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日报

中国人一直将龙看作是雄性,将凤看作是雌性,但追根溯源,凤凰之中,凤其实是雄性,而凰才是雌性的。

因此,当赞誉夫妻关系时,按理应该雄雌相对,说「龙凰呈祥」或「凤凰呈祥」才是,可我们为什么至今还是要说「龙凤呈祥」呢?

为什么凤是雄鸟,而结婚的时候却称「龙凤呈祥」?

|答主:刘算同Rain

「龙凤呈祥」和「雄凤雌凰」的冲突在汉语角度很容易解释,因为先有的「凤凰」,后有的「雄凤雌凰」一说。

后来又由于明清时期皇家对「龙」「凤」意象的垄断,「龙凤呈祥」从一开始的瑞兽送贺逐渐变成了对夫妻的隐喻。

「凤凰」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雄凤雌凰」。

汉语里有一类词被称为「联绵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它没有办法拆分成单字词去理解,比如葡萄、骆驼、茉莉等,如果单独问:「葡」是什么意思?除非组词组回「葡萄」这个词,否则很难去解释与理解。

这样的词,名词还有:凤凰、鸳鸯、麒麟、蝴蝶、蟑螂、蜘蛛、蜻蜓、鹦鹉、枇杷、傀儡、玛瑙、垃圾……

动词有:彳亍、踯躅、踌躇、彷徨、徘徊、逍遥、邂逅、辗转、唠叨、吩咐、叮咛……

形容词有:参差、忐忑、崎岖、尴尬、缱绻、澎湃、汹涌、崔嵬、逶迤、迤逦、磅礴……

凤凰同理也是联绵词,凤凰在先秦被写作凤皇,凰是后来才造的字。

你说凰是雌鸟我姑且还能算你有一定证据(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但之前写作凤皇的时期呢?皇是雌鸟?

没道理对不对。

在这些连绵词中,有的会因为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其中的某个字会被选出来作为一个单字词来代表整个词,比如凤凰的凤、麒麟的麟、蝴蝶的蝶、蟑螂的蟑、蜘蛛的蛛。

这在当下也有典型的案例,今天互联网上常用「尬」来代表「尴尬」一词,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就是因为如今尴尬一词的使用频率提高了,至于两个字当中挑哪一个来作为代表,纯粹看哪个字读着顺口。

而「雄凤雌凰」「雄鸳雌鸯」种种这样的说法,是古人在已有基础上增添的合理想象。

其中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它使得这一说法更加广为人知——文化就是这样,有原始的东西,也有根据原始设定重新想象的东西,就像小说动画游戏之类有原著有二创一样。

但是你要明白,它终究只是一个二创,二创和二创之间,二创和原著之间难免有冲突,你不能用单一的眼光来判断它。

比如哪吒的设定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但是《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西游记》中的哪吒、《哪吒传奇》中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因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小白龙结为了好友,就去质问《封神演义》中哪吒为啥打死敖丙——它就不是同一个东西,甚至不是同一个体系下的。

至于龙凤呈祥,则是「原著」(或者是接近原著,至少目前没有找到比它更原始的东西),用龙与凤两种瑞兽来表示吉祥,有出土文物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龙凤冠人形玉佩

我国用龙凤同时表示祥瑞至少从商代就开始了(但最早不是指结婚,后面再说),后来又添上其他两个瑞兽变成四瑞兽,但是另外两个说法不一,只有龙凤雷打不动,可见其接受度之广。

这一使用习惯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战国也有人物龙凤帛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汉尔来龙逐渐成了帝王象征。

是以后来皇帝多以龙自比,龙凤原本是成对出现的,帝王以龙自比,凤则逐渐用在了女眷身上,但并不是像清朝那样形成「龙就是帝王,凤就是皇后」的完全等价的关系,关于龙凤的使用,官方也没有明确的限制,毕竟这同样是一种二创,不然司马相如也不会用凤这种意象。

而凤此时也并没有彻底走向女性化的道路,真正要说凤这一瑞兽代表女性的苗头,应该来自神话的发展。

一则是西汉的萧史弄玉神话致使龙凤呈祥逐渐变成庆祝夫妇新婚的词语,二则是晋朝西王母神话的出现。

萧史弄玉神话是对秦穆公的杜撰,讲述了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酷爱吹箫的萧史,二人夫妻和睦,最终萧史乘金龙、弄玉骑彩凤,二人成仙飞升而去。后来有歌颂此事的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

西王母神话则是晋朝根据周穆王西巡、汉武帝西征的历史,杜撰出了二位帝王拜访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在该故事中,西王母的座驾就是由绿凤凰所拉的车。

