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曲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我此时情》是邓丽君演唱的一首经典之作,由聂胜琼作词、黄沾作曲。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著名歌妓聂胜琼的诗词《鹧鸪天》。

 邓丽君〈谁知我此时情〉:跨时空的相思恋曲,心灵深处的永恒回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邓丽君〈谁知我此时情〉:跨时空的相思恋曲,心灵深处的永恒回荡

1985 年 1 月,这首歌曲被收录于邓丽君的专辑《邓丽君 - 名曲选》中。而其普通话版本则早在 1983 年 1 月就收录于专辑《淡淡幽情》。此曲是整张专辑中唯一一首同时拥有普通话和粤语版本的歌曲。粤语版本于 1983 年 5 月收录在邓丽君粤语第二张大碟《漫步人生路》中,由香港宝丽金发行。

邓丽君,一代歌后,1953 年 1 月 29 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她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在 80 年代,邓丽君是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在全球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是 20 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她那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歌曲,聆听她天籁般的歌声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据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 4800 万张。

《有谁知我此时情》的原词《鹧鸪天》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歌妓聂胜琼之手。聂胜琼以才华横溢和美貌闻名,她与时任朝廷大员的李之问有着一段深厚的情感纠葛。这首词作是聂胜琼在送别李之问后,因无法抑制的相思之情而作,通过文字表达了她对离别的深切悲痛和对李之问的深情。聂胜琼在词中写道:“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这份真挚的情感最终感动了李之问的妻子,使得聂胜琼得以正式成为李之问的妻子,这段佳话也成为了文坛上流传的美谈。聂胜琼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其情感的真挚和诗词的美妙至今仍让人感怀不已。

二、歌手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丽君,一代歌后,她的人生如同一首传奇乐章。1953 年 1 月 29 日,邓丽君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

邓丽君的音乐之路始于童年的熏陶。父亲是京剧爱好者,母亲喜欢黄梅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她自幼耳濡目染,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 岁时,邓丽君参加 “中华广播电台” 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以《访英台》夺得冠军。同年,又在 “金马奖唱片公司” 歌唱比赛中,以《采红菱》再夺冠军,正式开启了歌唱生涯。

1967 年,年仅 14 岁的邓丽君发行首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并在台湾省各地的夜总会唱歌,人气逐渐提升。此后,她在歌唱事业上不断崭露头角。1968 年,邓丽君在台湾省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 “群星会” 中表演歌唱,收获好评。1969 年,为电视剧《晶晶》献唱主题曲,同年出演首部电影《谢谢总经理》,并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还接受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出席慈善演出。

1970 年,邓丽君与香港无线电视台签约,录制了《想起妈妈》《一见你就笑》等热门歌曲,获得香港工展会最年轻的白花油慈善皇后,随 “凯声综艺团” 到香港表演并获得 “金骆驼歌星大赛” 冠军,还拍摄了电影《歌迷小姐》,获得香港十大最受欢迎影星。1971 年,邓丽君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举办巡回演唱会,吸引大批粉丝。1972 年,她再次获得白花油慈善皇后称号,签约丽风唱片推出音乐专辑,香港成立邓丽君歌迷俱乐部青丽之友会,同年获得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称号。

1973 年,邓丽君赴日发展,虽首支日语单曲市场反响一般,但她并未放弃。1974 年发行的第二支单曲《空港》大受欢迎,此后她在日本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1975 年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凭借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一集》获得香港首届金唱片奖白金奖。同年,在日本发行多张专辑并获得多个奖项。1976 年后,她在香港、日本、马来西亚等地举行演唱会,知名度越来越高。

1979 年,因护照问题被日本禁止入境一年,随后去美国进修。1980 年,邓丽君获得台湾首届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登上美国林肯中心演出,成为首位登上该舞台的华人歌手,再次前往香港发展并发行首张粤语专辑《誓不两立》。1981 年,凭借五张专辑获得香港金唱片奖五张白金唱片。1983 年,凭借专辑《漫步人生路》连续第五次获得白金唱片奖,打破香港所有歌手纪录。1984 年后回归日本歌坛,凭借《つぐない》获得日本有线大奖 “年度歌手” 最高奖项,取得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三连霸的畅销纪录,三次参加日本年度最大盛事红白歌唱大赛。1986 年,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中,邓丽君是唯一同时夺得这两个奖项的亚洲歌手。

