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儿童抑郁症发病率在0.4%到2.5%之间,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

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表明,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其中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且这部分青少年中50%是在校学生.

关于中国孩子中拥有讨好型人格的数量,并无权威确切数据,

但据抖音视频中某用户观点,中国的孩子80%都是讨好型人格

《不讨好的勇气》开播,第一集就有很多看点。

我们从这个电视剧中可以看出,

一个家庭如何硬生生的把一个正常的孩子,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子遭遇校园霸凌

女生叫,吴秀雅,

从深圳跟随爸妈回到了小城市,

转学到七中。

开学第一天,

由于妈妈还没有收拾好行李,

她找不到合适的衣服,

就穿着裙子上学了,

因为在深圳天气是比较热的,

结果上学第一天,

其他同学就觉得她“有心机,招摇过市,

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等等,

还在放学后,在小卖铺堵住她 ,

威胁她明天不准穿裙子了。

遭遇校园霸凌后,

其实吴秀雅骨子里原本是不怕的,

明确进行反击了!

那部分霸凌的同学,还拉着其他同学,

不允许别的同学给吴秀雅说话。

这是精神霸凌,也就是孤立她。

其实,这时候吴秀雅也是无所谓的。

可怕的是.......

被霸凌却被学校要求当众检讨

老师让一个女生方露(就是霸凌者)通知全班同学,

第二天不用去体育场报道了,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听报告。

务必通知到每个同学。

可是,这位女生,故意就是不通知吴秀雅。

还给高三的小混混说,去“挑衅”她。

结果,班长点名的时候,

吴秀雅不在,就去找她,

找到后为了不让本班女同学被欺负,

就和小混混毛彪打起来了,

四个同学都受到了处分。

这时候,吴秀雅其实还有点不服气的,

感觉到被冤枉了。

在学校,

老师不听解释,只看结果,

只想维持“校园稳定”,

给其他同学“杀鸡儆猴”!

她被迫写稿,去做检讨,

在老师被叫出去有事的时候,

她觉得,她不想装了,

她要把事实说出来!

你看,这时候的吴秀雅还是有些反骨的,

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做自己的!

还没有形成讨好型人格。

回家后父母的“冷漠”压倒了她

更恐怖的是,回家后:

吴秀雅极力解释自己是被冤枉的,

可是她的爸爸压根不听,还说:

“你还学会顶嘴了”、

“我花了多少钱把你转到7中”、

“你要不要脸啊?你跟男生鬼混?”、

“你一个女孩子,学会承认错误不就行了?”.......

然后一气之下,

当面把孩子的红裙子用剪刀剪的稀碎,

吴秀雅这时候是绝望的,

老爸的一巴掌把她打蒙了,

非常无力,看向屋里的妈妈,

请求:“妈妈,你帮帮我......”

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没有发言权,

内心难受,

却没有力量出来帮孩子,

还无力的把房门关上了,

仿佛这件事情与她无关。

吴秀雅眼泪流着,

内心更多的是绝望和深深的委屈吧。

她这时候是不是在想:

我明明没有错,我明明是遭受校园霸凌的那个,

为什么爸爸那么在乎面子,却不肯去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听听女儿的心声,为什么爸爸就不肯信我?

为什么妈妈就不肯帮我?

到底是不是她们亲生的?......

最大委屈可能就是家庭的不理解,不支持吧。

这种有分别的爱,

让孩子的三观和内心受到了痛击。

她会觉得,也许真的是自己犯了错,

所以爸爸妈妈才会那么对我,

老师才会处分我,其他同学才会孤立我。

所以,我以后得“调整”,

调整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这样子,爸爸妈妈就不会生气了,

老师就不处分我了,

其他同学就喜欢我了吧......

从此,她被迫的“讨好”,

变成另一个自己!

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经常委曲求全,经常说“对不起”、“那好吧”......

讨好型人格具有的特征

一、行为方面

1. 过度迎合他人

• 总是赞同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很少提出异议。例如在团队讨论中,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选择沉默或者表示认同,只是为了让别人开心或者避免冲突。

• 习惯性地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比如朋友希望一起去逛街,即便自己很疲惫或者有其他更想做的事,也会答应对方。

2. 不懂拒绝

• 面对他人的请求,几乎从不拒绝,即使自己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完成。例如,同事请求帮忙加班完成一个项目,自己已经安排了其他重要的事情,却还是会点头答应。

• 当想要拒绝时,会表现得非常犹豫和为难,最后还是会勉强接受。比如别人邀请参加聚会,心里不想去,但嘴上还是会说“我再看看吧”,最后通常还是会去。

二、情绪方面

1. 害怕冲突

• 极力避免任何可能引发冲突的情况。在面对分歧时,会立刻妥协或者让步。比如和家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出现不同意见,为了不让气氛变得紧张,会马上说“你们选的地方也很好,就听你们的吧”。

• 一旦发生冲突,就会非常紧张和焦虑,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例如在工作中与同事产生小摩擦,会立刻自责,担心关系恶化。

2. 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 对别人的评价极其敏感,一句轻微的批评就可能让自己陷入长时间的难过和自我怀疑。比如听到同事说“你今天的报告做得不是很完美”,就会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 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会为了获得好评而过度努力。例如在朋友圈发动态后,如果没有得到很多点赞和评论,就会感到失落。

三、自我认知方面

1. 忽视自身需求和感受

• 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总是先考虑别人。比如在吃饭时,会先问别人想吃什么,而自己的口味则被放在次要位置。

• 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会选择压抑。例如自己已经很生气了,但还是会面带微笑,装作没事的样子。

2. 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 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觉得自己需要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存在感。例如在一个新的团队中,会认为只有多为别人做事、让别人喜欢自己,才能在团队中有一席之地。

• 总是贬低自己,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没有别人的重要。比如在会议中发言时,会先说“我的想法可能不太好,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好型人格进入潜意识的过程

相信你也发现了,

讨好型人格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塑造”的,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

大多数的始作俑者,是父母,

是离孩子最近的那一波人!

