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小米采取了稳健的战略,可谓是明智之举。许多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经常会试图一次成功,但最终却是由于步伐过大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但小米公司采取的是一步一步来的策略,其策略是非常可贵的。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永远都是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小米之所以能在移动电话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投资于科技革新。如今,小米也必须在汽车行业中寻找一个平衡,既要有创意,又要有稳定性。企业要想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里立足,就必须要有持续的、持续的、持续的、具有创造性的产品。
读了雷军的这些,不禁让我想到了“欲速则不达”这四个字。在新的汽车制造新时期,小米并不盲目追逐炒作,只是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在如今这个动荡的大环境里,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可贵的。小米的成功并非侥幸,它是一步一步取得的。这对于那些有意进入汽车行业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网络热议】
《战狼老张》:雷军还是比较稳健的,打好基础再说,这也是应该的。
技术专家:小米这次确实很有耐心,并没有像一些汽车厂商一样,一开始就嚷着要把汽车产业搞个天翻地覆。
【明月几时有】:讲真,小米SU7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内,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慧姐:从一位女士角度来看,小米汽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尤其是从外表到内部。
《产经网》:纵观小米的成长历程,稳健的经营战略是成功的,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惊奇出现。
理智分析:说实话,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大,小米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胜利。
前途已经到来:表面上,小米汽车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只要回顾一下小米的历史,就会发现,更精彩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看到雷军这句话,不知各位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在一个追求高速、追求创新的年代,我们到底是要加速追赶,还是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小米走的是后一条路,这个抉择的智慧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众多高技术公司进入新能源行业的时候,究竟是哪边的赢家呢?是稳健的小米,或者一开始就发誓要改变整个产业的激进分子?你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每一种抉择都有其深刻的考虑,但是最后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是要经过市场的考验。让我们等着瞧吧,小米在将来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