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何卫东(笔名:柏木)的《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散文集出版,为2023年省作协出版资助篇目。我作为第一批读者,在空余时间断断续续读了几遍,收获很多,包括写作技巧、海南的历史文化知识等等。
图《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封面
《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是一部具有“走读”风格的散文集。我在2016年参加“走读海南”活动时认识的柏木,一起参加过多次“走读海南”活动。走读海南团队当年本着“解读琼崖历史,保护文化遗存”的宗旨,深入挖掘、探索、弘扬和保护历史遗迹遗存,并通过散文式的记录和文艺式的影像,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文化的海南、人文的海南、内秀的海南、厚重的海南,曾经被评为“2012感动海南感动集体”。后来“走读海南”逐渐停摆后,柏木继续不同形式的走读活动。再后来天涯论坛也停摆了,走读海南团队成员发在天涯的很多的帖子也都找不到了。
图在猪母湾露营
柏木在天涯论坛发帖不多,他似乎喜欢在美篇发文章,后来部分在美篇发的文章也收录在《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一书。《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大部分散文都是柏木在海南雨林中和户外团队穿越雨林,或走读海南各地回来后而作。因此这些散文都是生动的,唯有亲身经历和热爱这个岛屿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散文。当然除了用脚步丈量这个岛屿,柏木的散文中亦引用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包括海南地方志、历代的名人著作、民国的文献资料等等,使这些散文具有史料支撑,可读性更强。
图海口市蛇桥
通过阅读柏木的文章,可以看出柏木是有几十年“走读”经验的行者。他在《黎族船形屋的文化意象》一文中提到“那是二十年前,因业务关系,我常驾车往返于通什市与海口之间,走海榆中线公路”,这也大概能解释通柏木对海南岛黎族的了解如此的深刻。二十多年来深入海南岛各地开展“业务”,并“顺便”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文,这也无意间让柏木具备了大量的一手田野调查资料。恰好这20多年的时间是海南岛发生巨变的时间,随着水泥公路通往所有的乡村,各地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地提高,以前常见的船形屋、文面老人、刀耕火种在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柏木把他的所见所闻进行艺术加工后,文章更加生动。
图白查村船型屋
柏木文章中黎族相关的有多篇,《黎族船形屋的文化意象》写了他20多年前遇见的黎族船形屋的存亡,以及这些年来在各个黎族村庄追寻船形屋的故事,他在文中说:“我一直寻找的是一个梦,一个消失在莽莽雨林的梦境”;《最后的黎族绣面文身》曾获得2020年海南省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散文类三等奖,讲述了在他为了看到史图博80多年前在白沙记录的黎族文身,追寻到白沙峒最偏远的深山峡谷、南渡江源头的高峰村的所见所闻,虚实结合地展现了三千年来黎族神秘的文身习俗,以及马上整村搬迁的高峰老村,这篇文章一方面可以当做散文去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了解黎族文面的文献。
图黎族文面老人
《寻访黎班古道》是本书第一篇,为了寻找这条曾经从琼西进入中部黎区的重要孔道,柏木和朋友们通过重走100多年前后香便文、胡传、史图博等人走过的这条黎班古道,最终只来到一片只剩下竹林的地方。虽然黎班老村连一间船形屋都没有留下,但是在文章那中柏木复原了当年村里的老人、小孩、姑娘们的生活场景,活灵活现。我当时也和柏木一起走了这条古道,在文章中我再次重温了琼中县什寒村到白沙县黎班老村中间的大好风光,同时了解了海南中部地区的道路变迁。现在想起来我是无法再次重走了,因为路途真的很长很艰辛,其他人想再次重走这条古道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据说海南大学辛世彪教授(香便文著作《海南纪行》的译著者)也对柏木能走完这条古道表示赞赏。
