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凤是“无声工位”上的新人。
在省级新区临江新区南充西充片区的多扶
产业园,有一群特别的工人,他们在“无声世界”里,学本领、练技术。这里,就是他们的“梦工厂”。 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多扶产业园的鑫泰欣服装厂,这里的生产线上,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赶制订单。“来这里一个多月,大家对我很好,在这里我很开心。”按下这段文字,19岁的李晶凤抬起头,对不远处的工友们露出笑容。入职才一个多月的她,在技术组长的倾囊相授下,已逐渐掌握了相对专业的缝纫技术。
“无声工位”上 他们脸上有笑容眼里发着光
14日下午3点,鑫泰欣服装厂。穿着黑色衣服的李晶凤,戴着眼镜,扎着小马尾,坐在缝纫机前,走线、缝制。不一会儿工夫,身边就摞起一沓红色的成品。 “她现在做的是接袖口贴,不难,但是对速度要求高。”服装厂负责人左朝全介绍,李晶凤是个聋哑女孩,10月14日入职公司,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听不见这些机器声音,我可以靠手、靠眼睛、靠感觉。”李晶凤在记事本上写道。 这样的“无声工位”,在鑫泰欣服装厂不只1个。 23岁的小龙,19岁的小志,19岁的小诗,还有来自广安岳池的小石……他们年龄都不大,有男有女,都是聋哑人,在服装厂嘈杂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没有语言交流,但抬起头,脸上有笑容,眼里散发着光芒。 和这些年轻工友不同,今年47岁的汪素梅,是另一种劳动模样。 听不见、说不出的汪素梅不识字。在鑫泰欣服装厂工作六七年,她勤快爱学能吃苦,现在是服装厂的“产能标兵”。 上个月,她的实发工资4800多元。据身边工友透露,全勤的月度里她还能拿得更高,7月曾拿到过5700多元。 指尖飞速操作,安静的工位、环环相扣的流水线上,她的收入,也支撑着自己的小家越过越好。 “对汪素梅、李晶凤这样的‘特殊工友’,刚开始沟通肯定是最大的难题。”左朝全以常见的套里布定位工序举例说,里布怎么套快速整齐,定位如何打一目了然,交给下一个工位程序怎么递交让对方拿到就开工……这些都要靠老师傅教,大家也很愿意教。 左朝全介绍,现在工厂150多人,大家都很习惯这样一群特别的“工友”,连食堂师傅都会几个简单的手语,更多时候,笑容就是最好的沟通。”
校企合作 奏响聋哑学生就业新篇章
这些“无声工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四川鑫泰欣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左朝全是当地返乡创业带头人,2019年回到老家西充做服装产业,业务量大,便将一些缝纽扣、剪线毛的活,分给附近贫困家庭或学生。 “当时接触过我们外派活的一位邓洋老师,后来去了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7ptm.zonghon.org给学生娃找实习基地时就联系我,希望把学生们送来实习锻炼。”左朝全说,他毫不犹豫接收了这些特殊的学生。201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特教校的聋哑学生来实习。有些实习后留在了厂里,成为正式工。 “这些工友,我们都是按照社会招聘待遇一样,哪怕前三个月学徒期,每个月也有2200元的保底工资。”左朝全介绍,这些特殊工友在厂里,生活上受照顾,但工作标准并不降低,只要勤奋肯学,就能练技术,挣工资。 “鑫泰欣服装厂里那几个年轻工人,都是服装设计和工艺专业的聋哑学生。”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邓洋介绍,每年实习季,学校都会联系校企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会手语的老师们还会全程跟岗,当翻译、当教练。“最近几年,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毕业后,进入成都、南充以及广东深圳等地的服装企业,企业也很愿意接收他们。”邓洋说,“从我们回访来看,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工作,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杰摄影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