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在鸭绿江边,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正雄心壮志地向前眺望,他知道江的另一头就是朝鲜,此番入朝,这位曾经的二野悍将立志要在这块不大的领土之上建立起一番卓越的功勋,而中央也给足了他机会。
第三兵团下辖第12军、第15军、第60军,总计10万余人。司令员是日后的开国大将陈赓,但是由于陈赓腿脚不便,王近山将作为代司令员指挥全兵团作战,这也是王近山第一次指挥这么多人参战,那一年他才36岁。
王近山虽然年纪不大,可在我军也是一位老资格了,他在1930年就加入了红四方面军,跟着徐向前元帅打过很多硬仗,不到18岁就当上了团长,曾经率领1个团打得敌人一个旅溃不成军,因此徐向前总指挥对其也是非常喜爱的。
图|徐向前元帅
在抗日战争中,他又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中先后担任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等职,在1943年他用一个团全歼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将其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当场击毙。
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6纵更是中原野战军的王牌纵队,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
在襄樊战役中,他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不到两天就拿下襄阳,并活捉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因此他也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并和陈锡联并列为“二野两朵花”。
图|王近山和陈锡联合照
尽管战功赫赫,但是因其性格桀骜不驯也没少挨首长的骂,所以当中原野战军扩编为第二野战军的时候,和他同级别的陈锡联、杨勇、杨得志等都成为了兵团司令,各自统领十万人马;而他只能在兵团部担任一个副职,作为二野的“小朱可夫”自然是有点不平衡的。
而这次中央军委给了他足够大的指挥权,他也和同为1915年出生的陈锡联一样得到了指挥一个兵团的机会了,这位二野的另一朵花在朝鲜似乎要迎来又一春了。
可事与愿违,入朝第一仗他就打了个败仗,还是个大败仗。
图|王近山抗美援朝油画
5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一个让王近山近乎崩溃的消息传来了,在春川,第60军180师遭遇近5万美军包围,在一番顽强抵抗后突围失败,全师1.1万人马战后仅剩不到4千,这是我志愿军入朝以来打得损失最大的一场仗了。
第60军军长韦杰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晕了过去,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闻之也是大怒,他把韦杰叫了过来,大声怒斥为什么180师不早点撤退,而韦杰则回应责任不全在180师和他的身上。
那么责任到底出在谁的身上呢?这件事也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下令让第三兵团的最高指挥员王近山迅速入京详细讲明战役失利的原因。
图|毛主席旧照
该来的还是来了,王近山在得到180师近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就一直等着中央军委的命令了,这位本想着在朝鲜战场大放异彩的悍将一来便遭到了巨大打击,在去北京的路上,王近山揣揣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和中央军委说,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就打成了这个样子,实在是有负军委和毛主席的信任。
由于怕太紧张和自责而说不出话,所以此行他将军事参谋武英也带了过来,武英口才好,逻辑清晰,可以在王近山说不利索的时候把具体经过讲给毛主席听。
那天和毛主席见面的时候是深夜,北京人民早已入睡,可王近山却毫无睡意,在去中南海的途中,武英看见坐在车上的王近山一动也不动,似乎在想些什么,双手略微有些颤抖,打了这么多年仗,好没见过他这样。
图|开国中将王近山
很快,车子停了。王近山来到了屋外,秘书告诉他们毛主席正在和客人谈事情,让他们稍微等会,这几十分钟对于王近山而言无疑是煎熬,就像是死刑犯在临刑前看着迟迟不挥下来的大刀一样。
半个小时后,秘书告诉他们两个可以进去了,武英为此还特地确认是只让王近山进去还是两个都要进去,王近山看着武英脸色都变了,所幸毛主席是让两个人都进去,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进去后还没见到毛主席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烟味,毛主席正背对着他们看着窗外,王近山小声地说了句主席好,然后恭恭敬敬地敬了个军礼,毛主席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图|毛主席旧照
"王近山同志,你把第五次战役的详细情况和180师受损失的原因先谈一下。"毛主席没有讲别的,一开口便直抒胸臆。
王近山本来准备了许多说辞,可一见到毛主席就什么都忘了,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了所以然来,并且还冷汗直流,最后他实在顶不住了才对毛主席说:“主席,汇报不到的地方,是不是请武英参谋补充一下?”
毛主席看着武英,点了点头。
图|毛主席旧照
武英深吸了一口气,毛主席的气场实在是太强了,即使是没有太大责任的他也感到了紧张,不过他很快平定了自己的情绪,他如是对毛主席讲到:
“主席,王司令员虽然有责任,但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王司令对于主席的运动战是很支持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在自隐里本来有机会围住美军一个建制团,王司令员极力主张吃掉它,说吃掉这个美军团和一个法国营,毛主席会拍手叫好,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示意继续。武英又说:
"还有,底下那些军长对这种运动战打法也都有看法,朝鲜半岛东西海岸线就那么窄,大兵团很难过回分割敌人;再者说,敌人已摸透了我们的进攻能力,七天攻势之后,敌不反攻,我也自退。
李奇微发明的那个所谓的'磁性战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他学的就是主席在游击战争中的'16字令'。敌人战术变了,我们不变,还是硬穿插,你追它一大,爬山越岭,敌人乘车一小时就脱离了;相反,我军退上一天,敌人一小时就能追过你的前头。一八O师吃的就是这个亏!"
