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0日,刘少奇致电罗荣桓、黎玉,要以山东全部力量去发展东北之后,中央就不断电令山东尽快出兵,对海运催促尤急,电报接二连三地发来,几乎一天一电,口气严厉。请看以下电报:
9月27日,电山东分局:“胶东应虚心检讨”。
9月28日,山东分局向许世友、林浩并肖华转达了中央27日电报,并说,分局亦感胶东办理运兵过慢,长时间无部队前去,6个团的兵力现仍未去。中央与分局历来指示询问,均答复过迟,执行过慢,似带小手小足作风。我们不知实际情况,但估计尚无十分困难。望即速坚决执行,以免丧失中国革命历史先机。
同一天,中央军委再电罗、黎并许、林,批评“目前胶东军区及区党委尚未严重注意组织海上运输”。电报指示: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的斗争,有决定的作用,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迟延一天即有一天的损失。你们应用大力组织海上运愉,指挥机关迅速到海岸附近去,在海岸线几个要点设立电台与对岸联络,集中船只,侦察海面情况,指挥后面准备渡海部队和干部的行动。
9月29日,中央军委又电罗荣桓、黎玉、彭真、陈云:在胶东和辽东立即采取必要的确实的办法组织部队和干部渡海,是目前决定一切的一环,必须在20天至1月内渡过二三万部队和干部,否则决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因山东部队和干部如须从陆路进入东北,两个月还不能到达,那时国民党军必将进入东北。海中虽有美舰巡逻,冒险亦必须渡海。况即被美军查获亦未必立即扣留,更不会马上击沉。你们双方必须用全力迅速组织渡海,再不能允许片刻迟缓。
9月30日,美军在天津一带登陆,中央军委发出刘少奇草拟的电报指示,严厉指出:“渡海行动如此迟缓,已是大错,如不立即补救,将逃不了历史的惩罚,望坚决完成此任务。”再令胶东指挥机关立即迁至海岸附近,全力组织渡海,胶东渡海部队和干部立即向海岸进发,哪个部队先到即先渡,必须迅速渡过3万至4万人,才能打开与支持东北局面。美军今日在天津一带登陆,我军渡海行动不能因此停止,应利用晚上分散上船,一晚到达旅大口外苏联防线内,再沿辽东海岸东行或北行至适当地点登陆。
其实,罗荣桓和山东军区领导未敢稍有丝毫怠慢,胶东方面也一直尽力做,由于船只集中困难,缺乏经验,开始出现一些忙乱是难免的。
10月4日,罗、黎等电中央军委报告进军东北和留山东部队情况,并借机就渡海问题作了解释:因部队分散作战,集中困难,临时化装,搜集船只,尤其渡海,依赖胶东、渤海,负责组织出口,致行动迟慢,失去大量海运时机,现万毅两个团,胶东6个团,设法继续海运外,其余部队,均准备从陆路前进。
10月15日,国民党军一部乘军舰开到营口、锦州两处海岸试探登陆,东北形势紧急。第二天,中央军委致电胶东区党委并陈毅、罗荣桓、黎玉,询问并指示:你处海运部队已过多少?望集中一切船只星夜赶运,不得片刻迟缓。如果海岸部队已经运完,即由胶东抽调最强最近部队继续赶运,不得停止,以便阻止蒋军进入东北。胶东区党委应以全力组织和布置海运。陈、罗、黎应密切注意胶东海运情况,立即令第二期向东北出动部队向胶东海岸前进,以便渡海,并设法在青岛以南海岸搜集船只,在滨海上船过海。
电报把中央万分迫切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甚至逼出了由滨海上船过海的主意。即使不考虑海上的风险和变化无常的气候,靠木船、渔船绕行胶东半岛到辽东,也不可能比陆路到胶东乘船更快、更安全,哪怕在胶东稍微耽搁一天半日。显然,此设想难以执行。罗荣桓、黎玉只好一遍遍催促各部队和胶东军区“火速向胶东海岸前进渡海,不得片刻迟缓”,“胶东仍应集中全力组织海运。如果海岸部队已经运完,由许、林、袁考虑继续抽一个团北运”。
中央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时,刘少奇就在会议上讲过,这一方针“是否有危险性——‘两头塌’?可能。但赶快动作,利用时机,还可能实现。”“现在问题就是快的问题,一刻千金。大缺点就是没有飞机,时间太迫促,干部走得慢。因此,可能做到,但保证难说。危险有一点,但只要搞到了冀东与满洲,劣势总比无势好。”就是说,实现这方针的关键是快。这实际上是一场八路军的脚板和帆船与国民党、美军的飞机和军舰的赛跑比赛。
10月25日,毛主席给陈毅、罗荣桓、李作鹏下达了更严厉的渡海命令:“渡海与野战并重,而渡海最急。”“请罗、李精密组织渡海,务使每日不断,源源北运。由东应出之兵,请分别陆行、海运,下月必须出完,并全部到达辽宁省,那边需用至急,愈快愈好。”11月3日,毛主席又电胶东区党委:“近日部队渡海情形如何,千万要多要快,不得片刻迟误。将此当作第一位工作,派大批干部准备渡海,其他工作均属次要。”
罗荣桓非常清楚尽快海运部队的重要性,拖着病体,克服各种困难,指挥跨越渤海湾的海运,费尽了心血。正是在罗荣桓的精心调度和各部队、军区,特别是咬尔军区的努力下,海运越来越顺畅,源源不断地将山东邵队运送过海。
万毅、肖华陆续起程后,胶东海运即进入紧张、繁忙的主力部队抢运。只要不是赶上狂风暴雨天气,一条条满载部队和干部的船只就强行出海。
最先渡海的是胶东军区第五、第六师。
