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作为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是监管的重点。企业在招聘环节没有做好背景调查,对品控经理的入职资料未能及时甄别,导致入职后造成食品公司发生至少50起以上的未达保质期内发霉等质量问题,被处罚约3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食品公司聘请一位品控经理,在招聘JD中明确要求经验丰富外还标识高级职称。通过面试的黄某,没有做背调即入职。后续公司出现产品大面积发霉,至少50起以上的未达保质期内发霉等质量问题,被退货、召回、投诉等等造成损失约30万。

经核查后发现,品控经理几乎没有到生产车间和原材料仓库检查验收。公司于是对品控经理做背景调查工作,发现他入职资质造假,写着高级职称,实际上却是检验工高级。

品控经理的工作履历和资质,是食品企业依托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实现食品安全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能否科学、体系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保障,是公司减免被行政处罚、承担民事责任、减少生产损失的护城河。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该公司的品控经理实为“检验工高级”却谎称有“高级职称”,前者只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同于行业上岗证,比如维修工、驾驶员,一般通过培训考试获得;高级职称证书则代表着技术水平、能力,比如工程师、经济师,一般通过评审方式获取。

在劳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用人单位若无法举证品控经理的过错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也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在日常管理中,注意“留痕管理”很关键,公司除了做好入职前背景调查,内部对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尤其岗位职责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含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明确担任人员)、劳动合同书、入职申请书要配套完善,才能够依托这些证据赢得支持,以及要求品控经理承担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从事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到人”,品控经理/品控人员若隐瞒其被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的,则同样存在欺诈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看回来,在通过招聘后,企业并未对候选人开展背景调查而导致的损失。那如果开展背景调查,企业会避免哪些损失?

企业在员工正式入职后,需要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然而,如果该员工无法胜任岗位,用人单位可能需要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此外,期间支付给不合适员工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也构成了企业的直接损失。

不合适的员工往往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因错误导致项目延期或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这种隐性损失通常比表面薪资成本更为显著。

再者,在某些行业,招聘到不合适的员工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事故风险概率发生和相关的赔偿费用。

最重要的是员工不胜任的行为和表现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影响企业在客户和市场中的地位。如案例中的食品公司,最注重食品安全,却因为员工不胜任,导致口碑不好和消费者不信任,可能影响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在医疗、金融、食品等强监管行业,背景调查有助于满足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降低因用人失误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监管处罚风险。

最后,背景调查不仅是一种成本投入,更是一种风险规避和价值增值手段。它帮助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更精准、更高效,为长期稳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