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论芸轩
编辑 |论芸轩
前言
前有“315”食品安全大检查,直接将各类商家“一锅端”,后有7万多件羽绒服被查货,用粉碎毛冒充,含绒量基本为0,没有一件是真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这些假冒伪劣羽绒服不仅以低价充斥市场,还可能流入校园和农村,公司负责人的回复,令人非常气愤。
当这件事曝光之后,瞬间引发众怒,在经过事情的持续发酵,警方介入后,直接将企业负责人“一举拿下”,关于羽绒服的更多黑幕也被揭开!
那么,这些羽绒服究竟是如何制假的?在层层利益链条背后,商家的又获得了多少利益?
“羽绒服”卖疯了!
冬季到了,随着天气一天天的转冷,不少消费者都开始添置御寒衣物,这羽绒服自然而然成为了消费者的“香饽饽”。
但这羽绒服的价格确实不断地上涨,想一些知名品牌,动则大几千,小则也得个八九百,买一个好点了一个月工资没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上就流行了这样一个俗话,还不如在家休息两个月呢,等天暖和了再去上班,令人哭笑不得。
可远水解不了近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咋可能不上班呢,买不起实体店,那只好去网上找点一些品牌的处理货。
比如说,在某些直播间里,主播声称159元就能买到“90白鹅绒羽绒服”,24小时销量就超过了1万件,这么便宜,还是品牌货,消费者肯定心动下单,可收到货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那么,这些号称“羽绒服”的衣服里,究竟填充了什么?
警方经过检测发现,所谓的“绒”,其实是粉碎的羽毛边角料,这些杂毛不仅起不到保暖作用,还很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销售低价劣质“羽绒服”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从上游的填充料生产,到成衣加工,再到下游的线上线下销售,每一环节都有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牟取暴利。
而疫情之下兴起的直播电商,更是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主播在镜头前信誓旦旦,专业器材配合出场,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无法仔细甄别,稀里糊涂就“剁手”了。
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穿上这样的羽绒服,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寒冷。
那些勤劳的农民工兄弟,好不容易攒下血汗钱买了“便宜货”,却不知廉价的背后藏着多大的风险。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制假售假者如此猖獗、如此有恃无恐?或许在央视曝光的一项调查中可以还原事情的真相。
警方出击,羽绒服利益链条浮出水面
就在羽绒服销售旺季,这起特大制售假案被警方成功侦破。
日前,浙江湖州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出动50余名警力,一举捣毁了位于织里的制假窝点,现场查获各类假冒羽绒服成品7万余件,涉案价值高达700余万元。
追踪这些假货的来源,警方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终于揭开了层层伪装的真相。
原来,这个制假窝点早在半年前就开始运作,从原料采购到品牌仿冒,从加工生产到销售运输,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缜密的策划。
参考信源:湖州警方捣毁一个制售伪劣服装窝点--2024-11-18 ---九派快讯
最初,不法分子从小作坊低价采购劣质羽绒原料,或者直接收购羽毛边角废料。
这些填充物不仅含绒量低,还掺杂了大量杂质、细菌,根本无法起到保暖作用,但经过漂白、粉碎等处理后,这些原料摇身一变,成了貌似"羽绒"的填充物。
根据直播博主透露,他们采用“丝”来填充到被子里来替代“绒”,那岂不是羽绒服成为羽丝服?
据说,这种东西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就连手感也是一样,而这也是那些不良商家用来控制成本的最核心手段。
说到这,小编要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丝”和“绒”简单的区别,昨边的是羽绒,它是经过鹅的脾细胞经过角质化形成的衍生物,在不同的部位生长这不同的羽毛。
作为一种天然的保暖材料,羽绒经常会用做羽绒服,羽绒被来供大家使用,这相较于我们之前所用的棉花,羊毛,还有蚕丝等保暖材料,效果会更好。
而所谓的“飞丝”,指的是机器在对羽绒进行加工时,在鹅或者鸭身上的羽毛中会脱落下来单根短丝,但由于形状与羽毛颇为相似,这也就导致人们无法察觉。
但从下面的对比图中,人们就可以一眼看出,飞丝和羽绒的区别,这样就是商家控制成本的“手段”。
在调查这个事件中,媒体还曝光了这样一个说法,同意一款羽绒被如果是充90绒,成本大约是在800元,但是充飞丝,成本直接下降一半。
接下来,就是仿制品牌标签,进行成衣加工了,制假团伙精心挑选了多个知名羽绒服品牌,高仿其面料、款式、工艺,甚至连吊牌、暗扣都复制得惟妙惟肖。
这些假冒服装以每件几十元的成本加工而成,但销售价格却被炒到了上百元,利润惊人。
然而,光有货源还不够,还得有销售渠道,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制假团伙和多家服装批发市场、档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或是从批发商进货,或是委托档口代销,一批批假冒羽绒服通过层层分销,流入到全国各地,并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迅速销售一空。
在这个利益链条中,不法分子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原料商、制衣厂、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每个环节都有人在暗中操纵,攫取着暴利。
而最终买单的,是那些信赖品牌、相信广告的消费者,他们承受着上当受骗的损失,也背负着健康受损的风险。
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制假售假链条绝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在羽绒服市场上,类似的“内外勾结”,上下联手屡见不鲜。
一些不良商家明知假货泛滥,仍然铤而走险,只为牟取暴利,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放松警惕,最终上当受骗,正是在多方因素的交织下,假冒伪劣羽绒服才得以长期流通。
结语
可以说,面对如此猖獗的假货横行,我们除了依靠警方严打,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营造“制假售假、人人喊打”的氛围。
目前对于这个案件,我国警方已经大力出手,开始整治这些不法分子,一些相关负责人已经被抓获,相信国家会还给所有消费者一个公道!
参考信源:头条热搜!央视曝光! 7万件羽绒服含绒量0企业主管被抓:冒充品不仅不保暖,还可能有病菌--2024-11-25 ---·光明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