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24日,去年的同一天,在距离2024台湾“大选”投票不到两个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中常会发出全党动员令,表示屈辱换不回真心,得不到真正的合作。蓝营参选人侯友宜确定与战斗蓝领袖赵少康搭档,宣告蓝白合正式破局。一年后,回看前一晚在台北君悦饭店上演的蓝白互撕,曾经咄咄逼人的柯文哲已经沦为“阶下囚”,其个人际遇的起落,也成为岛内政坛权力嬗变下,值得后来者反复咀嚼的话题。

1

2023年11月23日,距离登记参选2024进入倒数不到48小时,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共同向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喊话,相约在台北君悦饭店会面。郭不仅霸气包下会场,更在三楼会场外设置倒数计时器,一个是蓝白郭会谈表定开始时间,另一个距离参选的登记时间。蓝营侯友宜则一早就到马英九基金会,侯阵营表示,要会面可以在马英九办公室会面,随时等候,双方一度僵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蓝白合见证人,马英九等了又等,但郭柯已经在君悦饭店安营扎寨,丝毫没有赴马办之意。侯友宜下午4时23分离开马英九基金会,马英九也从地下室搭车离开,共同前往;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到君悦会合。

据侯阵营事后回忆,当时并未预料郭台铭、柯文哲欲将侯友宜等人带进君悦小房间协商。原先以为是先看场地,结果柯阵营幕僚将一行人带上楼到一个小房间前,并递给他们房卡,称他们要休息、要吃喝都在里面,房间已包到隔天;至于协商房间则是另一间,即已被披露的“2538号房”。

但侯阵营坚持公开协商,马英九、朱立伦与侯友宜入座后,柯文哲、郭台铭仍在君悦楼上房间,久久不下楼。把三人晒了20多分钟,柯郭之后现身,但双方气氛离开撕只差最后一步。

郭率先发言,他说自己受到侯的邀请,当“主人”来协调非绿整合,但是说好只有三方会谈,并未被告知还有马朱陪同,话里话外,是要报“征召饮恨”之仇。

侯反击,他先征得柯文哲允许,拿出双方对话记录称,柯在简讯中提及会面是给郭台铭宣布退选找个台阶。等到柯文哲发言,索性把侯公布私人讯息斥责为网军侧翼的作为,侯则放大声音回应,强调两次,是经过你同意的,你来我往、火药味甚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媒报道,当时侯友宜将柯文哲传给他的简讯一一读出来,柯的表情愈来愈难看,因柯在简讯中提到“找个理由让郭台铭退选”,让一旁的郭台铭亦显尴尬。侯友宜等人在马英九基金会时,已经讨论、综整过所有资讯,“若我们到达后,大家愿意谈,我们不会把这些资讯揭露。”国民党党务人士回忆,若非柯当场展开攻击,侯是不会念出简讯的。

由于侯友宜坚持拒绝与郭柯单独会谈,郭又以尿遁暂时离场,蓝白彼此话不投机。柯文哲说民调已经翻篇,要找出最强组合。而蓝营方面仍要澄清没有让6%,双方没有共识,选前登记倒数夜的聚首以不欢而散告终。

2

如今回看,这场会面根本无法挽救破局的结果,当初柯考虑到国民党的政党优势,愿民调有所退让,在马办签署六点共识,“侯柯配”已成定局。但柯在民调公布后,又不认六点共识中的“统计误差”,加上柯粉、柯太、柯妈的反弹和蓝营在舆论上的被动,“侯柯配”又被柯否定。

从当初蓝白合会前会开始,柯文哲就是伺机而动,一变再变,连蓝营为排绿主张投票前签署“下架民进党认同卡”也反对。对柯来说,利用政党轮替口号,接收蓝营资源的同时,也与可能延续执政的绿营保持合作想象,是他的盘算。他要的不是蓝白合,而是收编所有非赖力量。他最早抛出,“比民调输的推荐副手”,是排除了与侯搭档的可能,这不是蓝白合作,而是进行一场终极淘汰赛,输家不是蓝营认为的屈居副手,而是彻底出局。

