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家暴倾向:留意这些潜藏特征

在家庭这片本应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里,家庭暴力却如挥之不去的阴霾,给受害者身心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家暴并非无端而起,那些具有家暴倾向的人,往往在性格、行为与思维模式上呈现出诸多值得警惕的特征,知晓并识别它们,如同在危险边缘筑起防护墙,或能避免悲剧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端控制欲作祟

拥有家暴倾向的人,内心对身边人常有近乎病态的控制欲,试图主宰生活点滴。这种控制贯穿日常琐事与重大决策,从规定家人每餐饮食内容、作息时间,到插手职业选择、社交圈子限定,无一放过。就像阿珍的丈夫,不许她在外工作,理由是 “外面世界复杂,怕学坏”,每天只能在家操持家务,且规定阿珍必须在他下班前半小时准备好晚饭,晚一分钟便是一顿数落;阿珍和邻居闲聊稍久,回家便遭冷脸相对,被警告 “少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邻居不过是寻常退休老人。长此以往,阿珍社交萎缩,精神压抑,稍有反抗就面临丈夫怒目圆睁、摔砸物品威胁,生活被禁锢在丈夫划定的狭小 “安全区”,反抗就会招致暴力升级。

情绪管理失控

情绪起伏如脱缰野马,是这类人的显著标签。芝麻小事能瞬间点燃怒火,且怒火燃烧呈燎原之势,难以平息。小李的父亲便是如此,辅导小李功课,只因孩子一道数学题反复出错,立刻暴跳如雷,将手中书本狠狠砸向墙壁,吼声震得孩子瑟瑟发抖,紧接着便是对小李的推搡,怒吼 “这么简单都不会,是不是故意气我”,全然不顾孩子满脸惊恐泪水。日常堵车、工作小失误,都能成为他在家中大发雷霆的 “导火索”,对家人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宣泄情绪后虽有短暂愧疚,可下次仍重蹈覆辙,家人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哪句话、哪件事会再度引爆 “情绪炸弹”。

自卑与敏感交织

表面逞强下,藏着深深自卑与过度敏感。他们对他人看法过度在意,曲解善意,将无心之言视作冒犯、贬低。同事小赵的男友,身形偏瘦、长相普通,常因旁人一句调侃 “你这体格,得多练练” 而耿耿于怀,觉得被嘲讽弱小。回家后,小赵关心询问他工作是否顺利,他却曲解为女友嫌他没本事,突然大发雷霆,指责小赵 “看不起人”,甚至摔碎桌上水杯,吓得小赵不知所措。家庭聚会时,亲戚夸赞小赵事业进步,他也觉得是在暗讽自己不如女友,事后便找茬与小赵争吵,情绪激动时还会动手,用暴力 “找回自尊”,让小赵身心俱疲,陷入恐惧与迷茫。

原生家庭 “阴影” 复刻

成长于暴力或冷漠家庭环境,易沿袭不良相处模式。小王婚后发现丈夫处理矛盾方式与公公如出一辙。公公在家常因琐事打骂婆婆,丈夫从小耳濡目染,婚后夫妻稍有分歧,丈夫便模仿父亲,提高音量、挥舞拳头,像讨论孩子教育理念有别,本可平和沟通,丈夫却瞬间变脸,吼道 “就得听我的,和我爸当年一样”,对小王动手,旧 “剧本” 在家中反复上演,原生家庭伤痛以家暴形式在新家庭延续,困住小王,难以挣脱。

酗酒赌博成瘾催化

不良嗜好成瘾,是家暴的 “危险催化剂”。酒与赌,麻痹神经、扰乱心智,侵蚀理智防线。老陈酗酒多年,每晚必喝得烂醉,酒入愁肠,工作不顺、经济压力化为对家人怒火。一次孩子哭闹吵醒醉酒的他,他竟对孩子拳脚相加,妻子阻拦也被推搡在地,事后全然失忆,只剩家人满心伤痛。老张沉迷赌博,输钱后回家便找妻子 “撒气”,要钱翻本不成,就砸家具、打骂妻子,家庭积蓄在赌桌耗尽,温暖也被暴力驱散,妻子为孩子只能默默忍受,生活陷入绝望循环。

家暴倾向者特征各异,但皆在生活蛛丝马迹中可寻。我们需敏锐洞察,受害者更要勇敢正视,及时求助亲友、妇联、警察等,打破沉默,让家暴止于萌芽,重归家庭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