毛主席听到这里后,打断了武英,他看向王近山说道:"王近山同志,你这个参谋说得比你有条理,他在为司令员辩护哩。有关第五次战役和一八O师的情况,六十军的领导是否也是这么认识的?"
王近山全程都没有缓过来,他结结巴巴地说道:“这个嘛,不同意见,他们自然是有的,但是这次主要责任还是在我,如果我......”
毛主席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并对他说:"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拉不下。现在,要把'志司'、兵团、军、师各级责任分别搞清楚才行。"
图|授衔时的王近山
这时候又是武英站了出来对毛主席说:
"主席,来京之前我和刘有光主任参加过六十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韦杰军长和袁子钦政委都认为兵团把该军两个师分别配属十二军和十五军,所以造成自己无能力及时援救一八O师。"
毛主席听完后了解到问题的复杂性便对王近山说:
"王近山同志,刚才听你们汇报后,看来各级均有不同责任,而主要责任谁负,还得进一步调查,有人给我写信说是你右倾造成一八0师损失,看起来还不能马上做出个恰当的结论,你能把汇报的情况拿出充分证据来吗?"
“有的,主席。”王近山立马说道,说完他又看向武英。
武英马上进行补充:"战役的两个阶段,我都记了阵中日记,敌情、我军部署,实战进行时间、地点和情况,都是准确的。"
毛主席让武英尽快把那本日记拿过来,然后自己再单独汇报。
图|毛主席旧照
几天后,武英再次来到了中南海,这一次可比上次紧张多了,上一次身边有个更紧张的王近山反而给了他点信心,可这回他可关系到好几个军以上将领的担责问题,因此他发现他的手也和王近山上次一样有点抖。
又是一个深夜,他再度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依旧抽着和上次同一个牌子的香烟。他看见武英坐得离他很远立马就招呼他过来坐,为了缓解气氛,毛主席还开起了玩笑:"你不要与我保持这么大的距离嘛,我两个讲话还要扩音器喽!"
武英闻此紧张才稍得缓解,他坐了过去。
图|艰难的朝鲜战争
"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员有没有右倾情绪?"他还没来得及坐下毛主席就问道。右倾即是害怕敌人,不敢打硬仗的意思。
武英只得立马又站了起来解释道:
“没有,王副司令员外号'王疯子',打起仗来常常在第一线指挥。在朝鲜我军没有制空权,除了王副司令员,没有谁敢在白天开车行动的。现在看来,王副司令员倒是有轻敌思想,他从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随后他怕毛主席不信还找了些大人物做担保:“主席问一下彭总、刘邓首长和徐总指挥就知道,他们对王副司令员很了解,还有兵团下面军长师长们。”
图|王近山在前线
毛主席示意他不要激动,并对他说道:
“那好,我看完这些材料再通知王近山来,你告诉他,让他通知六十军、十二军、十五军的3个军长分期来北京,我要找他们谈话,每周来一个军长就行了。他们到后马上向我报告,以便安排时间。”
武英答应了毛主席,然后准备走。
还没出门,毛主席又突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另外通知3个军长,回北京后,不许见家属。”
武英把毛主席对他的指示告诉了王近山,王近山对他说:
"武参谋,你按主席的指示,直接打电话通知各军军长,按主席排定的顺序,先叫韦杰,然后曾绍山,最后秦基伟。通知时,把主席的要求告诉他们,这次回京是高度机密,不许见家属。"
第一个来的是韦杰,这几天过得最郁闷的恐怕就是韦杰了,在这次战役中他的两个师先后被调给12军和15军,让他这个军长一下子变成了师长。随后兵团部更是下令直接越级指挥180师,一个师都不给他指挥,让他这个军长又成了“光杆司令”。
图|韦杰旧照
而这次打了败仗按理说不应该找他,他全程参与指挥的时间是最少的,并且他也没发过什么牢骚。可180师失利以来从兵团部到志愿军司令部再到现在连毛主席却都找他讨说法。
韦杰对此自然是憋了一肚子火,所以这些天的脸色一直不太好,军部的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他接到命令后,立马来到了北京,他先是到上司王近山那里报道,顺便打探一下毛主席有什么具体的指示。
王近山看着这位憔悴的将领,无奈地说:"老韦啊老韦,主席那儿有什么精神,我哪知道?主席要单独见你们军长,一个一个谈,肯定还要侧面了解我。老韦,你可要实事求是啊!别像有的人告御状,说我右倾。"
"王司令,您放心,主席面前,我哪敢胡说呀!"韦杰顺口说道。
王近山看着韦杰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只好说道:"正好,你来了,我就该躲一躲了。明天去邢台留守处,看看老婆孩子去。"王近山连家庭都摆了出来,就是希望韦杰能够顾一下他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上司,实事求是地讲,不要闹内讧。
韦杰答应了他,王近山也在第二天真的前往了邢台,随后韦杰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他和毛主席谈了好几个小时。可惜的是这次是秘密会谈,没人知道他说了什么。
图|毛主席旧照
在韦杰和毛主席谈完后,武英看见这几天在他脸上的阴霾好像一扫而光了,于是武英小心翼翼地问道:
"韦军长,今天你脸色比平常好了很多嘛!是不是主席……"
“武参谋,你想什么呢,打了败仗我难道还能得到表扬吗?”韦杰没好气地回答。
一下子,气氛尴尬了起来。过了许久以后,韦杰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他停下了步伐问道:"武参谋,我在朝鲜当着你的面发过什么牢骚,讲过什么怪话吗?"
