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展示青年教师风采,并搭建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我校隆重举办了2024年“文轩教育杯”青年教师课堂展评活动。
本次展评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为基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融入情景对话、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以赛促教提供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激发了教师们探索、研究新教材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前期准备
语文组
一叶秋韵浓 百年普中美
美丽的校园落叶缤纷,秋意浓浓,夏竹厅更是精彩纷呈,创意满满。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曾琪与活泼可爱的初一学生共同展开了一场浪漫的“银杏之恋”。
曾琪老师的课堂由普中四季画卷导入,带领学生们感受春意浓浓的辛夷照晴空、夏季绵绵的蔷薇掩青黛、银装素裹的飞雪映明湖,最终聚焦于深秋初冬的杏蝶绕秋风。通过四个任务驱动探究秋韵之美:细致入微观银杏、身临其境触银杏、暗香浮动嗅银杏、奇思妙想听银杏,最后结合课程标准,妙笔生花绘银杏。在固学阶段,学生们积极展示作文成文过程,用优美而真诚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学校的深情。总结建构部分则归纳了五感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戴丽娟老师点评
从3个字到300个字,这里有美景也有美文,有激情更有思考!曾琪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们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观察和体验银杏之美,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通过五感法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写作技巧。这样的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如何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观察?曾琪老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感悟随想
手中的银杏叶,微微泛黄,它从青涩到泛黄,经历了春夏秋冬,风吹日晒雨打,没有放弃成长了。纵使裂痕,就算虫咬,哪怕斑驳,它还是顽强的成长。成长到深秋,在万物凋零的时节,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点缀了秋意,诠释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深刻内涵,它在普中还见证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朗朗书声,青春洋溢。它不仅仅是一片树叶,也是我们默默陪伴的益友,启迪灵魂的良师,是成长的希望,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文轩杯”展风采 《春江花月夜》韵悠长
高 2023 级语文教师杨子寒,于“文轩杯”青年教师课堂展评活动中,以张若虚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为画卷,挥毫泼墨,绘就了一幅令人陶醉的语文教学盛景。
一、精心雕琢,玉汝于成
杨子寒老师深知,一节优质课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为了将《春江花月夜》的深邃意境完美呈现,杨子寒老师开启了一场深入的文化探寻之旅。她在备课的时光里,与月光同游,和江水对话,于诗词的瀚海里采撷。从字词的精妙解析到意境的空灵营造,从情感的细腻揣摩到哲理的幽微洞察,每一个教学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打磨,如琢如磨,精益求精,只为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踏入那片如梦似幻的春江花月之境。
二、课堂启幕,诗韵流淌
课堂之上,杨子寒老师恰似一位优雅的诗韵领航者。她轻声诵读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张若虚笔下的浩渺春江与皎洁明月瞬间拉至眼前。学生们仿若置身于江边,沐浴着那清冷而柔和的月光,感受着潮水的涌动与自然的律动。
在赏析过程中,杨老师按照学校431课堂模式,以品美为线索,从“诵· 音韵美”“绘· 画面美”“悟· 情感美”“书· 普中美”四个环节进行授课。师生问答之间,思维的火花如星子般闪烁,照亮了对诗歌情感的层层剖析之路,从游子的思乡之切到思妇的盼归之苦,从对宇宙人生的叩问到对个体生命的省思,一步步深入,一点点领悟,满载着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痴迷与探索,破浪前行。
三、课后余音,绕梁不绝
课后,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江依依老师在点评中高度认可了杨子寒老师的教学表现。首先杨老师的课堂有模有样。以普中独特的“导、探、固、建”来组织教学,课堂结构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其次教学形式新颖而独特。在“绘美”环节,老师让学生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初步感受绘成自己心中的春江花月图,在课中再次让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构成要素、色彩,联系文本品味这首诗的意境,最后在以自己最美的语言来描绘画面,通过“笔下绘”、“口头叙”,以不同的角度和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诗的画面美,做到了跨学科的融合,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以学法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在探索文本的每一个环节,杨老师就如一个“引路人”,学法指导和知识构建始终贯穿其中,并没有“大包大揽”、“独到专横”,这种构建和引导犹如一根“拐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大量的思考和动口的空间,难能可贵的一点,遇到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老师还惊喜的板书出学生的答案,增加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难能可贵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最后课中做到了教、学、考相结合。在赏析课的教学中,最容易“天马行空”,而杨老师在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上都有“着力点”,教学中不仅有学法指导、方法建构,固练几乎贯穿整节课:“诵美”环节有学生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音韵美,“绘美”环节有学生叙美,感受画面意境,“悟美”环节有学生就喜欢的一句述说诗情,“书美”环节借课堂之法书写普中秋景,充分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同时江老师还向杨老师提出了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课堂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2.要营造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感染力。江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中犹如“导演”,“导”即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演”即课中的“表演者”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内修“功”还要外化“形”,用肢体和语言艺术去激发和感染学生,只有你“嗨”起来,学生才会“嗨”起来。建议杨老师多去看看名师大家的优质课、精品课,去研究,甚至去模仿,定会收获颇丰。
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江依依老师点评
此次杨子寒老师在“文轩杯”的精彩亮相,无疑为我校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强劲的活力,成为青年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闪耀灯塔,引领着更多的教育追梦者,在语文教学的浩瀚星空中,追寻那熠熠生辉的教育之光,传承与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不朽魅力!
