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皖北,天气还没来得及降温。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李冲回族乡卫生院内,一大早便开始热闹起来。
上午9时许,一辆来自合肥的大巴缓缓驶入院内。待停稳后,一群“白大褂”从车上陆续走出。“早几天就接到通知,听说会有医生来帮俺们检查身体,没想到来这么多!”现场群众说。
让院内院外群众期待的“白大褂”们,大都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内知名医院的优秀专家。
来不及休息,在简短的仪式过后,近30名专家医生便分赴卫生院的各个诊室。从上午到下午,从楼上到楼下……超过300名群众进行了体检,并获得了专家们的诊疗建议。
在义诊有序开展的同时,不远处广场上的音乐声又响了起来。
下午两点半,在李冲回族乡的文化广场上,来自安徽省歌舞剧院、省黄梅戏剧院、省艺术学院等专业团体和院校的文艺工作者50余人,为当地群众上演了一场视听盛宴。
“上午见到了医生专家,下午又看了歌舞表演。一天之间,既检查了身体又饱了耳福眼福。”李冲回族乡毛冲村的村民们感到十分开心。
让老乡们感到开心的,是来自安徽省政协连续多年开展的一项履职为民举措——自2016年开始至今,安徽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连续向全省少数民族乡村开展送医送戏活动,将健康和欢乐送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家门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十一届安徽省政协期间,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组织委员调研时发现,由于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位于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等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有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且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从2016年起,在安徽省政协党组的支持下,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开始向少数民族乡村开展送医送药活动。“除义诊外,我们还组织宗教界委员捐赠药品和善款。2018年后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和400多名省内各大团体和院校的文艺工作者,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文丽介绍。
这种送到家门口的温暖,一直让蚌埠市五河县临北回族乡的村民赵斌印象深刻。其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年卧床。当他听说乡里来了专家,早早用电动三轮车载着母亲来到现场。来自安医一附院骨科的两位主任医师来到车边俯身蹲下,仔细询问后调整用药方案。“依照专家意见更换了药物,调整了用量,这两年母亲的病情改善了很多,那个用来代步的三轮车也基本不用了。”
“省政协的送戏上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更是提升了我们的文化内涵。”时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党委书记钟奕辉深有感触地回忆,2019年该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那时村里的文化大舞台刚建好没多久,乡亲们都盼着文化大舞台多一些高品位的节目。恰逢省政协民宗委组织委员和艺术家来送戏送节目,后来又联系专业团体,帮助乡里成立了演出团队,一下子擦亮了畲乡旅游文化品牌,助力了民族乡村振兴。
自2016年以来,类似温暖人心的故事在各少数民族乡村多次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送医送戏的委员们也感觉收获颇丰,“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专业优势得以发挥,也让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服务界别群众,为我们履职搭建了一个平台。”多次参加送医活动的省政协委员方浩徽这样说道。
安徽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陈昌虎介绍,近年来,省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切实为民履职作为履职尽责的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我们重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委员履职形式,活化委员履职场景,促进委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履职视野,团结引导界别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努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送医送戏充分发挥了政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和界别优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身边,在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的同时,提升了政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表示,将进一步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紧密联系界别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加多样的形式服务界别群众,持续从民族宗教领域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记者:胡方玉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