图黎班河谷和黎班老村遗址
柏木是一名资深的户外爱好者,从书中几篇他穿越海南山脉的文章可以看出,我也从文章中跟着他穿越这些我无法在现实中穿越的大山。《石灰岩上的雨林之歌》描写的俄贤岭,又称金齿岭,是黎族人的圣山,也是史图博认为的海南岛最美的地方;《穿越大林莽》讲述了他和队友从五指山的第五峰反向攀登到第一峰的经历,有部分段落在致敬广州知青孔捷生写的《大林莽》;《黎母山之巅》描写黎族人的另一座圣山,柏木和朋友们在山顶露营,遐想关于黎母的故事,这应该是柏木首次参与“走读海南”活动;《白石岭历险记》讲述了他们在三亚白石岭艰难突围的故事,他在最后写到:“许多年以后,那个梦幻般的夜晚,仍时常萦绕在我脑海里”;《保梅岭的月光》同样讲述了他们从山上撤退遇到的险情,在找到大路后抬头看到一轮明月发出温暖的黄色月光;《登南茂岭五层瀑布》一开始就有意外情况发生,他们最终成功看到了大瀑布……
图南尧河汇入大广坝处的群山
柏木是一名海南民俗文化记录者,在书里有记录了黎族文身、海南的军坡文化、冼夫人信仰、南潭龙婆信仰、海口西天庙、白玉蟾信仰、船埠峒主、屯昌军坡……我很少经历军坡的场景,在阅读《屯昌军坡节》一文时,我仿佛立马进入人声鼎沸的屯昌军坡场,各种公祖上身、穿杖、游军好不热闹,突然鞭炮声响起,人们共同陷入一片狂热的气氛当中……在此时,我想起“单车王子”田曙岚在1933年骑行单车环游海南后,写了《海南岛旅行记》,其中有一篇描写正月初二他在金江市看到“装军”的场景,至今看起来仍栩栩如生。由于种种原因,海南一年当中最早的军坡类民俗——正月初二的金江市装军已经成为历史。我在读《屯昌军坡节》一文时有所感触,随着时代的发展,屯昌军坡终究会面临着移风易俗或者停办的可能性,或许多年后的人们读此文时也会有我读田曙岚写的金江市军坡时的感触吧。
图 军坡穿仗
柏木善于借鉴前人的文献去制定路书,然后去完成各种有意思的旅程。史图博、香便文、胡传的作品他都是读透了的,在《遇见史图博》一文中,柏木设想了他在南丰遇到史图博的场景。德国学者史图博教授于1923年来到中国,在同济大学任教28年,他于1931年和1932年考察黎族地区之后写出的宏篇巨著《海南岛民族志》,在黎学的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柏木和朋友们策划了多期“重走史图博之路”的活动,走访了很多史图博笔下的地方,书中多篇文章都和“重走史图博之路”有关联,比如《寻访黎班古道》《最后的黎族绣面文身》《遇见史图博》《南尧河随笔》《黎族船形屋的文化意象》。
图玉蕊花
柏木比较熟知海南历史,海南历史上的名人比如丘濬、海瑞、苏东坡、白玉蟾、王佐等在书中均有提及,在书中他能和这些人物进行对话,也能描写这些人物的有趣的一面,比如他写了一段苏东坡的爱犬的爱情故事。柏木还善于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书中有若干篇关于海南近现代人文的文章,令我耳目一新。譬如《文人天尔》,讲述了民国期间的陈铭章不平凡的一生,他收集了原汁原味的琼崖民谣,在香港出版;他成立文学社,办报,教书,编写40万余字的手稿;他曾经收藏了上万卷珍贵的海南史料,可惜大部分在战火中被毁,他是一位被忽视的海南文人,我从书中第一次了解了陈铭章,感觉很惊喜。《船埠往事》中以“败本婆”为线索写到万泉河上的商人和挑担商、写到传教士香便文和苗王陈头人,最终以败本婆眼中的最后的船埠影像进行收尾……又比如在《吴氏民居传奇》中描写了吴家骥和吴氏民居在历史进程中的起起落落。柏木写海南近代历史人物最精彩的当属长篇小说《天涯峒主》,曾获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征文优秀奖,期待着《天涯峒主》能够早日出版,以飨读者。
图船埠的败本婆帽子被人供奉
《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共有文章33篇,如果对海南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好好阅读此书,必定会受益匪浅。
可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
以上配图均为《石头上的雨林会唱歌》相关文章中所提及的地方,本文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