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这是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中结尾部分的一段,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事迹始终感染着国人,是抗日战争历程中的又一座丰碑。
然而,在大多数人都心存感动与感激时,却有一小部分人提出了质疑的声音。有人声称五个人不可能毙伤九十余人,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当时还有“轻于鸿毛”的第六人。
更有甚者认为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名幸存者不配为英雄,真实的历史将狠狠地还击这些声音。
五人毙伤九十人的传奇经历
1941年秋天。此时的晋察冀边区正在经历日军又一次“扫荡”,在冈村宁次的调集下,整整十万日伪军队对北岳、平西等根据地发动了超大规模“扫荡”,狼牙山便是其中的重点目标之一。
为适应反“扫荡”作战需求,彼时的分区司令部被大力精简,每一支小队中大约有指挥机构三四十人,带着约五百人的战斗部队。小规模保证了战术穿插的灵活性,一支小队一天内奔出百里开外不成问题。
9月24日中午,狼牙山之战的指挥员杨成武同志通过“飞线”得知,日本鬼子在当天清晨出动了三千五百余名日伪军队,从各个方向包围了狼牙山,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兵分九路向山上猛冲。
好消息是,司令部已经转移到了距离狼牙山较远的张家庄;坏消息是,日伪围困范围极大,除狼牙山上余留的一团外,还有周边四个县的党政机关和群众,人数足有两三万之多!
得知这个消息后,杨成武立刻意识到:守住狼牙山已经不再是最紧急的任务,如何帮助两三万群众顺利突围,才是这场狼牙山之战的重中之重。
为此,杨成武定下了“围魏救赵”之计。他命令已经突围出来的二团、三团猛攻敌军据点,迫使围困狼牙山的日伪军回援。不到一天后,日伪军的包围圈便空出了二十几里,留在狼牙山上的一团赶紧掩护群众撤离,只留下了七连六班的五位同志作掩护。
这五名同志,就是课本里那熟悉的五个名字的所有者:马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电影画面)
或许是从留下来作掩护的那一刻起,这五名战士就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已经变成了:绝不能让日伪去追突围的大部队!
因此,在已经有村民指明附近有可以掩护作战的山洞的情况下,为营造出大部队还在狼牙山上的假象,班长马保玉还是毅然决然地率领大家将敌人引到了狼牙山最高峰——棋盘陀。
五名战士边打边跑,利用有利地形掩护进攻,多次击退日伪进攻。在地雷阵的帮助下,五名战士对日伪造成了相当不小的杀伤,这也给日伪造成了自己真的围住了大部队的错觉,便将飞机、大炮都调过来轰炸。炮火引燃了秋日山中的荆棘,阵地上大火弥漫。
战士们的眼睛被阵阵黑烟熏得泪流不止,干燥的空气让阻击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期间,葛振林的棉衣不慎被烧着,他直接脱掉了棉衣,在初秋的天气中只穿着单衣继续战斗。
意志可以坚持,枪支弹药却坚持不了多久。攀上棋盘陀后不久,五名战士的枪中就没有了子弹,他们只能依托地势险要,用石头阻击敌人。有的石头大,一个人搬不动,就两个人、三个人搬起来砸下去。山路崎岖,敌人也无法从多面合围,石头竟也造成了不小杀伤。
人力有时尽,以五人之力对抗数百人军队,五壮士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最好。
随着敌人逐步向山顶逼近,五位战士都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来了。班长马保玉抓住了副班长葛振林的手臂说:“我们牺牲绝不能当俘虏!”说完,他便将自己的枪扔下了悬崖。
葛振林明白了他的意思,就算自己牺牲了,武器也绝不能留给敌人!他立刻将自己的枪狠狠摔向了地面,结实的新枪没有直接坏掉,于是葛振林同样将其扔下了悬崖。其余三名战士含着泪,将自己平时最珍视的枪一一毁掉。
马保玉又拿出了随身的小本子,匆匆写了几句话上去,郑重地告知战士们:“同志们,根据你们平时的要求,经过这次战斗的考验,你们完全符合入党条件,现在我和葛振林同志就作你们的入党介绍人!就算是牺牲了,找到我们遗体的同志也会看到这份介绍信,会追认你们为共产党员!”