(一)早期经历的影响

1. 家庭环境的塑造

• 吴同学在家庭中面对父亲的指责谩骂和母亲的无力不作为,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

为了避免再次引发家庭冲突,她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开始讨好父母。

这种早期的家庭经历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逐渐进入潜意识

• 例如,她可能会主动承担家务、努力学习以获得好成绩,或者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只为了换取父母的认可和关爱。这些行为在重复多次后,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反应,深入到潜意识中。

2. 校园事件的强化

• 在学校遭受误解、霸凌和不公正处分后,吴同学感到极度的无助和孤独。为了融入群体、避免再次被欺负,她开始讨好同学和老师。

• 比如,她可能会帮同学做事情、迎合老师的要求,即使这些并不是她真正想做的。

这些校园经历进一步强化了她的讨好行为,使其更加深入地进入潜意识。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1. 避免痛苦

• 讨好他人成为吴同学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她避免再次经历家庭和校园中的痛苦。

当她讨好别人时,往往能够获得暂时的认可和接纳,这让她感到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会让她不断地重复讨好行为,从而使讨好型人格更加牢固地扎根于潜意识中。

2. 满足内心需求

• 由于在家庭和校园中缺乏关爱和认可,

吴同学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渴望被接纳和喜欢的需求。

讨好他人成为她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

• 她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只有通过讨好别人,

才能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关注,从而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的驱动使得讨好型人格不断地在潜意识中得到强化。

改变的小建议

一、自我认知与觉察

1. 记录讨好行为

• 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当发现自己有讨好行为时,就记录下来当时的情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采取的行为。

例如,记录“今天同事让我帮忙做他的工作,我心里不想,但还是答应了,因为我担心他会不开心,我感觉很无奈”。

通过这种方式,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讨好行为的频率和触发点。

2. 反思讨好动机

• 定期回顾记录的内容,思考每次讨好行为背后的动机。

是害怕被拒绝、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还是想要避免冲突?

比如,分析后发现自己是因为害怕被孤立而总是迎合朋友的意见,

这就明确了需要改变的心理根源。

二、建立自我价值感

1. 列出自己的优点

• 花时间写下自己的优点、特长和成就,无论是擅长绘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还是曾经完成过一个重要的项目。

把这个清单放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的价值。

2. 进行自我肯定练习

• 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正面的肯定,

比如“我是有价值的,我的感受很重要”

“我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它们是值得被尊重的”。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不自在,

但坚持下来可以逐渐增强自我价值感。

三、学会表达自己

1. 从小事开始表达意见

• 在一些相对安全的小场合,尝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和朋友讨论看电影时,不要只是附和,而是说出自己想看的电影类型。

可以这样说:“其实我一直很想看那部科幻电影,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吗?”

2. 使用“我”语言

• 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使用“我”语言,重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指责对方。

例如,“我感觉有点累,我想休息一下,暂时不能帮你这个忙”,而不是“你总是让我帮忙,你不考虑我的感受”。

四、设定边界

1. 明确自己的边界

• 思考自己在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中的边界在哪里。

比如,确定自己在工作中愿意承担的工作量,在友情中能够接受的行为等。可以把这些边界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2. 学会拒绝

• 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超过自己的边界时,要学会礼貌而坚定地拒绝。

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同事让你帮忙做一个很复杂的项目,

你可以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做这个,不过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可能能帮到你的资源。”

五、应对负面情绪

1. 接受负面评价

• 当面对别人的负面评价时,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或者马上迎合对方。

可以深呼吸,然后客观地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如果合理,思考如何改进;

如果不合理,提醒自己这只是对方的观点,不一定代表真实的自己。

2. 处理拒绝后的情绪

• 当拒绝别人后,可能会感到内疚或者害怕对方生气。

这时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我有权利拒绝,这是在保护自己的边界”。

同时,可以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缓解情绪,比如听音乐、散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如若不小心,

成为了讨好型人格,

当你觉察的那一刻,

请重新把自己养育一遍,

并且不要再传给自己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变成讨好型。

点下在看,你最好看

我是花田老师

我研究生毕业后,先考进了编制内,然后6个月裸辞了,从事了9年的公考面试培训讲师,主要是帮助考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面试编制,教师编制的童鞋们度过面试这个重要关卡。

随之,发现,面试知识和技能好学,逻辑好梳理,但是内心的气场,外在的气场和自信心是最难学的。

然后就不断的思考,看书,学习,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气场对考试,考编重要,对于未来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自洽程度,生活的幸福程度都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这些年,逐渐的把爱好集中在研究【气场】【能量】上面,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一些人理解自己,觉察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外气场,成为干啥事都自信,自洽的人,能够享受这个美好的生活,勇敢的去尝试自己内心想尝试的东西,体验自己无边界的人生。

人生不设限,气场大无边!用心写好每一次的分享,我们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