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从东部沿海登陆一路向西,几场大型会战过后,正面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现在的卢沟桥)
双方武器装备和战力情况对比明显,与此同时为了打开在内陆地区的战局形势,同年9月,日军在山西边界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意图对关中发起冲击。
晋绥军领导人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调集大量兵力准备战斗。可能阎锡山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是一番超乎想象的咬牙血拼。
一、忻口战役背景
淞沪会战结束后,侵略者登陆中国,以沿海为中心逐渐向内陆聚拢作战,北方地区在平津失守后,华北地区大面积土地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
(抗战时期的华北老照片)
作为华北地区的第一屏障,太原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忻口地区作为太原的门户,能否守住关系着整个西北和内陆的安全。
就在平津作战后,日军为了拿下作战主动权决定沿铁路线,兵分津浦、平汉、同蒲三路对华北内陆地区发起冲击,意图夺得华北地区控制权。
在整个华北地区,山西物资丰富,又是关键的铁路节点,更是战略要地,想要实现占领整个中国的目的,太原是绕不过的重点。
(阎锡山)
9月,日军在调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后开始向山西北部进发,他们将面对的是以阎锡山为首晋绥军的抵抗。
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9月12日,大同被敌人撕开进攻山西的裂口,如果仍旧无法形成有效抵抗,那么后果则是敌人长驱直入,西北危矣。
大同失守后,本以为应该稳坐高台的阎锡山终于坐不住了,于是电令武汉方面,要求调集兵力死守平型关,同时八路军也从陕西出发驰援平型关,于15日到达右翼上寨地区。
(抗日名将卫立煌)
23日,中日双方在平型关开战,其中八路军115师取得歼敌1000的战绩,同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物资,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八路军在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
但正面战场的形势依旧没能根本性扭转,28日敌人沿着大同线绕到平型关后方地区,意图阻断国军后路,前方的战士只能连连后退,敌人趁机占领雁门关、代县等地。
为了阻挡敌人脚步,国民政府当面电令卫立煌带领14集团军紧急驰援山西,此时冲击太原的敌人兵力超过5万人,携带了大量火炮等重型武器。
(现在的忻口)
忻口位于忻定盆地北部,是五台山和云中山之间的一条隘口,南北纵深约16公里,隘口宽度3公里左右,它易守难攻是阻挡日寇进入晋中地区的要塞。
我方判断敌人或将兵力集中晋北,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集中所有兵力守住太原,以争取战略主动权,于是阎锡山电令政府,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大规模会战,拖住敌人西进脚步。
与此同时,日军高级指挥官板垣征四郎已纠集了超过6万兵力向晋北进发,10月7日正式拿下崞县,并于13日凌晨对忻口地区发起全线进攻,忻口会战正式开始。
(侵华日军板垣征四郎)
根据1985年忻口战役50周年纪念日太原媒体报道,在这次大型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约5万人,并且多数为板垣第五师团的精锐部队,还包括关东军第十一、十二师团等。
国军方面以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主力部队,这是一支阎锡山经营多年带有地方特色的国民党部队,更是阎锡山能够高坐“土皇帝”宝座的重要支撑。
在他的多年经营之下,晋绥军的战斗力和装备在国民党军队中绝对处于上游部队。在军备部署方面,山西全省配套完全,甚至还有自己的各类兵工厂、火药厂,战斗物资充足。
(图片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
此外晋绥军还配置了数字可观的炮兵部队,据统计阎锡山麾下的炮兵一共有9个团的编制,每个单位都配备了至少36门山炮。
其中第22和第23炮兵团还配备了擅长远程射击的重型山炮。23团内部还有不少日制精良火炮,与此同时炮兵部队还附加一个观测通信大队。这些精兵和杀器则由阎锡山全权交给心腹周玳调配指挥
(忻口战役烈士纪念碑)
二、晋北争锋,决战忻口
1937年10月11日,下王庄地区日寇在正面与孔繁瀛部遭遇,双方在开阔地带直接开战,孔繁瀛161旅死守当前阵地,虽然在装备有所缺失,但在这场争夺战中始终没有落入下风,敌人一直被封锁在云中河上游的铁路线上无法突围。
13日,日军为了继续推进战斗,改变了作战策略,放弃了一部分正面战场的突进行动,转而分兵在侧翼偷袭我军薄弱部分,意图打开战斗突破口。
(抗日名将孔繁瀛)
凭借战斗机和火炮优势,敌人攻入池上村后占领南怀化,并根据地形优势,对我军在南怀化东北方向的制高点发起冲击和争夺,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双方围绕着该地区进行反复争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