整个 80 年代,邓丽君在日本、香港成为顶级歌手,在中国内地也获得广泛认可。进入 90 年代,邓丽君开始减产,除了慈善演出,不再公开演出。1995 年 5 月 8 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去世,年仅 42 岁。同年,她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授 “金针奖”,被追授日本唱片大奖特别功劳奖、日本有线大赏有线功劳奖、日本金唱片大奖女歌手专辑奖。1996 年,邓丽君被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 “特别贡献奖”。2010 年,邓丽君被 CNN 列为 “过去 50 年最具影响力的 20 位音乐家之一”。

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她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 4800 万张,是 80 年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在全球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她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温柔的抒情曲,也有欢快的儿歌,还有大胆改编的摇滚曲风。她不飙高音不炫技,却以自然亲切的音色和特殊的感染力打动人心。她的歌没有复杂的语言,浅白而真诚,演唱时总有丰富的情绪,或含蓄,或轻盈,甜而不腻。

邓丽君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歌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她用音乐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她的传奇人生将永远被铭记。

三、词作原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谁知我此时情》的原词《鹧鸪天》出自北宋歌妓聂胜琼之手。聂胜琼资性慧黠,以才华横溢和美貌闻名。她与时任朝廷大员李之问相遇,两人情投意合。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都改秩,在都下结识了聂胜琼,公见而喜之。

李之问将行,聂胜琼送别,饯饮于莲花楼。她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之问因此复留经月。但因家中妻子催促甚切,虽饮别,不旬日,聂胜琼作《鹧鸪天》以寄。词云:“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在路中得词,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妻问之,李之问具以实告。李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娶归。聂胜琼至李家后,即弃冠幯,损其妆饰,委屈以事主母,终身和阅,无少间焉。

这首词作是聂胜琼送别李之问后,因相思之情而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悲痛和对李之问的深情。聂胜琼在词中通过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的景象描写,营造出离别的伤感氛围。“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则生动地展现了送别时的难舍难分。下阕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表达了她思念之苦与孤独之感。“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

这份真挚情感感动了李之问的妻子,使得聂胜琼得以成为李之问的妻子,成为文坛美谈。聂胜琼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其情感的真挚和诗词的美妙至今仍让人感怀不已。

四、歌词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这句歌词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惆怅。她渴望美好的梦境,却难以实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无人知晓。“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将女子的哀愁具象化,泪水如同阶前的雨,连绵不断,从夜晚一直滴到天明,那份思念与痛苦不言而喻。

歌曲中的女子就如同聂胜琼一般,在送别爱人后,被相思之情所困。她的情感细腻而深沉,通过歌词绵绵传递出来,惹人怜爱。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感,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渴望,更是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在现代社会,人们也常常会经历这样的情感波折,这首歌的歌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

五、歌曲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我此时情》作为经典传唱曲目,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邓丽君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以独特嗓音和高超唱法,将中国风诗歌演绎成永恒经典,至今无几人翻唱。

这首歌曲从诞生之日起,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展现了邓丽君卓越的音乐才华,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碰撞出的绚烂火花。

邓丽君用她甜美圆润、温婉动人的嗓音,将聂胜琼《鹧鸪天》中的深情与哀怨演绎得淋漓尽致。“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一幅画卷,将离别的伤感、思念的痛苦展现得栩栩如生。

在音乐风格上,《谁知我此时情》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既有着古典诗词的优雅韵味,又有着现代音乐的流畅旋律。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这首歌曲在众多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歌曲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当时,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人们传唱和喜爱。它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也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感受到了邓丽君歌声中的温暖与力量。

《谁知我此时情》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它对后世音乐人的启发上。许多音乐人从这首歌曲中汲取灵感,尝试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它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世界音乐舞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