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活力旺盛,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辐射亚太、联动内陆、流通世界的强大引擎。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地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3955家,营业收入达44384亿元,占全国的34.27%;长三角地区文化新业态特征较明显的16个行业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17.99亿元,占全部的42.85%,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电竞游戏、沉浸式演艺、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型业态快速增长,超过整个文化产业的增长幅度。
各美其美
今年文博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强化长三角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力,汇集了来自全国13个省70个市、区、县的1300余家参展商,设立全国重点文化企业展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展区、文化生活展区、文旅产业投资博览会展区以及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展区,集中展示长三角文化产业整体形象。
在文博会的综合展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紧密联动,积极构建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例如,江苏展区以“数字先锋新动力”与“美好生活新消费”两大板块为核心,汇集全省63家优秀文化企业、1000多件展品,古今“高精尖”汇聚。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域,江苏游戏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江苏展区此次集中展示游戏产业链各环节优质企业。南京图形科学是今年爆火的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唯一全流程合作伙伴,将原画设计工作室“搬”到了文博会现场,参观者仿佛看到一个个游戏角色从他们的笔下逐渐诞生。
在浙江展区,数字文化同样是亮点。3D立体良渚玉琮令人震撼,“穿越七千年 遇见河姆渡”数字展区将智能屏幕与实物展品组合,让河姆渡文化可听、可看、可感,依托裸眼3D、AI、VR等先进科技手段,高精度复刻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精品展现出浙江文化产业的活力与实力。
安徽展区则以“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为主题,通过开放式巨型穹幕沉浸式空间,呈现了一个诗意盎然、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徽州。这一展区不仅展示了安徽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体现了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科技赋能
游戏中体验非遗,在影视剧中重温热门IP,VR骑行、AI大模型、脑机接口、情绪疗愈舱、“读心术”……今年文博会在“黑科技”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意与活力,真正实现了“会玩”。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游戏人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在世纪华通董事长助理胡昕看来,国产游戏本身就借鉴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山海经》里的故事、《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都在游戏中出现过,甚至成为一些附加的玩法。
记者在现场看到,世纪华通展台展示了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包括互动游戏《街头篮球》《无尽冬日》、文史类科普节目《游戏里的中华》,以及AI生成图像体验区、数字人“小趣”展示区、创新的“脑语评测”项目等,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互动。其中,“脑语评测”项目通过科学方法解读玩家的大脑活动,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我们在长三角地区的每次展示,都会精心挑选并集中展现全集团最核心的亮点。”胡昕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的大文化产业资源极为丰富,为各公司后续在IP开发、运营策略、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联动合作提供了契机。
“与ChinaJoy等专业游戏展不同,文博会的参观者更聚焦,都是对文化产业比较关注的人群。”胡昕表示,“无论是IP还是技术,我们都很希望和业界同仁有更充分的交流。”
事实上,随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成为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地区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2963件,同比大幅增长130%。同时,在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公布的“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单”中,长三角地区共有110家企业、26个项目入选,分别占全国的30%、22.6%。
城市集群
近年来,打造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为标准的文化型城市群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之一。
在江苏古城文旅提升项目相关负责人张大勇看来,长三角的文化联结需要深入推进“一个品牌”共建共享。比如,以文博会为牵引共同打造国际性文化活动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凝聚长三角文艺创作的成果和力量,可有效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交流联动。
“还可以构建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强化三省一市在文化政策与信息方面的共享机制。”张大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为文化企业提供丰富的合作契机,推动各地携手开发文化产品、宣传文化品牌,以此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联合竞争力及创新能力。
“同时,应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平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消除行政区域间的界限,促进一卡通与一票通的便捷生成,或创新推出涵盖多次高铁乘坐及景区门票优惠的‘周游券’,将城际高铁、文化场馆、自然风光等资源整合成一张网,更深入地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的‘可触式’一体化发展。”张大勇进一步指出,此外,可建立文化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引领作用,增强长三角地区各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与人才培养,从而显著提升人才对长三角发展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要充分发挥上海‘文化码头’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张大勇还强调,“这是一种能力,也形成一条通道,不仅联系着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也联系着中国与世界。”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