因为算计过头,引起蓝营支持者反弹。面对蓝营高层当断不断,为了破除柯文哲要挟,15位蓝营地方县市长发表连署,强调国民党要走自己的路。直到前领导人马英九呼吁以全民调尽速确定正副搭档,在韩国瑜也发文跟进后,又让蓝白合露出曙光。

在2023年11月15日下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密集协商,蓝白取得共识,确定民调超过统计误差,胜者得一点,若误差范围内,侯柯配得一点。但在11月18日,本该于马办揭晓民调,双方经过漫长讨论对于民调误差仍无共识,此时柯本人已神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如果9份民调都采纳,侯柯配是8比1,不算被民众党排除的三份民调,根据统计误差范围内“侯柯配”得一点是5比1。如果按照民众党认定的让3%是正负1.5%,则是平手。若真有意合作,此争议并非不能化解。但柯营内部的反弹是柯文哲始料未及的,所以他临阵变卦。

3

表面看这场破局原因是围绕民调误差的争执,但更深层次的背景,是白营支持者根本不能接受柯文哲当副手,他们可以接收蓝营资源,却不愿助国民党重返执政,这源自他们对民众党的路线期待,相比国民党,明显更靠近民进党对于两岸定位与台湾前途的主张,彼此政治DNA的不同决定了蓝白合难以成局。君悦饭店的会面,对蓝营而言或是作最后的争取,但柯文哲在推翻六点共识时,已经有了破局之心。

而因为赖清德选前三成五到四成的支持度,进而认为有六成或六成五岛内民众都支持下架民进党,这种说法虽然在2024选前大行其道,但如此推论并不科学。因为这从根本上忽视了柯营支持者又有多少人盼望国民党重返执政?如果民众党不能胜选,在国、民两党之间择其一,又有多少民众党支持者,即便对民进党不满,仍希望延续所谓“本土政权”?而非赖民意,并不来自同一种势力、同一个阵营,从来就不是一股整体的政治力量,不等同非绿民意, 与反“独”民意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赖清德靠四成支持度当选,蓝白合破局或许是影响因素之一,但真正的原因是蓝营基本盘持续萎缩下,认同分离路线的民进党已是岛内目前规模相对最大的一股政治势力。而柯文哲的崛起,虽然代表了台湾内部出现在国、民两大党之外渴望思变的声音,但他并没有改变目前在两岸路线延伸下形成的稳定的蓝绿二元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区别国、民两党就代表“第三势力”,那民众党创造的声势远远不及当年的新党、亲民党,而何为“第三势力”,也并非柯文哲可以自行定义。除了取代时代力量的第三大党的地位,民众党没有走出蓝绿以外的第三条道路,以“统独”问题或两岸政治定位作为划分蓝绿阵营的标准,民众党应被归属在泛绿阵营是毋庸置疑的。这些问题是远比1月13日的选举结果,更值得思考,却被选前诸多沸沸扬扬、似是而非的观点遮蔽的事实真相。

柯文哲如今“阶下囚”的处境,与一年前蓝白合破局存在多少关联,或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柯文哲不是在讨论蓝白合时咄咄逼人,言而无信;不是自我标榜正直诚信,但处理人与钱的问题,对自己又是一套宽松标准;不是一边称“两岸一家亲”,一边又公开承诺当选要延续蔡英文的对外路线,选后又纵容民众党不分区“立委”检举认同此主张的的党内同志;不是住进看守所的第二天,妻子就送来史明的《台湾人400年史》以示政治正确;不是政治献金争议爆发后,急着找陈水扁取暖,相信无论是岛内社会还是大陆舆论,在批判赖清德上台后,绿检媒合一侦办柯案的种种争议之外,也会对柯文哲报以更多同情与声援,他的未来也会有更多的转圜余地。但当这些假设通通不是柯文哲的选择时,对于他那些过往金句与吹嘘理念,也会让人们多了一份保留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