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觉得浑身没劲儿,尤其晚上睡觉时,总被口干渴醒。他一开始以为是天气干燥,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孙子过生日,他吃了两块蛋糕,血糖突然飙升到24mmol/L。他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差点摔倒。家人连忙把他送到医院急救,这才发现,原来他的血糖早已失控,只是他一直不以为然。
医生的一句话让张大爷心头一紧:“血糖不控制好,可能会酿成大祸。”张大爷一脸疑惑,心想着:“血糖高一点能有多严重?不就是多喝点水、多上几趟厕所的事吗?医生接下来的解释让他彻底沉默了。背着家人,张大爷偷偷问了医生:“血糖到底控制在什么范围才算安全?”医生没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让张大爷印象深刻的案例。
几年前,有个姓刘的老人家,因为长期不重视血糖,最后导致眼睛视网膜病变,几乎失明。刘老先生的血糖波动时高时低,就像坐过山车,最终诱发了心梗,抢救无效去世。医生说:“其实,如果他能早点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许今天还能活着。”张大爷听完心里发毛,暗暗发誓回去一定得把血糖控制好。
回到家后,张大爷开始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他每天早上都煮一锅粗粮粥,搭配清炒蔬菜和水煮鸡蛋。妻子李阿姨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满:“你原来那么爱吃红烧肉,现在连一点肉汤都不敢碰了,真是折腾。”张大爷苦笑着说:“命都差点没了,还吃什么肉!医生说了,血糖高了问题大着呢!”
过了一段时间,张大爷明显感觉身体比以前轻松了许多。他定期测血糖,发现空腹血糖基本都能控制在5.5—6.5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也不超过7.8mmol/L。后来一次复查,医生满意地点点头:“张大爷,你现在的血糖控制得很好,这样下去,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寿命也会延长不少。”
他突然想起年轻时邻村的王老太太。那时候,村里人都说王老太太活得长是因为“心宽体胖”。可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每天早晚都会在院子里散步,还坚持吃清淡的饭菜,血糖一直维持得很好。张大爷暗暗嘀咕:“看来,长寿还真不是天生的,得靠自己管住嘴、迈开腿。”
张大爷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亲戚朋友。大家听了都唏嘘不已,纷纷说:“哎呀,咱平时真没注意,血糖这个事儿还真得重视起来。”其中一个亲戚问:“那你现在怎么知道自己血糖算控制得好?”张大爷摆摆手:“问我没用,我也是听医生说的。他说,只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6以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别超过7.8,基本就很安全了。超过这个范围,问题就多了。”
席间,有人突然问:“那你现在是不是不能碰甜的东西了?”张大爷大笑:“甜的不是不能吃,是得讲究方法。医生说了,想吃甜的可以选点低升糖指数的,比如燕麦、苹果。还有,吃东西得慢一点,别狼吞虎咽。”大家听了连连点头,感慨道:“看来,健康这件事就是得细水长流。”
晚上,张大爷孙子跑过来问:“爷爷,你为什么最近老是吃那些看起来不好吃的东西呀?你以前可喜欢吃糖醋排骨呢。”张大爷摸了摸孙子的头,笑着说:“爷爷要陪你长大呢,得把身体养好才行。”
血糖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像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稍不留神就会给生命带来威胁。张大爷后来逢人便说:“别问我为什么控制血糖,我只知道,血糖稳了,命才长。”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