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让我的设计和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格局得到拓展,整合资源能力增强,助推我的事业迈进发展快行道。”壮族学员朱少燕说;黎族学员王秀丽为徒弟和学生们共培训了2000人次720小时,带动周边姐妹居家就业、赋能提升;苗族学员忻秀丽的蜡染挂历作品,作为妇基会赠送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的2024新年宣传品,成为讲好中国妇女公益故事的生动体现。
近日,项目总结会在浙江海宁举行,同时20名优秀学员走进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并在大会非遗系列展区设立项目培训成果转化作品专区及20个专属展位。
2022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发起,博柏利集团支持开展“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3年来,项目陆续走进苗族、畲族、瑶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羌族、壮族、傣族十个少数民族地区,为200名女性非遗手艺带头人提供设计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成果转化帮扶、展览展示、市场对接等系列公益活动。项目累计培训学时超4000小时,辅导学员转化作品近万件,辐射带动近万名女性非遗手工艺从业者为促进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巾帼力量。
精准帮扶,项目硕果累累
三年来,项目团队奔赴10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基层调研,为少数民族女性学员在创意设计、产业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补短板、强弱项;组建专业师资团队,把传统非遗作品融入现代创意体系,到妇女家门口传经送宝;培训后导师和学员结对子,“教、帮、带”长效帮扶学员研发设计和营销,实现成果转化变现;多次带领学员亮相时装周、进博会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等平台。项目创新开展了特色培训体系构建基层公益帮扶的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果。
截至10月,项目共计完成成果转化80多个品种、300 多套 / 件作品,辅导学员转化作品近万件。90.3%的学员实现了收入增长。培训学员参加展览、展示活动186次,获得设计开发类奖项59次,56件产品被县级以上博物馆收藏。有4位学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行业非遗推广大使,2名行业非遗新青年。
公益赋能,践行公益初心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作为项目发起方,以公益赋能为根本,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发挥双方优势,精诚合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项目的覆盖性、针对性、专业性,公益性。捐赠方博柏利中国代表、企业责任高级经理王婵媛表示,该项目是博柏利集团在中国开展的首个大型公益项目,项目的实施走出了一条切实有效助力非遗传承发展、女性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实现了立项初心,也践行了博柏利创始人的公益之心。
设计赋能,实现品牌价值
三年来,项目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累计邀请近20位国内知名设计师、行业领军人物、文史专家、高校教授和文创导师组成师资团队,为各族学员传授非遗文化,分享前沿设计理念及行业信息,帮学员“补短板、强弱项”,精准提升设计、审美和市场开发能力,指导她们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新课程理念,突出“案例+素材+设计+品牌+营销”综合提升,帮扶学员形成品牌特色。
经过系统培训,学员们不断突破惯有产品设计理念,探索符合新时代气息的设计思路,在时尚认知、思维模式、设计理念等方面得到提升,掌握了更多设计理念与营销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市场转化意识,逐渐从手艺传承者转变为自信的品牌塑造者。
作为项目重要成果,总结会上还发布了项目十期公益教学片和十期学员成果转化作品集锦,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公众更直观的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传承发展,充分对接学员与市场,肩负着长效赋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和愿景。
展望未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将继续携手,为非遗焕新发展贡献公益她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