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引领无数学子走进了中国诗词世界。
她一生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
虽然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婚姻的牢笼里,吃尽了苦头,但是她坚信自己是诗词的受益者。
94岁的时候,她将自己的千万财产全部捐给了学校,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她就是叶嘉莹,先生!
但是,这位一生都在传播中国诗词的先生的精神一定会永存。
01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父母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所以,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叶嘉莹从小就很喜欢诗词,更是可以背诵很多古诗词。
后来,叶嘉莹曾多次提到,像《论语》和《唐诗三百首》这些经典,因为小时候背诵得很熟,所以让她终生受益。
在诗词的陪伴下,叶嘉莹度过自己最美好的少女时光,然而平静的生活被战乱打破。
卢沟桥事变那年,叶嘉莹13岁,当时正在读初二。那个时候她经常听到外面炮火的声音,还有日军的吉普车从长安街飞驰而过的声音。
北平沦陷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叶嘉莹在上学的路上啊,经常看到路边有冻死的人,有的露天铺着,有的埋了一半在雪里。
这些凄厉的画面让叶嘉莹写下了:“晴朗半日寒仍劲,灯火深宵夜有情。”那个时候的叶嘉莹,常用这样的诗句来寄托自己内心的震撼与悲悯。
1941年,叶嘉莹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学习的古典文学专业。不过,可惜的是在同一年,她的母亲去世了。因为抗战事宜,父亲在随国民政府南迁的时候,彻底与家人失去了音信。
此时,这个家里就只剩下了她和年幼的弟弟。17岁的她,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家的顶梁柱。
母亲下葬那天,叶嘉莹的心被掏空了,写下了八首《哭母诗》:“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后来,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弟弟一起生活。
但是,无论生活有多艰苦,叶嘉莹从未中断过读书,一直跟随从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学习古诗词。
02
1945年,大学毕业后的叶嘉莹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自己的初中老师的弟弟赵钟荪,赵钟荪对叶嘉莹是一见钟情。
在赵钟荪地猛烈追求下,或许也是跟从小缺少父爱有关,单纯的叶嘉莹很快就被感动了。可是令她没有想到是,这竟然是她多舛命运的开始。
婚后,叶嘉莹随丈夫赵钟荪去了台湾生活。可是没料到的是,赵钟荪因罪进了监狱。
叶嘉莹当时只好带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大女儿,寄居在了姑姐家的走廊里,而这一住就是三年多。
三年间,叶嘉莹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打工赚钱。孤苦难熬的时候,她就写诗,在1950写就的《转蓬》,就是当时漂泊的写照。
好不容易熬到丈夫赵钟荪无罪归来时,赵钟荪的性情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叶嘉莹没有等到苦尽甘来,等来的不仅是赵钟荪的酗酒,还有拳脚相加。
有一年的圣诞节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叶嘉莹精心为女儿准备了一棵圣诞树,却被赵钟荪没有缘由地一脚把树给踢翻了。这种粗暴的行为气的女儿哇哇大哭,赵钟荪却像没事人一样自顾自地喝酒。
如此窒息的婚姻让叶嘉莹也多次有过了结自己的念头,但每一次她都用诗词自救了过来。
1969年,叶嘉莹搬去了温哥华,虽然丈夫依然为难着她跟女儿,但此时的叶嘉莹已经是心不动,则不痛。
然而不久之后,叶嘉莹的心却又一次被击碎了。此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她,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去世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叶嘉莹整日以泪洗面,几乎闭门不出,写下了十首哭女诗,其中一首写道:“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0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叶嘉莹相继在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一直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到全世界。
直到1978年,叶嘉莹从报纸上得知国内恢复高考的消息,即刻就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回国教书,并表示了“完全不需要报酬”的殷切之情。
并且,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利用每年的假期,从加拿大飞回国内,辛苦奔波在全国数十所大学讲学。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的辛苦奔波,只为了让中国的诗词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授课的时候,出现了盛况空前的上课场景,每节课都挤满了渴求知识的学生。
而叶嘉莹也非常珍惜与学生在一起探讨诗词的时光,她用“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来记录自己对诗词的爱与痴迷。
叶嘉莹一直觉得,在国外讲中国的传统诗词,很难使这些美好的东西得到发扬和传承,而在国内教书传授诗词,因为它的生命在中国,才能真正传达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
2015年,南开大学为叶嘉莹新建了一栋古朴雅致的书院——迦陵学舍。
这一年,叶嘉莹正式开启了南开园的定居生活。她说:“我的根是在中国。”
2018年,94岁的叶嘉莹将自己的房产、稿费和版税等等的收入,悉数捐给了学校,她还设立了“迦陵基金”,助力中国诗词的传承,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时至如今的这些年里,叶嘉莹已陆续捐赠3500多万元。
叶嘉莹还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叶嘉莹先生还说,她会继续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并传承下去。
04
叶嘉莹的这一生颠沛流离,唯一的根却是深深扎在古典文学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如果说叶嘉莹的一生是一片苦海,那诗词就是度化她的那一叶轻舟。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叶嘉莹先生,一路走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