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被称为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的奠基人,是电力电子领域的杰出代表。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科技界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同时也让中国军工的实力愈发强大。

这位41岁便成为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的科学家,他的成功是用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换来的。马伟明曾经扬言道,如果不竭尽全力,国家选择他作为院士又有什么意义?十个师都不换的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究竟有怎样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贫寒的学者

1960年,马伟明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的马伟明就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长大之后的马伟明赶上了国家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怀着对大学的热情,马伟明参加了高考。

参加高考的马伟明,将“服从分配”作为自己的志愿。可能是因为命运的安排,马伟明分派到了海军工程学院,主攻船舶电气工程,这个结果显然与马伟明所想的有些出入。

毕竟马伟明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军校对于他来说十分吃力。但令马伟明欣慰的一点是,除了平时的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让马伟明十分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着“服从分配”的马伟明还是决定在这个领域当中发光发热,进入海军工程学院之后,师从张盖凡教授。而张盖凡教授也是当时国内多相电机领域的专家,这也让马伟明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本就不适应军校生活的马伟明不止一次提出毕业之后就出去工作,可是张盖凡教授看出了马伟明的天赋,尤其是电力方面的研究,也让张盖凡教授十分惜才,如果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发展,对于马伟明来说肯定有着不小的成就。

当得知马伟明毕业之后就想找工作这个想法之后,张盖凡教授不止一次劝说过马伟明,极力推荐马伟明考军工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次的劝说当中,马伟明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凭借着对学问的钻研,马伟明也成为了张盖凡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在科研这条路上,马伟明有着自己的坚持,甚至不吃不喝也要继续研究。

在海军工程学院的时候,马伟明展现出了对电气工程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卓越才能,不仅在学业上刻苦钻研,还积极参加各类研究项目,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到了1987年,马伟明获得了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尤其是研究生毕业之后,马伟明也获得了前往欧洲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在欧洲某家研究所当中,马伟明看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发电机设备,但是在演示过程当中。马伟明发现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发电机存在“振荡”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让马伟明有了新的想法,虽然说这是最先进的发电机。可是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发电机的性能和寿命。

这个致命的缺点也让马伟明头疼不已,可是秉承着“有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马伟明很快投入了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有这样的成就,马伟明心中最感谢的还是张盖凡教授。在他的引领下,马伟明走上了科学研究的正轨,凭借自己出色的科学天赋让中国电磁弹射技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成就与国家担当

电磁弹射系统是航母舰载机起飞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航母的作战效能。马伟明带领着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突破了电磁弹射技术的瓶颈,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全能战舰”的核心在于其搭载的多种尖端电磁技术,与传统舰船不同,全能战舰通过核反应堆提供电力,驱动所有的作战和推进系统。为电磁武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力支持,这也是抛弃传统能量提供的技术。

而马伟明在电磁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仅体现在发电机的研究。1995年的时候,马伟明开发出第一台双绕组交直流发电机系统,这一创新技术让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世界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伟明主导研发的“带稳定绕组和稳定装置的十二相充电发电机”荣获了国家级三等奖,这个成果不仅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更为后续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着较量。而电磁弹射技术领域则是万众瞩目的存在,美国毕竟作为电磁弹射技术的先行者,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和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技术被中国研究出来,美国可就坐不住了,毕竟之前为了研究电磁弹射技术,也花费了不少的金钱和时间,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回顾过去,中国在电磁技术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在直接实现弯道超车。

在2003年的时候,马伟明被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伟明的加入无疑为该校的电气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还促进了学科的进一步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伟明院士的努力和精险,不仅改变了航母的弹射技术,更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爱国情怀。在这条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将国家的繁荣视为终极目标,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因为有马伟明这样的院士,中国军工才会如此繁荣,未来也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