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西洋史的开端,通常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作为标志性事件。相关讨论较多关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航海探险活动,而忽视了非洲因素。事实上,非洲在大西洋史开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取非洲黄金是葡萄牙最初目标
拜占庭时代以来,西非是地中海世界重要的黄金来源地。加纳、马里、桑海等西非国家的兴盛与撒哈拉贸易密切相关,这些西非国家的黄金、奴隶和象牙经由撒哈拉沙漠运至北非,然后卖到地中海世界。北非柏柏尔人控制着撒哈拉贸易,他们的劫掠是加纳帝国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非国家迫切希望拓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摆脱柏柏尔人的贸易垄断与战略威胁。这是1324—1325年马里帝国的曼萨(意为“国王”)穆萨到埃及和麦加朝觐的基本背景。曼萨穆萨此行使得地中海世界对于西非拥有的黄金和奴隶规模感到震惊,创作于1375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集中反映出当时欧洲关于西非黄金产地的认识以及攫取这一财富的强烈冲动。按照当时欧洲人的地理观念,印度是遥远的,而前往西非黄金产地更为切实可行。
在中世纪晚期欧洲贵金属严重匮乏的背景下,绕过北非穆斯林地区而直接获取西非黄金,是葡萄牙向非洲扩张的主要动机。1415年,葡萄牙占领北非城市休达,试图控制撒哈拉贸易,但未成功,转而从海上绕过北非穆斯林地区,以直接获取西非财富,并寻找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来共同对抗穆斯林。葡萄牙最初并未意图绕过非洲,而是要深入非洲,既为获取非洲财富,也为寻找通往祭司王约翰国度的非洲内陆河流。航海家亨利时代的葡萄牙人相信,黑人基督教王国埃塞俄比亚是祭司王约翰的国度,也是当时葡萄牙人所指的“印度”。当时欧洲人相信在博哈多尔角以南的非洲沿海存在着一条名为“埃塞俄比亚湾”的河流,它穿过非洲大陆心脏地带,是通往埃塞俄比亚的捷径。15世纪60年代,葡萄牙舰船抵达几内亚湾以后,绕过非洲前往印度的观念才开始流行。即便如此,葡萄牙人直至16世纪仍然相信可以经由西非内陆河流抵达埃塞俄比亚。
非洲财富助推葡萄牙人远航
葡萄牙早期探险活动主要由航海家亨利和意大利商人私人投资,葡萄牙王室并未直接参与。葡萄牙的海外探险活动是在能够获取直接利益的前景驱动下逐步展开的,并且尽可能利用现有技术或者稍加改进的新技术,投入成本少,而利润回报较为确定,航海探险活动因而是短程的、循序渐进的。早在1434年,葡萄牙人已经越过博哈多尔角,但是直到1488年迪亚士才绕过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
凭借从非洲攫取的巨额财富,葡萄牙王室最终形成了前往印度的战略目标。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舰船在塞内冈比亚虽未发现黄金,却获得了大量奴隶。1456年,葡萄牙舰船抵达冈比亚河并购得黄金。1471年,葡萄牙舰船抵达黄金海岸并获得大量黄金,葡萄牙人最终实现绕过撒哈拉沙漠而直接获取西非黄金的目标。凭借着在西非攫取的大量财富,葡萄牙王室得以重新发行金币,商人阶层发展壮大,新兴的葡萄牙民族国家更有凝聚力,葡萄牙由此走上持续的海外扩张道路。到15世纪80年代,葡萄牙王室深信即将与埃塞俄比亚的祭司王约翰取得联系,并且看到从航海探险中获得巨额回报的前景,此时方才直接资助航海探险,包括迪奥戈·康前往刚果王国、迪亚士绕过好望角,以及达伽马前往印度。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将西非称作“新世界”。15世纪最后二十年,同西非埃尔米纳堡的贸易使得葡萄牙王室收入翻了一番。1506年葡萄牙已将巴西囊括在内,并已开展亚洲贸易。即便如此,来自埃尔米纳堡的黄金仍占当年王室收入的四分之一。1488年迪亚士绕过好望角后,近十年里葡萄牙搁置了前往亚洲的航海探险,而忙于开发在非洲发现的巨大商机。相比之下,前往非洲南端和印度的航行是投机性的。16世纪初,前往印度新航路虽已开通,但是考虑到航运成本,非洲贸易为葡萄牙带来的实际回报仍相当于亚洲香料和棉布贸易的两倍。
