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汽集团,曾是贡献了广州近八成汽车产量的中流砥柱。

可以说,广汽直接关系到广州汽车产业兴衰,乃至广州整体的工业制造和GDP。可偏偏广汽现在不行了。结果就是——

广州在拱手让出“经济第四城”之后,又被重庆赶下了“汽车第一城”的宝座。

近期,广汽从珠江新城CBD,搬到了“乡下”番禺,本来也没多大事儿,但偏偏到处都能看到广汽的软文,又是立军令状,又是标榜要卧薪尝胆,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广汽已经赢麻了。

但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收入同比骤降1/4,净利润几乎归零,同比暴跌了97%,光是第三季度,就扣非净亏损了近14亿。

众所周知,广汽集团的崛起,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合资品牌深度捆绑,但这也埋下了“跛脚走路”的隐患。

然而当前的情况是,无论是广汽“两田”,还是广汽菲克、讴歌、三菱,都出了些状况。

广本和广丰的问题还相对简单,就是销售增长乏力,广菲和广讴那边就比较惨了,直接退出了中国市场,广三则妈都不要了,被一块钱卖掉。

目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丰田和本田,两家合资车企仍然贡献了广汽今年总销量的六成以上。

在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稳定保持在40%以上的当下,合资车被蚕食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大。

而被寄予转型厚望的埃安,曾凭借网约车订单快速崛起,但也因此在许多普通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不够高端”的品牌认知。

然而,埃安如今“网约车之王”的地位,恐怕也要受到比亚迪的正面冲击。

今年上半年,网约车销量第一第二分别是埃安S和比亚迪秦PLUS EV,两者的销量只差500多辆,但埃安是同比下跌13%,比亚迪是同比暴涨300%。

谁的势头更好,已经不言而喻。

当合资车难担大任,自主品牌又陷入增长困局时,作为广州汽车制造的“脸面”,广汽的转型压力,可想而知。

从更大的视角看,广汽的问题,也是广州汽车产业困局的缩影。

作为广州经济支柱的汽车制造业,贡献了全市近三成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但如今在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潮流中,却略显落后。

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仅约2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仅为47%,关键技术如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系统等,也严重依赖外地供应链,这无疑限制了广州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种困局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在数据上——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对比第二季度,降幅又进一步扩大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样作为汽车产业大城的北京和重庆,同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和26%。

即便是苏州这种后来者,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新能源车出口增长九倍的佳绩,稳步迈向全球市场。

广汽的困境,广州的挑战,归根到底反映了一个现实——

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传统优势已不再是护城河,反而可能成为拖累。

广汽和广州若想摆脱困局,必须摆脱对燃油车时代思维的依赖,加速供应链升级和新能源生态的构建。否则,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可能逐步沦为行业转型的失败者。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希望,像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都是广州汽车产业链的新亮点。

过去的辉煌已成历史,未来的竞争关乎生死。

加油吧,广汽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