数学组
数学课堂思维花绽放
初中数学教研组杨燕老师带来了一堂题为《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的精彩课程。在富有挑战的行程问题教学中,杨老师凭借其大方得体的教学体态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在场的师生奉献了一场思维的盛宴。
杨老师的课程主题为《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开始,杨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的情境引入主题。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在引入问题后,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明确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她强调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设定变量和建立方程的过程。
接下来,杨老师细化行程问题,具体讲解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她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清晰地演示了将两类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通过一步步的推导,最终解出答案。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杨老师还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同类型的的行程问题,尝试自己建立方程并解决。
课堂中,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她耐心地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杨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关键点,强调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她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在场评委和其他教师的高度评价,认为她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杨老师的课堂展示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普明中学在培养优秀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努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初中教研组长曹志平老师点评
高中数学组青年教师蒋妍老师执教的是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第二小节《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的内容。蒋老师以冰淇淋为情境,探究两种类型的冰淇淋谁的脆皮更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表面积,进而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圆台这一难点,蒋老师分别设置了“剪纸杯”活动和信息技术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圆台的展开情况,并开展小组讨论,找到计算圆台侧面积的方法。在学完公式后,蒋老师紧接着,融入“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并顺利解决了冰淇淋脆皮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升华知识,再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圆台表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信息技术加以验证。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语言简洁精炼,抑扬顿挫;教学板书工整,呈现本堂课重点。并且,蒋老师在课堂上点出:“你的生活有多精彩,数学就无处不在”,呈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和数学之美,在智育的同时,融入了美育。
课后,教研组长唐克兰老师对蒋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唐老师对这节课予以了高度评价,主要提出了四个亮点:
亮点一:突出了立体几何教学的核心思想。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逻辑推理,度量计算认识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了空间观念。
亮点二:突出了公式的记忆和应用。蒋老师在推导出表面积公式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归纳,类比三角形,扇形,扇环与梯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公式的记忆,又回到情景中,用公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公式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的落地。
亮点三:突出了“四基、四能”。教学中蒋老师在解决了情景中的问题后,并没有结束本堂课的学习,而是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升华,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蒋老师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圆柱,圆锥,圆台的空间关系,将圆台特殊化,上底面缩成一个点变成得圆锥,上底面放大到与下底面相等变成圆柱,从而发现这三个公式之间的关系,可以统一成一个公式。从而建立了有意义的知识链接,完善了教学的认知结构,体现了类比和特殊化的思想,整个过程突出了“四基、四能”的教学,教数学就是教“四基四能”。
亮点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蒋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活动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位置”,学生参与高,获得感强,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唐老师也指出,课堂还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圆台展开环节,没有要求按照母线剪开;以及并非所有的旋转体侧面都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比如球,这类特殊情况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
英语组
陈俊男老师,执教七年级英语Reading Plus“Making new friends at school”,利用AI导入,教学目标清晰、活动设计多样化,有效结合“苏派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生合学、独学、领学,学生活动设计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从而达到内化。
学生现场的生生互动、师生情景交流,活学活用。学生水到渠成的输出,解决实际生活中情景问题。陈老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具象化地展示对新教材的深刻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李蓉老师点评
李蓉老师从主题引入、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情境创设和评价机制六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即肯定了陈老师的教学素养和发展潜力,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张巧慧老师的展示课选自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的Understanding Ideas— The Sky Railway: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一次“天路”之旅,回顾了建设者们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了这条被外国专家认为“不可能建成的”铁路的历程,表达了自己作为其中一名建设者的自豪之情,也表达了工程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理念。
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课堂设计层层递进,步步“精”心,紧扣单元要素,教学重难点突出。张老师教学技巧新颖别致,通过《青春没有售价 硬座直达拉萨》这个视频导入,引出本节课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阅读文本采用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从整体到细节的方式逐步推进,深挖文本信息,层层设问,引发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川藏线修建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最终解决办法。同时,张老师课堂活泼灵动,氛围融洽愉快,学生参与度高,板书设计非常具有创意且美观。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川藏线路上的美丽与神奇,体会到川藏线修建的艰辛与不易,加深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念的认识。
高中英语教研组长丁明友老师点评
物理组
探索光学奥秘 展现教学魅力
初中物理教师邓梦霞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精彩的课堂呈现,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光的折射”的精彩课堂。
邓梦霞老师紧扣物理学科的特点,从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入手,巧妙设计魔术“消失的硬币”引入课程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邓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思考方向,提供充足机会让学生探究。比如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三线关系和光路是否可逆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分享探究思路和探究结论,自主分析解读,完成对物理模型的建构。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蜕变。