葡萄牙人在西非沿海改进了造船、制图和航海技术,为远洋航行奠定基础。在非洲沿海探险过程中,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断积累起航海经验,得以掌握大西洋洋流和风向规律,也克服了对于远洋航行的恐惧。例如,15世纪80年代哥伦布曾为西班牙王室在几内亚和埃尔米纳堡从事贸易活动,积累起航海探险和海上贸易的经验,这是西班牙王室资助他1492年美洲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葡萄牙被迫适应非洲贸易需求
葡萄牙人觊觎非洲财富,但没有足够有价值的商品来同成熟的、更有利可图的撒哈拉贸易展开竞争。葡萄牙人试图劫掠非洲沿海社会,但是遭到非洲社会激烈抵抗。非洲人娴熟地操控独木舟,使用毒箭和飞镖击退葡萄牙人,或者干脆中断贸易。15世纪60年代以后,葡萄牙人遭遇到的阿肯人、贝宁王国和刚果王国在政治组织和军事实力上都不弱于当时的葡萄牙,而且葡萄牙舰船因为远离本土而缺少补给。因此,葡萄牙人停止劫掠,建立起贸易城堡。葡萄牙人逐渐意识到这些非洲社会商业活跃,可通过贸易和外交手段来获取商业利益,没必要引发冲突。
在大西洋贸易中,非洲社会具备有利的贸易条件,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欧洲人必须适应非洲社会的消费需求和商业习俗。葡萄牙人以及后来的法国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在非洲沿海不同地区之间开展转运贸易。17世纪50年代以后,美洲种植园经济对于非洲奴隶的巨大需求以及欧洲和印度的商品涌入非洲大陆,严重破坏了非洲本土的手工业和经济独立。尽管如此,欧洲殖民者仍然主要依靠贸易和外交手段来获取非洲奴隶。
非洲助推制糖业走向美洲
葡萄牙在非洲沿海探险过程中先后发现加纳利、马德拉、亚速尔、佛得角和圣多美等岛屿。正是在这些非洲岛屿,葡萄牙和西班牙滋生出对于建立海外帝国的贪婪,并为此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包括奴隶制、种族屠杀、宗教灌输以及移民殖民主义。
伴随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大西洋非洲的航海探险和贸易活动,蔗糖生产从地中海世界扩展至这些非洲岛屿。葡萄牙人在马德拉群岛沿用地中海的蔗糖生产模式,依靠家庭成员进行中小规模的甘蔗种植。航海家亨利和热那亚商人在马德拉群岛建立了大西洋世界的第一座糖厂。在圣多美群岛,葡萄牙人开始采用大规模的蔗糖种植园模式,完全依靠非洲奴隶劳动力。圣多美群岛的蔗糖生产取得巨大成功,推动蔗糖在欧洲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同时也表明能够在远离欧洲本土的地方进行蔗糖生产且利润极为丰厚。
奴隶种植园模式未从非洲沿海岛屿扩展至邻近的非洲大陆,而是在距离遥远的美洲发展壮大,这对欧洲殖民者而言只能是“次优选择”。在圣多美群岛,欧洲人最早建立起黑人奴隶占多数的社会,这里也是大西洋世界最早爆发非洲奴隶反抗的地方。此后300年里,不断爆发的非洲奴隶反抗成为美洲种植园奴隶制的典型特征之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非洲通史”(LSYZD210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