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是在高中政治课上,老师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就举这个例子。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学习并且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认识这个世界。唯心主义则说世界是精神的,一切始于心,发于心,心之改变,就会对世界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老师对唯心主义是存在质疑的,并且持否定态度。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对于原子研究的深入,包括最近几年发现的量子纠缠,分子的不确定性,似乎科技越来越证明这个世界是唯心主义的……

当然,目前我们人类已知的所谓知识,还不到整个宇宙的1%。如果我们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比喻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那么,这是对盲人的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祖坛经》中记载两个和尚争论风动,还是帆动的故事,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禅宗最讲一个心地功夫,如若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明心见性,则是拈花一笑,三千红尘,尽收眼底。这里说得心动,就是修行。两位大师还能争吵,这说明他们的修行太浅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神光师傅所作——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具象的,次第修行的功夫。世间凡夫俗子居多,需要每日精进才可。

而慧能师傅所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抽象的解释。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脱俗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多年前,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那么,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如果一切是空,空即一切。那么,佛陀所讲的法门,方法又是什么?像我们凡夫俗子,又如何离苦得乐?

苦与乐亦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知苦才知甜,知苦才知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的一切,来源于认知,来源于如何看待。

像我们以前提到一个人的境界——

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游历四方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待游历归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修行的次第功夫。一个认知的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个包容万事万物。一个跳出宇宙之外的洒脱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