邓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例如,在探究折射现象中两角关系时时,邓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明确学生任务分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邓老师以生活中的丰富折射现象,如魔术“硬币的出现”、“叉鱼”等生活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折射规律,充分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初中物理教研组长贾姿老师点评
贾姿老师依据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等多个方面对课堂进行了综合评价。
涂云龙老师代表高中物理组参加校内决赛。比赛前,涂云龙老师做了精心且充分的准备,他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结合新颖且贴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在整个备课组的反复打磨下,最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十分优秀且专业的物理课堂。
比赛当日,涂云龙老师以从容自信的姿态步入课堂。课程开场,他便以一个巧妙且引人深思的物理现象引入主题,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营造出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他一同深入知识的海洋。涂教师通过巧妙的实验导入,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有的则运用多媒体资源,以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物理原理,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在教学过程中,涂云龙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精准到位。无论是复杂晦涩的物理概念,还是需要细致推导的物理公式,以及受力分析,他都能条分缕析地进行讲解。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使得每一个知识点都仿佛有了生动鲜活的模样,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涂云龙老师的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样,别具匠心。他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同时,还巧妙地穿插了趣味十足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物理规律的奇妙,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在教学节奏的把控上,涂云龙老师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能力。从知识讲解到课堂练习,再到总结归纳,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张弛有度,确保了整堂课既充实饱满,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节奏过快而应接不暇。此外,涂云龙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亲和且富有感染力的教态,用眼神和话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整个课堂沉浸在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
高中物理教研组长杨磊老师点评
杨磊老师认为涂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精准且全面,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巧妙。他先是以生活中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物理现象为切入点引入核心知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拉近了物理学科与学生的距离。在讲解那些较为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涂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列举多个贴合实际生活、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阐释,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这种对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又巧妙呈现的能力,彰显了涂老师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涂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极富创新性。课堂上,互动环节设计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例如,那几个精心准备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仔细观察现象,在实践与思考中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让知识扎根在学生心里。而且,涂老师还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将一些难以用言语描述清楚的微观物理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做法,为课堂增色不少。同时,杨磊老师也指出了涂老师的不足之处:物理课堂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需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老师有时候需要“闭嘴”。但总体而言,涂云龙老师的这堂物理课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实施过程,都为我们物理组的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大家学习与效仿。
化学组
化学魅力 青春绽放
陈芊伶老师主讲《碳的氧化物》。她通过生动的讲解、实验演示以及学生分组实验,详细阐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探讨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余霖晰老师带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他以绣球花调色原理为引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盐类水解的原理,并探讨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上,余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研组长吴洪武对余老师的课给予了全面评价:课堂引入生动形象,从绣球花调色切入,探讨溶液酸碱度,凸显了高考化学联系生活、生产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以“导、探、固、建”四环节为基础,注重学生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和分组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吴老师也建议余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节间的逻辑性,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炼度和准确性,使学生活动更具针对性。
高中化学教研组长吴洪武老师点评
初中教研组长王欣对陈老师的课同样赞不绝口,陈老师教学准备充分,课堂呈现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教学设计合理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知识讲授准确无误,实验活动设计得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理念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
初中化学教研组长王欣老师点评
陈芊伶和余霖晰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以及课后教研组长的点评,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也彰显了化学教研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将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生物组
刘文惠老师执教的是高二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群落的演替》一课。她以清晰的思路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类型。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如森林的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刘文惠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难点处循循渐进地创设情境,重点处发挥小组建设优势,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扮演“生态专家、开发商及领导决策者”的角色,学生的心就这样一步步融入生物学知识海洋中。她气定神闲的教态,行云流水的设计,亲切友好的语言,一目了然的板书,清晰明了的积分机制,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引领学生领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
教研组长阚宝莲老师对刘文惠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阚老师高度表扬了刘文惠老师,直呼后生可畏,认为她作为新教师,其组织与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强,本次赛课展示的这堂课完整、流畅、生动,高效,真正体现了“431”高效课堂模式。尤其夸赞刘老师的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高中生物教研组长阚宝莲老师点评
