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生态宜居的珠海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诗如画、生态宜居的珠海市

前言:城市是什么?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提出,“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设施。”在他看来,城市是人类最精致的发明。

城市化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它描述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现象,伴随着城市数量、规模和功能的增加和变化,其成为转移城乡结构、削弱城乡二元性的根本方法。在经济学上,城市化通常与工业化相联系,它不仅是人口的迁移,还包括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浪潮裹挟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用地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这一过程也可称为土地城市化,深刻反映着城市发展的空间过程与特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有效决策依据。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许多城市如深圳、珠海、东莞发展速度和更迭规模令人惊讶。珠海,1980年被国家划定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在珠三角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区域差异,珠海市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过度开发土地资源,而是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和绿化建设,以良好的环境闻名于世。

由此,本文小编着重研究城市化发展下的珠海模式,从地形制约、交通导向、政策激励等自然和政策影响因素出发,重点探究珠海市在快速城市化与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双重因素叠加背景下的土地扩张,发现珠海市城市化模式具有一体两翼、东西摇摆、多中心化、三高四缓的典型特点。

珠海市城市化模式基于不同扩张类型分析城市扩张模式及规律,具有典型性和先导性,对分析城市扩张原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耕地减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形割裂、交通发达

制约土地利用格局基本模式

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南濒南海与澳门陆地相接。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2023年末全市土地面积为1725.07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49.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87%。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已走过 44年的发展历程。

在全国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之中,珠海市也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珠海一贯秉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示范始终作为珠海的城市理想和价值追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珠海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优先的定位,以更大力度加快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的珠海市正大步迈向国际宜居城市,并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首位,还拿下了“中国最宜居城市”、“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地形制约来看,珠海该市地处珠江出海口河网纵横交错,大陆海岸线227.26公里,拥有大小岛屿262个,是珠三角城市中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该市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相间分布,以平原、丘陵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3.17%和33.65%;

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侧分布着丘陵、台地、平原中间为一狭窄的低丘平原。受地理地貌影响,珠海的主要板块割裂,通过高铁、桥梁、高速连接,目前珠海还没有地铁,未来规划有轻轨。

由此,自然因子作为土地利用分布的环境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珠海市城市化模式下土地利用格局的基本模式。

而从交通导向来看,珠海濒临南海,东与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已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从珠海唐家出发,30分钟到达中山翠亨,经深珠通道,30分钟抵达深圳前海,珠海成为连接深、港、澳、中四城关键节点,深港珠澳中形成半小时经济圈。2小时车程内,可抵达广、深、港、澳、珠5个国际机场,这是全球最大的机场群之一,年客运量1.7亿人次,国际航线超300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城市。

珠海高栏港,是珠江西海岸唯一的深水港,距国际航道(大西水道)仅11公里。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得珠海与与珠三角地区形成1小时经济圈,并可辐射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广阔地区。

以下则是珠海具体的激励政策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大阶段 、三种扩张模式

城市化及土地扩张主导因素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自1980年至1990年期间,珠海市城市化处于起步阶段,土地扩张主要集中在香洲主城区(靠近澳门处扩张明显)和斗门城区,以蔓延式扩张和跳跃式扩张为主。

1990 年至1995 年期间,珠海市经历了高速的城市化。这一时期的土地扩张表现出明显的交通导向性,伴随着珠海大道通车,珠海机场、三灶镇与高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出现了大量的跳跃式扩张,南坪镇及金湾城区在珠海大道沿线也出现了较多蔓延式扩张,香洲主城区向北进一步扩张(蔓延式扩张为主),高新区出现一定量的蔓延式扩张。此外,上一阶段主要扩张地区(香洲主城区及斗门城区)以填充式扩张为主

1995 年至 2000 年期间,土地扩张速度开始放缓。该期间内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珠海开始兴建工业园区,沿珠峰大道的新青工业园区存有较多蔓延式扩张,南坪镇沿珠海大道附近出现较多蔓延式和跳跃式扩张,高新区存在一定量的蔓延式扩张,作为上一阶段扩张的延续,珠海机场、三灶镇及南坪镇出现少量填充式扩张。

2000 年至 2005 年期间,土地扩张速度加快,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海大道中沿线、高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斗门城区、新青工业园及珠海保税区,扩张模式以蔓延式为主,跳跃式及填充式为辅,其中跳跃式扩张主要出现在红旗镇,填充式扩张出现在高栏港、三灶镇及高新区等上一阶段主要扩张区域。

2005 年至 2008 年期间,城市土地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城市化主要集中在西区,大量蔓延式扩张出现在于金湾城区及红旗镇、平沙镇、三灶镇及高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高新区存在一定量的蔓延式扩张,填充式扩张仍然主要集中在以前重要扩张区域,如斗门城区、三灶镇及珠海保税区。