武英感到很奇怪,他回答道:“没有啊,韦军长,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韦杰降低了音量回答道:“主席问我,有没有当着你的面发牢骚,我想了半天,回答主席,我从来没有当着武英说过怪话,主席就没再问下去。”
武英一下子糊涂了,随后两人不欢而散。
图|朝鲜战场的志愿军们
在和韦杰交谈完后,毛主席又找来了第三兵团另外两位军长,12军的曾绍山和15军的秦基伟。
而问他们两个的问题中有一个和韦杰是一样的,就是有没有当面发过牢骚,不过与韦杰不同的是这二位还真发过,他们甚至还说过更换司令员的想法。毛主席对于这种信任上司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两人也只得乖乖认错。
和毛主席会面后,两个人都很不舒服,因为军队里面最让人讨厌的就是那些打小报告的人,于是他们决定找武英秋后算账,武英对此也是大吐苦水,直喊冤枉道:
"秦军长,你可别冤枉我,我跟主席只是说,有的军长、师长对战术打法有些意见,可从没说你们一位军长发牢骚啊!"
秦基伟看出来是主席在诈他们,而他们由于“做贼心虚”一下子就不打自招了,毛主席的用人之道果然让人佩服。
图|开国中将秦基伟
毛主席在和这二位军长谈完话以后又找到了王近山以前的老上司徐向前、刘伯承和邓小平,以及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参谋长解方了解情况,这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做调查的一丝不苟和井然有序。
在把情况都了解完了以后,毛主席这才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再度召见了王近山。这次毛主席没有那种气势逼人的感觉了,他把日记本还给了给王近山并对他说道:
“王近山啊,一八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给彭德怀和韦杰都讲过了,一八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
图|开国元帅彭德怀
随后还递了根烟给她,王近山受宠若惊地接下了,毛主席又说道:“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轻敌和骄傲啊。你这个兵团司令员,对今后的作战方针,可以提些建议。”
王近山听到这句话后如释重负,他在战场的自信似乎又找回来了,他对毛主席这样说道:
"主席,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作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己,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联合国军'要赖在朝鲜,咱就跟它耗,看谁耗得过谁!"
毛主席听后表扬了王近山,随后王近山又谈了些构筑山洞工事,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
图|王近山旧照
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他说:
"王近山啊,你真不愧是我军的优秀军事人才,名副其实的一员战将,我和三兵团的三个军长都谈过,他们也提过类似建议,但都没你这么深刻。回朝鲜你向彭德怀同志汇报一下,我正在考虑改变对美军作战的总方针。今天就谈到这里,我等你的好消息。"
王近山回去了,这次的经验教训让他明白了美国大兵和国民党军队的不同,不可轻敌,而同样让他佩服的则是毛主席的英明,谁有错谁没错,毛主席从不会妄下定论,而是经过多方调查才做出判断。
有这么英明的领导,他岂能再打败仗!
1952年,王近山终于在上甘岭战役中证明了自己。
作为上甘岭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他指挥12军、15军参战兵员约4.3万人,在43天里顶住了拥有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多架次的“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在期间击退他们900多次的冲锋,与敌人反复争抢阵地也达59次。
此战的火力密集程度超越了二战的最高水平,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在伤亡1.1万人的情况下歼敌1.5万余人,彻底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也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停止进攻。这其中军事主官王近山功不可没。
图|电影《上甘岭剧照》
当我们再次去回看这件事时,愈发会对毛主席用人的方法和做事的态度感到敬佩。在遇到一次大败时,为了让将军们知耻而后勇,毛主席立马便把一把手叫了过来,也是提醒所有的志愿军的高级将领引以为戒。
而叫过来后却不马上批评,在给他一种紧张的感觉后让他静待调查,这期间也是让王近山顺便反思总结一下。
随后调查也是很有条理,先近后远,先从关系最近的参谋调查起,然后根据参谋说的话又找来他的下属那几位军长,为了防止他们串通还让他们不准通知任何人一个一个过来;最后才是询问他的那几位老首长,这么一来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清楚了。
在弄清楚后,毛主席再次用谈话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信任,随后又让他谈谈对战争的看法来鼓舞王近山的自信心,防止其回到战场畏手畏脚。
这一切最终的效果也确实很好,展现了毛主席高水平的用人和实事求是的调查态度。这几点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