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忠诚与守护的信念,五名八路军战士视死如归,一个接一个地跳下了悬崖。
据事后统计,在狼牙山作战一阶段,七连战士共击毙敌人四十余名;只有六班五名战士留下掩护时,他们五人在阵地上又毙伤二十余人;转移到棋盘陀后,五人用剩余不多的弹药和石头,再次毙伤二十余人。
因而,杀敌九十余人这个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幸存也是英雄
五壮士舍身跳崖的经历并非没有人目睹,狼牙山上一道观中的李老道没有随大部队转移,而是躲藏于崖缝中避过了日军“扫荡”,他亲眼目睹了战士们阻击敌人多时、随后跳崖的壮举。
据李老道回忆,在跳崖之前,五名战士还大声喊着:“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响亮的口号声回荡在山崖间,分外激人心弦。
在日伪军队离开后,李老道从崖缝中探出头,向五名战士跳崖的地方望去。因角度问题,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日军没有发现的事实:有两名战士被崖间的树木挂住了,没有真的落到崖底,也就是说,他们还有活的希望!
这两名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和宋学义。尽管被崖边树木拦住,没有直接牺牲,两人也都受重伤晕了过去,过了很久才醒来。
宋学义与葛振林
先醒的人是葛振林,他苏醒后挣扎着爬上了棋盘陀,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也爬了上来。拖着重伤的身体,两名战士向着山上一古庙的方向挪动。好在此时日伪军已经撤退,他们终于可以获得喘息之机。
更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与大部队走失后,同样躲藏于山崖夹缝之中避过日伪“扫荡”的地方干部余药夫。
余药夫是等到了天色已黑,敌人撤退后才攀着藤蔓,从自己的藏身之处走了出来。月色朦胧间,他看到了前面有两个缓慢移动的人影,仔细一辨认,发现是八路军战士服士,赶忙上去扶住了重伤的两人,一同在黑夜中带进了山腰上的古庙。
那是余药夫此生难忘的一个夜晚。古庙中原有部队储存的公粮,但已经被日军焚烧殆尽,他只能铲一些还有余火的灰烬来照明。好在经过一番搜寻,他发现了两锅没有被日军破坏的小米焖饭,次日清晨又发现灶旁有一些鲜韭菜,动手炒了一些饭,度过了这一个难熬的夜晚。
因疥疮发作,担心传染他人,余药夫主动承担起了放哨的责任。彻夜未眠的他发现,葛振林同样一夜未睡,大概是因为摔伤剧痛,无法入眠。但他还在强忍着疼痛,安慰在睡梦中说梦话的小战士。
1986年9月25日,已经69岁的老英雄葛振林与64岁的余药夫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上相遇了,两人颤抖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晚年葛振林(右)与余药夫的合影
幸存两人的结决
跳崖壮举的次日,余药夫与李老道便护送两名幸存战士归了队。1941年“扫荡”与反“扫荡”的战斗告一段落后,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三名牺牲的战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追认牺牲战士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共党员。两名幸存战士中尚未入党的宋学义同样光荣入党。
正如班长马保玉在跳崖前所保证的,这五名战士的英勇抗争已经证明了他们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们完全有资格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负伤的葛振林与宋学义两人一起去了抗大第二分校学习,此后两人的人生轨迹便不再重合。
葛振林毕业后回到了原来的部队中,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继续为祖国的国防视野奉献力量,直至1981年从(原)衡阳军分区,以正师级待遇离休。
此后,因身份和经历特殊的缘故,他投身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应邀前往北京、河北、广东、广西等十几个省市区的部队、机关和学校中作爱国主义报告。虽然他是真正的英雄,但他从不以“英雄”自居。
宋学义的经历相比之下略显平凡,但他也始终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上奉献。相比葛振林,宋学义的伤更重一些,不再适合在部队中战斗。因此,从抗大毕业后,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先是在河北省担任一村农会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维护、动员当地群众,出了很大的力。
1947年,宋学义回到故乡湖南省沁阳市北孔村,凭借自己在外打拼、学习多年的学识成为当地村支部书记,为村民们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北孔村建立起了食堂、幼儿园、养猪场,他还带着村民们兴修水利,彻底改变北孔村十年九不收的贫困局面。
在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同样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由于山高路远,村民中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口口传颂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直到省里有人专门来贺工,宋学义的英雄身份才在北孔村传开来。
1971年6月26日,53岁的宋学义因肝病去世。
三十四年后,葛振林于2005年3月21日逝世,享年88岁。
当年的“狼牙山五壮士”传奇没有随着两位英雄的去世而结束,而是被历史永远记住,也被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记在了心间。
今天,我们仍应铭记先烈们的传奇,更应知道这是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中,前辈们为“后人乘凉”而用生命栽种的一棵大树。正在树下享受难得荫凉的今人,理应对此保持感激,传承这份意志,并努力让这棵大树更加繁茂,更长久地护佑这一方传承五千年的土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