但直到唐朝,龙凤依旧没有太大的官方限制,只是帝王贵胄很爱用这些东西而已,唐朝燕国公张说的宅邸遗址就曾出土鎏金铁龙一对,凤辇也是宫中的帝王座驾,不是什么武则天开始的规定。

而男龙女凤的思路更可能是民间神话的不断发展,宋太平广记中多次用凤冠描写仙女的首饰,到了后来各种话本小说中,凤冠霞帔几乎成了女性贵人的标配。

真正出现「龙为帝王,凤为皇后」的说法不过元明清三代,元代开始官方禁止民间使用龙凤纹,实现了对龙凤的垄断,洪武年间更是明令禁止王族以外的人使用:

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但是直到明朝,凤和皇后也没有形成完全的等价关系,永乐年间规定皇后的仪冠是「九龙四凤冠」:

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结珠,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数。——《明会要》

后来该制度也多有更改,明定陵曾出土龙凤冠四顶,两顶为孝靖皇后所有,分别是三龙两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另外两顶为孝端皇后所有,分别是六龙三凤冠和九龙九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龙两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龙九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龙九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龙三凤冠

至于明确的皇上为龙、皇后(太后)为凤的说法,要到清朝去看了。

清朝开始,大量的民间小说出现以「凤体」称呼皇后(太后)的用例,比如:

包公道:「臣启奏娘娘,今非昔比,娘娘乃是凤体贵躯,前时落难,无人知之,以致衣食有亏。如今枯木开花,昏镜复明,断不可再穿此槛褛衣裳。况圣驾自来迎请,万人瞻仰,非同小可,今仍穿破衣,有甚威仪,伏望娘娘准依臣请,速换宫服。」——《狄青演义》

而且清朝皇后的仪冠也不再是龙凤冠,而是单纯的凤冠:

皇后冠施鳯顶,髙四重,上用大东珠一,下三重贯东珠三,刻金为三,鳯鳯各饰东珠三,冠前左右缀金鳯七,各饰东珠九,猫睛石一。后缀翟鸟,饰猫睛石一,承以朵云垂珠为步摇,凡五行二就,行间施圆青金石,衔以金缀东珠珍珠各六。冠下施金,约周蔽前后缀东珠十有三,珠相间处饰青金石。结珠垂后为步摇,五行三就,行间施方青金石二,衔以金各缀东珠珍珠八。耳饰以金为之,缀东珠十有二,领约以金为之,如环有端却结于后,饰以珊瑚,缀东珠十有五。——《钦定大清会典》

当然皇后的衣服上还是有龙纹的:

(续前文)服色尚黄,织为龙鳯翟鸟之文,施五采。襟袘及袂缘以金花青缯,冬缘以貂表。衣色用青,长裾无袂,织金为卷龙文八,裳施龙鳯章采,均缀以金珠,朝珠以珊瑚琥珀为之饰,以珠及青金绿松等石,系用黄组。 采服袍色尚黄,裾启左右,织绣龙鳯文,施五采。表衣用青,深袂长裾,织金为卷龙文八,裳朝珠如礼服制。 常服袍无定色,表衣色用青,织文用龙鳯翟鸟之属,不备采朝珠,如采服制。

如果有断句错误欢迎指正哈……我都是凭感觉断的句。

这里还提到了一个翟鸟,翟鸟就是雉鸡,清朝以前皇后服饰均用翟鸟做纹饰。

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周礼》

这里的狄与翟通,而袆衣、揄翟、阙翟是规格最高的三种礼服,因为上面都有翟鸟做纹饰,合称「三翟」。

后来礼服多有更改,隋朝皇后服制有袆衣、朝衣、青服、朱服,唐朝皇后为袆衣、鞠衣、钿钗襢衣,此后多沿袭唐制。

这是宋高宗吴皇后的画像,上面画着的就是翟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皇后是混搭,原则上沿袭唐制,但事实上穿蒙古袍的也不是没有……

明朝依然用唐制,而这一服制到了清朝遭遇了大改,皇后礼服的主题是龙与凤,翟鸟完全成陪衬了,因为清朝后宫等级越低凤凰越少,翟鸟越多:

妃服用翟鸟龙文,缘饰如前制,表衣用圆龙文八。 嫔服视妃,表衣用圆龙文四,裳施绣,备五采,其服色均不得用黄。

当然慈禧那是特例,她就差没像武则天一样直接称帝了,你说慈禧穿的是龙袍那没有意义。

而在清一代皇帝=龙,皇后=凤的等同下,再看「龙凤呈祥」,就不能还说这是「一龙一凤跑来祝贺」了,这是强行嘴硬。

故宫博物院现在还有光绪大婚时用的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左右俩主体中间夹一个「囍」字,外面围一圈象征「多子多福」的葫芦,这什么内涵自己心里不清楚?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