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芯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电子元器件。一旦芯片被断供,手机开不了机,汽车上不了路,各行各业都得面临趴窝。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除了芯片以外,还有一些行业也同样重要。
假如这些行业被卡脖子,它所造成的影响就不仅仅是“没手机玩”这么简单了,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前途。
究竟是哪些行业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面对这些行业的卡脖子事件,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中国芯”需自力更生
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美国开始对我国实施了芯片断供。一时间,以华为为代表的诸多企业,纷纷遭了殃。
就拿华为来说,以前华为用的就是高通的骁龙芯片。依靠这类芯片,华为开始冲击5G时代,一度力压苹果,准备登上全球手机销量榜的榜首。
然而,随着后面芯片的断供,华为的销量开始暴跌。从2019年的2.4亿部,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5800万部。
可见,芯片断供对华为造成的创伤有多大。直到后来海思上位,搞出了麒麟芯片,这才力挽狂澜,让华为手机避免了冷场的波折。
当然了,芯片涉及到的领域,不仅仅是手机,它还包括各行各业。像汽车、无人机、家电等,都跟芯片产业挂钩。
未来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也得依靠芯片才能驱动。一旦西方国家搞芯片全面制裁,半片不发货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好在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14nm、28nm芯片的量产,而汽车、无人机等,恰恰就是用的这类芯片。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端制造业才没有被美国给打垮。不然的话,今后的制造业强国是谁?就很难说了。
打破核磁共振的封锁
当然了,除了芯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业,咱们也被卡过脖子。而这些行业零部件断供产生的影响,将比芯片可怕的多。
究竟是哪些行业能达到如此效果?我国当时又是如何应对的?接下来咱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中流砥柱行业。
首先就是医疗领域中的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是一款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它可以检查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变等,堪称医疗诊断领域的神兵利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核磁共振技术便已经问世。而欧美西方则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垄断该行业。比如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就是诸多垄断巨擘之一。
他们掌握了核磁共振的核心技术后,开始对其封锁。想定多少价钱,就定多少价钱,采购商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
按照当时的售价来看,我国进口一台核磁共振仪,动辄3000万元人民币。可见,这块行业的利益是有多大。
贵也就算了,关键是它的维修还特别麻烦。
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国外公司在设备上设置了自锁系统。如果咱们擅自拆卸,设备将永久锁死。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等国外派人来拆了。
等他们过来以后,一般都是按小时收费,随便鼓捣半个小时,上千美元就没了。这还不算啥,如果加上零部件更换、液氦更换、解锁费等,都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去了。
也正因如此,所以以前做核磁共振特别贵,动辄几千块钱。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不提高下治疗门槛,几乎无法维持设备运转。
最关键的是,一旦该设备被断供的话,那许多疑难杂症就会出现无解的窘境了。说小了是影响医疗,说大了则会影响民生。到时大家都跑去国外看病,这像啥?
面对这个情况,我国意识到不能再冤枉钱了。必须自力更生,自研核磁共振仪,这样才能摆脱国外公司对咱们的剥削。
一时间,国内许多医疗设备公司,纷纷投入研发。从0.5T,到1.5T,一步一步做出自己的核磁共振仪。2015年以后,我国在3.0T核磁共振仪上,也取得了突破。
比如像联影、鑫高益等公司,就推出了自家的3.0T核磁共振仪,并达到了国外设备的水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做核磁共振的价格就终于被打下来了。
如今像0.5T以下的低场强,300-600元就够了。1.0-1.5T的中场强,也只需600-1000元。至于3.0T核磁共振,便宜的也只要1000多。
随着国产核磁共振仪逐渐普及,今后这个价格将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当面临别人卡脖子的时候,唯有奋力一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特高压的逆袭
除了核磁共振仪以外,特高压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前没有特高压的时候,咱们只能用500千伏的常规高压输电。而这种线路最大的缺点,就是电能损耗特别大。
毕竟任何物体都有电阻,在输电过程中,电量会转换成热量。如此一来,就会造成电能浪费了。
而且距离越长的话,电能损耗越大。像西电东送这项工程,电能损失甚至达到了1/3。像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可见,要想搞电力长距离运输,唯有像特高压这种800-1000千伏的设备才顶用。
然而,在2009年之前,特高压这项技术,咱们一直被国外卡脖子。其中的代表零部件,就是换流阀。
以前咱们没掌握这项技术的时候,就只能从国外买。一旦出现故障,就得让对方派人来修。至于维修费,你懂的,他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
为了防止我国工程师钻研这门技术,对方还设置了报警装置。一旦工程师靠近,设备立马锁死。可见,国外对这门生意的控制力度是有多严。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国显然不能接受。没有特高压,咱们的西电东送项目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东南沿海的厂子、工业基地,最为耗电。一旦电力中断,轻则流水线停工,重则制造业崩溃,到时候还怎么推进工业化?
于是乎,在痛定思痛之下,我国决定自研换流阀,勇攀特高压这座高峰。
期间,我国科学家试验了成百上千次,设计了无数套控制系统。历经数年,终于解决了强电磁环境下,信号传输和准确识别的问题,并实现了换流阀三年运行零误差。
如此一来,横恒在我国特高压面前的一座高山,便彻底被搬走了。
如今,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电网。近五年来,我国在特高压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超过了10万件,并拥有全球90%的特高压市场。
比如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直流输电项目,采用的就是中国特高压技术。
可见,卡脖子这种手段,对我国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一旦我国力争上游、努力突破的话,很快就能实现弯道超车了。
打造C919产业链
当然了,在突破卡脖子技术这方面,这里就不得不提C919的问世了。
C919未出现之前,我国的民航机只能用波音和空客的产品。采购价贵不说,维修费还特贵。
因为某些关键零部件只有对方才有,这些零部件得从国外运过来,并需要母公司派人亲自组装、调试,才能让飞机彻底恢复正常。至于费用的话,那就得由对方定了。
根据南航2020年提供的数据,南航全年的飞机维修成本高达102亿元。可见,国外在飞机维修领域榨的有多狠。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关键技术和设备,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直到C919的出现,这才填补了国内大飞机市场的空白。
由于C919采用的是国内供应链,与上千家国内供应商对接,因此成本自然要比国外低。
无论是零部件更换,飞机维修,还是设备更新,都是本土供应商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公司也就榨不到咱们一分钱了。
看到C919动了自家民航机市场的蛋糕,欧美震怒不已。比如美国就曾威胁,要限制通用公司LEAP-1C发动机的出口,以封锁C919的发动机供货渠道。
面对美国的发难,我国自然不惧,因为我国早已开发了备份产品CJ1000A。
这款发动机目前已在伊尔76运输机上进行了测试。一旦该发动机的应用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化,那么我国就能彻底摆脱美国,在民航机研发领域大踏步向前进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C919上的航电系统、飞控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辅助动力系统等,都有了国产化方案。
依靠这些方案,可不断刺激国产厂商持续投资,研发相关零部件。长此以往,就能彻底打破国外民航机卡脖子的魔咒了。
不仅不被卡脖子,今后还会将产品输出海外,去占领国际市场。
随着C919订单的增加,相关的新型材料、机电系统、冶金锻造、电子产业等领域,都会给我国带来大量高端制造业的工作机会。
如此一来,就能让人们拿高薪、免内卷,缓解社会压力了。
结尾
总之,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个概念,怎么夸都不为过。虽然我国以前经常被国外卡脖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都纷纷被我国攻克。
当技术限制的锚点接连被拔除以后,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率就能大大增强了。这既是我国国力的象征,也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