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所学校因“学生留堂”问题引发家长投诉。有家长反映,本来延时课放学就不早,留堂的孩子回到家接近9点了,作业又多,长期如此每天睡眠不足,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回复称:经核查,是初中年级的个别教师,因部分学生当天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在校学习状态不佳,放学后对该部分学生进行的个别辅导,以致超过了正常的放学时间。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已要求学校立即整改。
留有“留”的道理
当下,有的老师仍采用“留堂”的方式,来弥补部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查缺补漏。这种情况下,出发点是积极的。“留”的是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家长的一份责任。
留堂并不是惩罚,功效应比惩罚更好。留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课堂上没有“吃饱”的留堂,早晚读不读书的留堂,缺交作业的留堂,纪律散漫的留堂。
通过留堂,帮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让学生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能让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学生有针对性地沟通交流,便于因材施教。
很多时候,被留堂学生的学习是围绕作业展开的,因为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
作为学生当责无旁贷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因为能力不足,或者作业不适合自己,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学生完全可以向老师反馈。哪里不行补哪里,这既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重视,也是对学生成长的负责。
同时,留堂对家长也是一种提醒。学生不能按时回家,说明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梗阻”。通过“留”可以从侧面引起家长的关注,提醒家长守护家庭教育的“责任田”,种好自己的“一段渠”。
“留堂”并非必须
然而,留堂并非万能之策,过度或不当使用这一方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家长的反对意见。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留堂学生”往往是学习不好、纪律不好的代名词,这不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也容易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师生相处埋下隐患。
因此,作为教师,当慎用留堂。
以作业为例,如果出现学生频繁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反馈。老师需要细致分析,是作业难度过高、学生专注力不足,还是课堂听讲效果不佳所致。在设计作业时应调整策略,采取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的方式。
另外,学生留堂,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家长也要跟着操心,心理自然会不舒服,久而久之会影响家校关系。所以,想要临时给个别学生补课辅导,也要事前和家长做好沟通,明确辅导的目的和时间,确保辅导过程既有效又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留与不留,需要家校对话
“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控制学生作业量,确保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在此背景下,很多学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有效举措。比如,寿光世纪学校实施了“作业熔断”机制,规定“对于占用休息时间书写作业的情况,经家长签字说明后可延迟上交”。这一机制着实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松了口气。
近期,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画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最大同心圆。
具体到作业问题上,学校和家长之间当做好沟通,找准学生作业完成中的薄弱点、不足处,做好有的放矢的帮扶措施。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与教师共同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
总之,留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折射出教师的责任心,但也可能伴随诸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教师需要经常反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学校应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并建立密切的“家校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达到减负增效的学习效果,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
撰文 |张学炬
图源 | 摄图网
编辑 | 周玉森
审核 | 李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