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评论指出“定陶战役的胜利是继中原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的又一次伟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到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社论中提到的三场战役,其中苏中战役粟裕七战七捷,以三万人的兵力,对战国民党12万的兵力,最终取得了歼敌三万人的胜利。中原突围,我军5万人帮我国民党30万大军包围,本来必死的局面,在我军的巧妙指挥下,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突出重围。至于定陶战役,在历史中似乎并没有上述两场战役有名,不过同样精彩。
定陶战役发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国民党在遭受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路的打击后,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军进行反击。一开始指挥国民党部队反击的人是白崇禧,白崇禧采取的战术为侧翼穿插,迂回包抄的策略,让一路人马沿着我军侧翼进行穿插,等到我军的侧后方后,配合正面部队进行夹击我军。这个军事策略的好处是收益大,缺点就是风险更大,穿插部队很容易被我军包围。
后来陈诚上台,他一改白崇禧冒险的作战方略,这也使解放战争初期,白崇禧错过了与刘帅交手的机会。陈诚将部队改为齐头并进,采用梳梳子的策略,一步步进逼我军。陈诚以川军居中,中央军为侧翼,采取稳健的方式,步步为营。
刘帅时刻关注国民党的动态,得知国民党调整作战部署以后,刘帅也立即着手应对。实际上此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也是久战之师,非常疲惫,自8月上旬以来连续突击陇海路,部队连续作战十几天,没有得到休整,并且损失超过5000人,虽然抓到了一些俘虏,但是尚未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投入战斗。
以疲惫之师,对战人数远超我军,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刘帅又展现出其极其精彩的战争艺术。
首先国民党是选定作战目标,按照我军一贯的作战原则,我军一般挑选国民党部队中比较薄弱点杂牌军与地方军,避开国民党的中央军。但是这一次国民党将川军放在中央,若我军打川军,势必会被两侧的国民党中央军包围,那样我军就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另外一方面,国民党中央军,一直以来自视清高,看不起地方,也认为我军不敢打中央军,所以从心理上反而比较放松。结合这些因素,刘帅改变一贯的原则,选择打国民党第三师。
选择目标后,刘帅就要选择怎么打?此战刘帅依旧采取的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但是在细节之处刘帅又进行了调整。由于我军是疲惫之师,而此时国民党第三师士气正盛,刘帅就选择了“猫吃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方略。
刘帅要求六纵以两个团的兵力,在第三师的前方进行诱敌,同时又不能退得太快一方面给我军争取时间休息和布置口袋,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断地消耗国民党的锐气。同时,指挥一支部队在侧翼,不断地袭扰国民党部队,并且攻击国民党的补给部队,沿途再配置游击队进行骚扰。
第三师的部队就这样被我军进行消耗,而我军每天能以伤亡一两百甚至几十人的代价,换取国民党一两千的伤亡,最夸张的一天,国民党伤亡一千多人,而我军仅仅伤亡67人。而越是这样,国民党第三师就越是着急,就拼命向前冲,而这正是刘帅所想要的结果。
经过连续四天的消耗和阻击,国民党第三师一直被我军牵着鼻子走,其与47师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直到钻入刘帅提前布置的口袋中才如梦方醒。而此时国民党第三师已连续作战一周以上时间,锐气早被消磨,成为疲惫之师,相反我军主力部队利用这个间隙不仅仅完成口袋阵,而且还休整了一两天,状态有所恢复。
中央军毕竟是中央军,即使被我军包围,其战斗力依旧比较强悍,而刘帅为了消灭这支部队,用它自己的话说“也是耗尽全力”,但是最终我军取得了歼敌1.7万的重大胜利,毛主席电令嘉奖全局军,几天后解放军日报发表了《蒋军必败》的社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