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辞世,享年100岁。叶嘉莹曾先后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数十项奖项和荣誉称号。

在《先生们》一书中,撰稿者通过深度采访、资料搜集,以真诚且充满善意的文笔,记录了与叶嘉莹先生的对话。

文/肖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记迦陵楼下初相见,心头只是一惊:这就是叶先生?如此瘦而小,背微弓,脚微颤,由二楼的书房下来,年轻的保安小心翼翼相扶,如同捧着一件易碎的瓷器。

及至上了讲台,却陡然惊艳。大家安排:“您坐着说吧。”她微笑摇头:“我从1945年教中学开始,就是站着讲课。”一个小时课站下来,没有一丝左摇右晃,气息柔弱但声音婉转,她就那么站在讲台上,极瘦弱的身子却有极坚韧的力量,仿佛站成了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

“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也只觉惊为天人。”叶嘉莹门下毕业不久的博士后蔡雯对笔者感叹道,“先生讲诗,能把历史文化中相关联的那条线都拎出来,让一切丰厚、充盈起来。但先生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一切苦痛的忍耐。一次我陪先生做讲座,讲完发现先生的腿都是肿的,但她坚持站着。这种忍耐是常人不能做到的。”

叶嘉莹所遭逢的际遇坎坷,也是常人难以忍耐的。17岁时,母亲病逝,父亲不在身边,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听钉子钉在棺椁上的声音,悲痛欲绝地写下《哭母诗八首》。

24岁时,她随在国民党海军工作的丈夫移居台湾,第二年丈夫被抓。半年后自己和4个月大的女儿也被抓。后来母女俩先被释放,但工作没了,宿舍没了,只得寄居在丈夫的亲戚家。屋子很小,她只好等大家都安睡后,铺一条毯子,带女儿睡在走廊的地上。夏日午觉时间,叶嘉莹怕孩子吵到人家,便抱着孩子到外面的树下转来转去,有时也抱着孩子在太阳下走很久,去军营办公室打探丈夫的消息,然而音信全无。那时,她想到了王国维的《咏杨花》:“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杨花开时从来没让人看见过,为什么这么短暂,一霎间就完全飘落了。她以为自己就像这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就零落凋残了。她说她那时真正是把什么都放弃了,历经了多少精神上、物质上的苦难,只是苟延残喘活下来而已。

52岁时,她奋斗半生,在北美把家安顿下来。两个女儿都结了婚,自己也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聘书,以为可以舒一口气了,大女儿却和丈夫一起遭遇车祸去世。她把自己关在房中十日,写下《哭女诗十首》。

蔡雯喟叹:“我曾经说是先生选择了诗词,别人告诉我不是,是诗词选择了先生。先生的超越是在一次次意想不到的逆境中完成的。设想大女儿如果还在,有了孩子,先生可能就会成为一般的姥姥,帮女儿带孩子。她也愿意有小我的欢乐,但上天没有给她。在最灰暗的境遇中,先生反而做出最光明的决定,回国教书,不计名利。”

笔者: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

我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在中学教书的工作,就老老实实在中学教书。我在台湾,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笔者: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叶嘉莹: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笔者: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通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眼光。

人要有通达旷逸的襟怀,苏轼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李太白也有诗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李太白的飞扬之处。李白是不甘沉落的一个人,是一直要飞起来的。李太白这首诗开端写的是“花间一壶酒”,但是我“独酌无相亲”,没有人陪伴我喝酒。他不甘沉落,下边就说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就是李太白,要在寂寞悲哀之中飞起来。

《先生们》

中国现当代人文艺术领域61位巨匠集体记传

初审:姚冬霞

复审:郭 伟

终审:李 漓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