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抽了30年的烟,前几年开始喘不上气、每天都要抱着垃圾桶大量吐痰,幸好试了三四次之后我彻底把烟戒掉了,过了两三个月憋闷和咳痰明显减轻了……”老烟民赵大哥讲述了他的戒烟经历。

赵大哥为何试了三四次才把烟戒掉?哪些新方法可以让戒烟更快速和彻底?抽烟多年再戒还来得及吗?

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日前共同推出的科普直播特别节目“幸福呼吸大医谈——知晓你的肺功能”中,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玮教授特别详细地解答了上述问题。

“抽了三十年的烟,最后差点要了我的命”

“我从17岁就开始抽烟,三十年都烟不离手,所以能戒掉真是难于登天。一开始爱人劝我戒烟,我还很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事、有的人抽了一辈子还能活到一百多岁。后来有了孩子,我才决定尝试戒烟。”

“刚开始的时候,瘾一上来我就着急到抓耳挠腮,爱人建议我买点瓜子和糖果放在口袋里,烟瘾上头了就嚼点东西缓解一下,这个方法的确很有用。但是我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身边的同事一抽烟我就开始蠢蠢欲动,有时候他们递烟,碍于情面我就接了过来,渐渐就开始复吸了。”

“就这样在戒烟和复吸之间徘徊了多次,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开始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白天抱着垃圾桶一口接一口地吐痰,夜里经常会憋醒或者被痰呛醒,要坐起来缓一会儿才能继续睡。我意识到再吸马上就会要命了,这才狠狠心把家里囤的几条烟都扔了。之前总听别人说抽烟有害健康,但我一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症状加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烟草有多可怕。”

吸烟多年再戒烟还有意义吗?

“赵大哥算得上是‘老烟民’,他当年的症状已经是慢阻肺病的苗头了。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有7000-9000种,其中明确的有害物质就有几百种(比如焦油和尼古丁),它们可能会使气道出现慢性炎症,进而导致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大幅度上升、黏液分泌增多,这正是赵大哥会有那么多痰液的原因所在。”

“正常的肺泡非常光滑、弹性很好,其表面被覆着毛细血管,烟草导致的气道炎症使肺泡壁出现破坏和塌陷,也会使得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每一次呼气的时候,肺泡里残留的气量比较多,有效参与通气的气量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赵大哥会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的感觉。”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赵大哥都抽烟这么多年了,即使戒烟也没意义,呼吸系统受到的伤害也无法逆转了。但王玮教授用一张图证明,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会获益,并且是早戒烟、早获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坐标代表的是肺功能,横坐标代表的是年龄,红色曲线体现了吸烟者肺功能的变化,黑色曲线体现了从不吸烟者肺功能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从不吸烟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比较缓慢,但是从不吸烟者和经常吸烟者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有很明显的差别。而不管是从45岁还是65岁开始戒烟者,肺功能水平的下降速度都延缓了。因此,吸烟有害健康,不论从什么时候戒烟对肺功能都是有益的,而且早戒烟、早获益。”

借助医学新方法,戒烟成功率更高

“赵大哥最后能够彻底戒烟是一个非常正确且重要的决定,但是如果他当时能借助医学新方法,那么戒烟的速度会更快、复吸的概率也会低很多,比如尼古丁替代治疗(含有尼古丁的贴剂、口香糖、还有吸入剂等)、非尼古丁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安非他酮、伐尼克兰)。”王玮教授讲道。

“尼古丁替代治疗是给戒烟者使用含有尼古丁的贴片、口香糖等,让他们不抽烟时体内也还有一点尼古丁,从而减轻戒断症状和对吸烟的强烈渴望。这些贴片、口香糖虽然含有尼古丁,但浓度低于香烟且不含香烟中的其他数百种有害物质。”

“非尼古丁药物治疗是通过安非他酮、伐尼克兰等药物‘争夺’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让吸烟的‘快感’减少,减轻吸烟的冲动和部分戒断症状,从而帮助戒烟。”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简介 王玮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辽宁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青年名医,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领军人才,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好医生抗疫特别人物。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