2008 年至 2010 年期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用地的通知》及“耕地红线”等政策及“次贷危机”促使珠海市城市扩张速度再度变缓,主要在斗门镇、平沙镇及高栏港有少量的蔓延式扩张。

2010 年至 2013 年期间,多个利好消息及政策促使珠海市城市化速度加快,如 2009 年港珠澳大桥签约、国务院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10 年国务院批准珠海特区范围扩大到珠海市域、2011 年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单独章节、《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公布、珠海纳入按规定需报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2012 年广珠城际轨道延长线珠海北站至珠海站全线通车。受到这些利好消息及政策的影响,横琴出现了较多的飞跃式与蔓延式扩张,高栏港也出现了较多的飞跃式、填充式及蔓延式扩张,此外,珠海保税区、高新区也有一定量的蔓延式扩张。

2013 年至2015年期间,城市化缓慢,横琴与高栏港存在少量跳跃式扩张,富山工业园与高新区存在少量蔓延式扩张。

2015年至2023年期间,在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5年修订)中,其实也能看出珠海城市发展的另一种思路。“要预留土地,超前布局。注意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条件的保护”、“注意区域发展的主次职能,在用地上的冲突,防止次要职能侵占资源”、“在未来发展的规模和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合理分配土地,预留发展空间”。

一体两翼、东西摇摆

成珠海城市扩张主要呈现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可以将珠海市1980年至2023年的城市扩张划分为6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年,城市扩张起步阶段。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城市扩张开始起步,扩张速度平稳,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洲主城区和斗门城区,以蔓延式扩张为主;

第二阶段,1990-1995年,高速城市扩张阶段。随着经济特区政策持续影响、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的确立以及住房商品化改革等因素影响,珠海市进入了高速城市扩张时期,城市扩张具有明显交通导向性,主要集中在珠海大道沿线的南坪镇、金湾区、高栏港、三灶镇及珠海机场,扩张模式以跳跃式扩张为主,蔓延式扩张为辅;

第三阶段,1995-2008年,城市扩张稳步增长。与上一阶段相比,城市扩张速度明显降低,但扩张速度稳步增长,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坪镇、高新区、西区珠海大道沿线、高栏港、斗门城区、三灶镇、新青工业园及平沙镇。如图 6 所示,这一时期的城市扩张模式以蔓延式为主,其他两种模式为辅,表现为一体两翼特征;

第四阶段,2008-2013年,城市扩张稳步增长。与上一阶段末相比,由于受到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因素制约,城市扩张速度在本阶段初期有所降低,而后随着多个利好消息及政策的刺激,城市扩张速度逐步回升。这一时期,扩张区域主要集中于高栏港、横琴、高新区、斗门镇及珠海保税区,扩张模式以蔓延式为主,跳跃式为辅;

第五阶段,2013-2015年,缓慢城市扩张阶段。城市扩张速度放缓,横琴与高栏港存在少量跳跃式扩张;富山工业园与高新区存在零星蔓延式扩张;

第六阶段,2015至2023年,城市化进入下一程,以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为主,有足够的可开发土地。

总而言之,珠海的城市扩张呈现东西摇摆的特征。在 80-90 年代扩张起步期,城市扩张主要在东区的香洲主城区。进入 90 年代以后的高速城市扩张时期,城市扩张重点由东区移至西区。1995 至 2000 年又以东区扩张为主导。2000 至 2010 年再次以西区为主导的城市扩张。2010 年以后呈现东西并举的城市扩张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东区的扩张长期以来集中在与澳门毗邻的香洲主城区,并主要以蔓延式为主,填充式为辅。相比之下,西区的城市扩张则较为分散,呈现明显的交通导向性及多中心性,扩张模式主要以跳跃式和蔓延式为主。

总结

珠海的城市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直至最近增速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在各个时期,城市化与土地扩张的趋势在珠海全域范围内呈现阶段性的摇摆。总体而言,珠海舒展的城市形态奠定了其组团式发展的格局。

此外,基于珠海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土地扩张在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区域主要体现为以跳跃式和蔓延式扩张为主导,而对于已经进入较成熟发展阶段的区域而言,填充式扩张的比例有明显提升。

因此,珠海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进入相对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填充式扩张模式及相匹配的政策措施应得到重视。

同时,较成熟发展区域(例如香洲区)在城市扩张模式上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区域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1]李凌月,线实,齐志新:基于遥感影像的珠海城市化政策因素影响研究,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6年9月24日

[2]刘涛, 曹广忠. 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8), 927-934.

[3]刘琦.叶芳芳. 广州村庄地区空间发展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