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一项别开生面的餐饮习俗——“跳菜”,是一种将舞蹈融入上菜过程的独特形式。它源自云南的无量山和哀牢山地区,是彝族民间在宴请宾客时展现的最高礼仪,也是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文化完美交融的古老传统。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这一习俗有着优雅的别称“捧盘舞”,而在民间则常被称为“抬菜舞”。其表演形式主要分为“宴席跳菜”与“表演跳菜”两大类。“宴席跳菜”是彝族人在实际生活中,如婚礼、庆典等重要场合中的表演,为宴会增添了一份欢乐与祥和;“表演跳菜”则是在舞台上进行的,根据舞台大小,演员数量可从数十人至数百人不等,展现出粗犷豪放、刚健有力的舞蹈风格,声音高亢激昂。2003年,南涧县因其深厚的“跳菜”艺术底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的美誉。

追溯历史,“跳菜”这一习俗源自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并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相传,这是古代彝族人为帝王表演的一种宫廷舞蹈艺术,后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彝族艺术的瑰宝和饮食文化的独特展现。在云南大理和南涧等地,这一传统得以传承。宴席上的“跳菜”通常由两人一组,跟随节奏,变换多样的舞姿,用头顶、手托、肩抬等方式将菜肴送上餐桌,展现了极高的杂技技巧。

在艺术特色方面,“跳菜”表演中的“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尤为引人注目。表演者口中紧含着两柄大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头顶托盘也满载佳肴,他们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地边跳边上菜。而“空手叠塔跳”更是难度极高,表演者需在头顶托盘装载八个碗的同时,每只手还分别托起四层重叠的碗菜,随着节拍在宴席间穿梭舞蹈。

此外,“跳菜”还分为“席间跳菜”与“舞台跳菜”两大类。前者在彝族人的重大场合如婚礼、新房落成等时,为增添喜庆气氛而表演;后者则根据表演地点的不同,又分为“舞台跳菜”和“广场跳菜”。前者通常由南涧彝族农民表演,演员数量在20人至百人之间,舞蹈风格粗犷;而后者演员数量更多,可达数百人,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整齐划一的艺术效果。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享受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