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已经正式上映,豆瓣以9.1分的高分开盘。相信,这个分数都是女性观众打出来的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用一种女性视角解读社会规则下的另一种发展的生态,以及固有的模式,是不是可以打破,貌似可以做得更好,但事实上很多问题依旧是一团乱麻。
属性本身没有问题,问题的症结也不是社会规则的重塑。本来就是相互和谐的存在,如果非要从一个视角解读另一个视角,那么很容易让另一个存在成为附庸。这本身是双向的一种选择之后的默认的存在。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虽然,当下或许有这样的单身主义者,也有这样那样生活着依旧很好的存在,或者人们认为这也是一种独立的象征。不要成为另一个的附庸,因为单独的个体依旧可以生活的很好。或许这也是为何现在年轻人的选择变得更加自我,更加愿意选择单独地承受,而放弃了本身应该水乳相融的一种美好。用小叶的话说,其实男人也是一种好东西,恋爱中的恋爱脑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恋爱本身,或许是对爱的一种追逐,或许也是对儿时亏欠的一种找补,但在不同的事务中都应该有其固有的规律和可以找寻的快乐。这是铁梅不能理解的,甚至从小孩的视角来看也是不可理喻的。
不同的女性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小孩的敏感是站在9岁的天空下的对纷繁百怪的社会的一种解读,没有幻想,本身就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被打破的,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必然的归宿。
铁梅是独立的,甚至是非常强大的女权主义的捍卫者,自身非常强大,也自认为做得非常好。但是在不断地演进中,变得敏感、霸道、愤青、自恋、碎碎念,或许单拎出任何一个特点,都可以找到可以对应的影子,但都汇聚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也就变得异常的复杂而多变,这本身也是人性的另一种折射,谁都不想成为另一个的附庸,但是在社会千百年的演进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分工,一方的强硬,必然有另一方的妥协,当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只能是决裂,这也是小马和前夫哥,都难以承受工具之外的别的角色一种无奈。
开分很高,说明很多女性观众非常认可铁梅、小叶和小孩的三人组,也认可女权的一种回溯。这是必然的结果。但在强调一方的时候,只能把另一方贬损得一无是处,于是我们看到的男性视角变得伪娘化了。前夫哥是典型的代表,甚至把和小孩做对的男同学也一并丑化了,自私、喜欢举报、欺负,带一点点霸凌,自己不行还找老大站台,蔑视,同学之间的攀比……
从一个极致走向了另一个极致,从女性的视角试图解读社会固有的规则,并且要打破它,但是在打破的过程中,一个群体完全想去替代另一个群体,更主要的是,这种替代的方式本身,就是从固有的模式转移到另一个固定的固有模式,用本身最不喜欢的规则去重塑一个还是一样的规则,这种的循而复始本身就是错误的轮回。但或许是因为对固有模式的根深蒂固的认知,让人们在打破之后的重塑中依旧走上的是老路,循环的背后还是回到了最终的起点,这样的规则打破意义多大?
当然,站在一个视角去解读另一个视角,本身就需要先破后立的过程,只是在立的过程中,不知道是否能找到新的视角,只能延续固有的模式,这也是无奈,更是无解的一种存在。毕竟,社会大规则下的重塑怎么可能说改就能改过来的。
赋予小孩不同的视角,通过网红时代最火爆的小作文模式希望能够找到新的视角去挖掘或者发现点什么,但蓦然回首,其实还是原地踏步。在找寻中,还是固有的模式在作祟。当然,对于快乐本身的追逐并无过错,不过,生活中毕竟有很多的鸡毛蒜皮,也有很多需要必须去做的事物,这是一次次轮回之后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豆瓣开分非常高,说明相对独立的群体给出了很高的期望。因为解气,也给出了不菲的高分。女导演希望通过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一个坚强,一个柔软,一个擅长给人当妈,一个擅长随时撒谎,面对旧创伤和新挑战,她们彼此温暖互相慰藉的故事。貌似每一个小故事能够串起来一个新的意见领袖,希望能够以相对轻松点到为止的一种观点输出来达到对单亲,对女权,对教育,对拼搏,对男性的另一种解读。
影片好多地方都希望通过抖机灵的方式化解尴尬,甚至化解一些社会现象,属于点到为止的静态,不过,很多时间,不是靠抖机灵就可以一带而过的,人们可以选择无视,但无法回避它的存在以及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谈何容易?很多人选择给出高分,是认可,更是期待。这或许也是开盘分数如此之高的原因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