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上篇:

彭总放心把中线任务交给三兵团,大概还有更深远的考量。

不为别的,二野部队的一号首长,刘伯承

刘伯承早在红军时期就当过总参谋长,在部队正规化建设上是有独到之秘,这一点无论是101还是徐帅,无人能与之匹敌。

只看二野部队战史,绝大多数人或许都只能看个热闹。推荐大家看看刘帅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尤其要对比着看。笔者之前写过一期文章,比较刘帅文集和粟裕文集的差异。刘帅极其重视战争经验总结,几乎每仗过后都有。

总结最大意义在于发现敌我双方的优长和缺点,加以针对性训练,以利再战。

再加上刘帅身边那位全军模范参谋长李达上将,两人志趣相投、理念相近、风格对路,把二野打造得与另外几家野战军迥然而异。

什么特点呢?

稳。

力量足够强时,极善于控局,使敌军如堕网之兽,左冲右突而不得脱围,典型如羊山集之战、襄阳之战。力量较弱时,又能发挥部队最大之潜力,使强大之敌轻易无法摆脱其纠缠,比如以等倍兵力和弱势火力围困黄维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这个发挥潜力,刘帅爱兵如子,并不提倡在条件不具备时一味牺牲人命,而是尽可能地借助地形条件或机动调整,弥补兵力和火力上的不足。

种种军事理念,在解放战争中得到充分展现。

若是关家垴之争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彭总绝对会听从刘帅建议撤围不攻。

三、首战打得还凑合

在彭总寄予厚望之下,三兵团打得怎么样?发挥出刘帅的作风了吗?

王近山下达的战役命令中规中矩,在有限战场空间下,仍力图把战役实施区分出远近缓急,安排得有主有次、有攻有阻,颇有大家风范。

十二军主攻,直指土耳其旅。六十军在最东边负责割裂美军25师和土耳其旅的联系,阻止其向西增援土旅。十五军在最西边打美军3师的一个团,并寻机打掉其师部。

很多网友评价王近山,说他鲁莽、粗糙、只凭血气之勇打仗。如果只靠这些素质就能打造出二野顶流纵队,那我军纵队岂不个个都是顶流。起码从王近山作出的战役部署来观察,他已得刘伯承的真传,大局观没有问题,排兵布阵很合理。

开战之后,作为预想中的首战关键,打土耳其旅并未得手。该旅防御阵线被三兵团突破后,稍作抵抗就有组织地后撤,美军空军立即跟上掩护。

东侧的美军25师,西侧的美3师65团都陆续后撤,并采取李奇微发明的磁性战术,一边打一边撤,途中利用刚构筑起的工事不断对志愿军造成杀伤。

最终战果并不大,美军和土耳其旅都安全撤走。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我们看两个关键点。

十二军猛攻土耳其旅时,东侧六十军成功割裂两部敌军联系,敌军阵势已乱,如果六十军果断派出兵力向西兜击,抄了土耳其旅的后路,战果必然会扩大。

王近山的战役命令中,本来也有这一层意思,当形势允许时,六十军可派出一个师打土旅。那为什么没成行呢?六十军军长韦杰的临场判断也没问题,也感到可以抽出力量向西截击,于是下令离十二军战场最近的181师出击。

问题出在通信。

181师发起攻击后,与六十军指挥所通信断了,韦杰的命令发了一天,一直找不到181师,181师在原地多停留了一个晚上。而晚上一般都是我军行军和攻击的主要时段,最后接到命令时,土耳其旅已经逃远了。

另一个关键点发生在抱川以南的竹叶山地区。当时土耳其旅和美军24师、25师撤退至此,十二军有3个团的兵力也已追到这里并超越敌军。

如果3个团一起阻击,以将近1个师的部队拖住大股敌人应当问题不大,十二军主力和邻近的六十军应当很快能赶到,形成会歼之势,战果必定扩大。

但当时只有106团发现情况并向34师报告,另外2个团并不知道友邻部队情况,没有第一时间发动协同作战,只有106团苦战阻击,全团伤亡一半以上,团长宋崇魁战死。敌军在飞机掩护下再次逃脱。

王近山知道这一情况吗?自然知道,34师向兵团报告,王近山立即命令各部靠拢上去,但又因通信联系不上,六十军和十五军都没有动作。

两次都是通信问题,是巧合吗?不是。

为什么通信老是在关键时刻中断呢?

志愿军当时通信手段很落后,尤其是无线电通信,设备少,质量差,主要靠缴获,没有自制量产能力。而运动战阶段偏偏主要靠无线电通信,原因很简单,部队机动太快,架有线电话跟不上,而且往往被敌炸断,27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电话线一天被敌军炸断60多次。

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与强敌作战,构成战斗力的各种要素都在作战、都在较量,不能有任何短板,任何微小短板都必然被强敌无限放大。

为什么在国内作战通信问题没有这么明显,包括我们观察刘伯承、粟裕等将帅的文集文选,对通信问题虽然也有提及,但都不十分重视。盖因那时国军的通信水平也不如此,比我军强不了太多。而且,通信对敌军带来的战斗力增益也不是特别大,其空军打击和友军增援,都因国军根深蒂固的体制问题而大打折扣,既慢且弱。

所以,解放战争中即使出现严重的通信中段,也能通过我军强大的机动能力,以及纵队和师一级部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弥补。不需要,就长进不大。

不过总体来看,二野部队第一次踏上朝鲜战场,在没有什么经验的情况下,一上来能基本实现我方意图,把优势敌军击退,已属难能可贵。

后文还将继续评价二野部队的发挥,敬请关注不断线。

本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