她从课堂教学内容、“导、探、固、建”四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素养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点评。最后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第一,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在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尽量不要着急讲知识从而打断他们,要留足思维活动时间。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第二,对于重要的概念回归教材后,强调理解记忆,例如,丰富度的概念。第三,尽量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今天课堂气氛有点紧张,学生没放开!可以通过走近他们眼神鼓励、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适时放点背景音乐等等来缓解一下。
周震宇老师执教的是初二生物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讲课过程中,周震宇老师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课程开始,老师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问题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方面,应用创设情景——昆虫旅馆奇妙夜,准确地讲解了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涵盖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等重要知识点。同时,老师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昆虫例子,如蝴蝶、蝗虫等科普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马丽娟老师对周震宇老师的课例从教学内容、新课标理念落实、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初中生物教研组长马丽娟老师点评
马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堂情景化设计很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既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思维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本节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好。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实验室有许多昆虫的标本,可以拿过来让学生观察。2.板书可再优化美观一点。3.口误“节肢动物属于昆虫”,应该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4.语言尽量少重复,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比如:眼神的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政治组
于芩老师第二个出场,带来道德与法治课堂《共建美好集体》。于老师围绕总议题“横空出世背后的力量——共建美好集体”,通过三个分议题:“横空出世启示录:美好集体为何建?”“莽昆仑下的团结之歌:美好集体如何建?”“阅尽人间春色,探索集体密码:美好集体之我建?”,引领学生通过合学、领学、独学等方式探索我国原子弹研发团队背后的集体作用、集体精神,最后小组讨论班组文化的形成过程,每个同学都在班集体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何为美好集体”、“怎样建设美好集体”的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实际,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孙玉老师对于芩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孙老师指出,于芩老师的课堂设计严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游刃有余,做到了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科知识的落实。但是作为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机智还需在日常教学中慢慢养成。
政治教研组长孙玉老师点评
刘金华老师第六个出场,带来思想政治课堂《我国的收入分配》。刘老师围绕总议题“分好‘蛋糕’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两个分议题“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找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引领学生在视频、材料、教材等资源背景下,探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以及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孙玉老师对刘金华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孙老师指出,刘金华老师的课堂内容详实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及在座老师都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方式有了深入了解,教学目标清晰,达到了教学预期效果。但是作为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教学经验还不足,课堂上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提升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地理组
钟宇昕老师,以小组对抗,将全班分为“地球组”和“水球组”两个大组形式,带领学生们学习《大洲和大洋》。在课堂中,钟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们认识大洲和大洋内容,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形状、位置、面积大小比较;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独学、合学、领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初中课改理念,课堂达成度高。
赵平老师,以游长江的形式,创设大情境,一境到底,带领学生们学习《河流地貌》。赵老师在长江流域选择了虎跳峡、江汉平原、入海口三个典型河流地貌,从不同角度观察河流地貌、探寻河流地貌成因、思考不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引导独立探究,课堂最后总结巩固。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431”学习模式,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课后,地理教研组长刘维熠老师对两位青年老师作出点评:
(1)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难度有所不同,要求也不同。初中地理以直观认识、感受为主,学习感性知识;高中地理以理性分析为主,学习理性知识,因此课堂效果会有所差异。
(2)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课堂活动以及教态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3)对两位老师提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是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课堂关注学生能力,注意教室后排学生。二是不要怕学生回答问题错误,错误也是一种宝贵资源,老师及时指出问题,学生印象会很深刻。
地理教研组长刘维熠老师点评
两位老师出色的完成了本次展评课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两位青年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地理组的集体智慧。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师的上课状态、组织语言等方面不断打磨,既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也提高了地理组老师们的教研能力。
心理组
很多中学生成绩无法提高的症结在于思维习惯,即思维灵活性不高,同时面对问题时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思维的能力,一堂“奇妙的思维“的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趣味横生,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窦新月老师“奇妙的思维”由小故事“斧头”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带着问题探索思维的奇妙性。主题环节:第一部分认识思维定势,通过鲨鱼综合症引出思维定势的概念;第二部分带着学生体验什么是思维定势;第三部分思维定势的影响,通过几个小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思维定势会导致我们思维僵化、带来认知局限,形成刻板印象等;第四部分让学生尝试着突破思维定势。尽管思维定势能够解决生活中90%以上的问题,但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发挥思维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学习生活中越走越好。
李攀老师给我们带来了 《人际边界》。 一、暖身阶段:给自己画一所房子;告诉孩子们我们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保持距离,就像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际边界”。二、主题阶段:找找我的人际边界;让学生思考并表达出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感觉不舒服、不安全?哪些事情感觉舒服、安全?三、结束阶段:护护我的人际边界;通过学生们的相互分享,让他们学会用温和有礼的方式对他人超越边界说“不”。四、教师寄语:君子和而不同,当我们建立了清晰的人际边界,我们会更好地尊重他人,也会更有勇气说“不”,守护自己的边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