这两个师是抗战中在胶东半岛上成长起来的两支主力部队。9月19日,胶东军区接到命令,由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第六师3个团及师全部,迅速渡海,进军东北。23日,再令第五师主力开东北。各部队当即动作起来,边动员,边开动,许世友、林浩等军区领导人亲临各港口、码头组织指挥。
9月18日,中央军委电令胶东军区,派人带小部队侦察长兴岛至营口及营口至葫芦岛一线之登陆场,并告庄河于克、吕其恩等侦察辽河、浑河、长兴岛、盖平、营口等地情形及辽河、浑河战船运输情形。忙得团团转的林浩和整个胶东军区已难抽出部队了。于是,准备北上的吴克华便担起这一任务。
吴克华,江西人。抗战爆发后来山东,不久转到胶东,一直战斗在这片土地上。9月23日晚,他率领两个连,先头探路。主力部队在彭嘉庆和第六师政委李丙令带领下,于9月底分批在龙口、栾家口登船,至10月20日左右,全部到达庄河、貔子窝(今辽宁新金皮口)一带。
胶东出动的部队,计有第六师3个团,第五师2个团,基干部队北海独一团、东海独二团、北海独二团、军区独立团。另外,还有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据山东军区司令部1945年11月24日统计,胶东出动的部队,共计21569人。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又称田松支队,是1944年11月在威海刘公岛、荣成龙须岛伪海军起义武装的基础上建立的。1945年8月下旬,参加解放即墨县城战斗。9月中旬返回莱西水沟头整训,补充地方武装500人,扩编成2个大队及1个警卫中队,每大队各辖2个中队,计1000余人,田松任副支队长,李伟任副政委。10月21日,海军支队奉命挺进东北,25日,乘坐10只大木帆船和3艘海轮从龙口起程,27日晨抵达庄河海岸登陆。
10月间,由胶东渡海的还有第二师。第二师是由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编成的。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辖第四、第五、第六团,全师8000人,实到东北7500人。
罗华生是湖南湘潭人,刘兴元是山东莒县人,都是参加了长征的红军指挥员,随一一五师挺进山东。该师第四、第五团有红军的底子。第六团由海陵独立团改称,是在东北军拉出的两个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师是1945年10月初接到进军东北命令的。10月1日,罗荣桓、黎玉电罗华生、刘兴元,令其第五团即开诸城待命,师主力暂集结郯城、马头地区。18日,津浦前线情况紧急,令其西开,旋改令开营县集结,由滨海准备所需物品,迅速向胶东开进渡海北上。如此,该师至10月下旬方从郊城、马头一带出发,于10月底、11月初到达龙口,栾家口,起渡后不久,遇逆风行船,在砣矶岛停留两天,再经6昼夜航行,先后在庄河一带登陆。
最后一批从胶东渡海的是鲁中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
第三师由鲁中军区部队编成。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兼师长,周赤萍任政委,胡奇才任副师长。辖第七、第八、第九团,警备第三旅,由鲁中军区第二、三分区特务营和县区武装组成。王建安留山东,周赤萍已赴东北,部队遂由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北进。
罗舜初,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来山东,历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参谋处处长、山东纵队参谋处处长、鲁中军区政治委员、区委书记等职。
第三师的出动颇为曲折。9月19日、山东军区即决定该师开赴东北,由于津浦线形势紧张,改令其西进,阻击沿津浦线向济南前进的国民党军。10月中旬,在中央的催促下,罗荣桓曾令第三师在第二师之后跟进,渡海北上。但因华中部队来不及接替津浦作战,情况紧急之下,又使用出去。10月25日,陈毅、黎玉因兵力不够,要求第三师不去东北,留山东担任胶济线作战。
28日,中央电令山东除留第四、第八师外,其余各师全部到东北。30日,中共山东分局向军委报告,第三师稍整后开走,并从鲁中抽2个基干团,胶东军区、渤海军区合抽1个基干团与第三师组成一个纵队,由罗舜初率领北进。11月10日,毛泽东电令陈、黎:请令罗舜初所部火速北进渡海,不得片刻迟误,沿途鼓励士气,力争时间。这样,罗舜初才率领军区司令部部分人员和第三师、警三旅,共约11万人,于11月中下旬从邹县、莱芜一带出发,开赴龙口。
第三师和警三旅,出动曲折,但开进甚急。部队没有公开动员,对内严格保密,在鲁中集结时,对下面说:“日本在东北囤积大批军火,即将运到山东,部队要到胶济路去接收新武器。”进到胶济路,又对下面说:“海上风浪大。武器还没送到,要到龙口去拿。”半个月后,到达龙口,连队驻进一座高墙大院,门口放上了双岗。这时才正式动员:“上级命令我们要进军东北!”
第三师到达龙口很快登船。这时,胶东军区对渡海的指挥,已越来越有经验,组织得井然有序,几天中,就把1万多部队运到了辽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