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一:
深圳,这座城市虽不大,却积极鼓励市民购车,绿牌车辆更是无节制增长,然而,停车设施却未能跟上,导致违停现象频发。反观香港,早已根据家庭经济水平划分出行方式,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
深圳由于城市设计紧凑,非机动车道缺失,政府为控制摩托车数量,曾一度实施禁摩政策。然而,随着汽车数量的饱和,公交系统陷入困境,电单车开始爆发式增长,政府面临两难境地。
为应对电单车问题,政府尝试划分电车道,却加剧了机动车道的拥堵和停车难;同时,电单车在人行道上高速行驶,严重威胁行人安全。此外,电动车牌照管理混乱,违法行为频发,政府难以有效监管。
禁摩政策虽意在减少交通乱象,却催生了更多问题。市民对快速通行工具的需求并未减少,无论油摩还是电摩,都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规军摩托却饱受举报之苦,而无牌无证电动车却横行霸道。深圳的交通问题,亟待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车主二:
禁摩的表面理由似乎是管理难度大、经济价值低及安全隐患,但这些无法解释为何东亚其他地区不禁摩。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并非管理水平的不足。
有人曾深入剖析特定社会体制下的压抑氛围,发现其根源在于一种刻意营造的沉闷。禁摩背后,或许隐藏着对普通人快乐表情的嫉妒与憎恨。在某种体系中,快乐被视为不安定因素,而麻木才是稳定的基石。
禁止本身即是一种特权,能够制造并维持另一种特权。通过禁止某些事物,权力者可以掌控他人的行为规范,进行服从性测试。他们不在乎他人的快乐,只关心如何禁掉这些快乐来源,甚至让一部分人继续享受这种被禁止的快乐,以此彰显特权。
然而,这种权力傲慢和变态快感往往源于随意剥夺他人的快乐。许多人还盲目支持这种权力本位,以安全等理由为禁摩辩护,却忽视了普通人的快乐与自由。
参差多态才是快乐的源泉,而权力者却试图掐灭一切快乐。这才是禁摩事件的真正底层逻辑。
车主三:
- 大多数摩托车买家倾向于选择3万以下的车型,其税额相较于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小汽车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想想看,一辆125cc的摩托车,加一箱油不过百八十块,就能跑上400公里。而一辆1.5L的汽车,百公里油耗按6个算,那得多烧多少油,里面又藏着多少税呢?说白了,骑这种摩托车的人,油水不多,所以干脆就禁了,逼着你买电瓶车或者小汽车。等你买得起电动车了,再在电费上动动脑筋;等你买得起小车了,各种费用自然也跟着来了。
- 再说说玩乐型的摩托车消费者,这部分人群目前还太少,他们的声音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让你进城?那就忍一忍吧。毕竟,在决策者眼里,你们的存在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 或许,有些人觉得摩托车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也懒得去管理。毕竟,禁摩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既能减少所谓的“乱象”,又能为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腾出空间。至于那些被禁摩影响的人群,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