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跨越1200年、承载12000字的白鹤梁题刻,这一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的世界遗产“水未落,石已出”?11月26日,陆海之约·文明互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走进位于重庆涪陵区的白鹤梁题刻,水循环系统、航空玻璃观察窗等众多“黑科技”,让淹没千余年的白鹤梁题刻跨越千年,宛如“新生”,让外国来宾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好这一水下瑰宝,整个白鹤梁题刻采用“无压力容器方案”,即在白鹤梁外修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罩体”,与长江水隔离,“罩体”内充满过滤后的长江水,“罩体”基本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又能防止江水对白鹤梁体的长期冲刷损坏。

“罩体”内沿白鹤梁体建一条参观廊道,如此一来,游客可沿着参观廊道近距离观看题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之所以能把深水中的题刻看得更清楚,白鹤梁题刻则采用了当时国内唯一的深水LED照明系统,并用上了特制的航空玻璃观察窗。

当了解到白鹤梁题刻这些保护文物的新技术,来自尼泊尔的龙树出版社社长、亚洲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尼泊尔专家委员会委员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直呼:“令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表示,白鹤梁题刻是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文化遗产,这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保护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些保护技术值得向全世界推广应用。”

“每个场景都很震撼。”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岛屿协会副主席本扎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这个博物馆,水是人类共同的起源,长江的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的尼罗河、尼罗尺虽相隔万里,但相通相融。“我一定会向朋友推介白鹤梁题刻。”本扎说,到这里看水下博物馆和体验拓印,让人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巴渝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摄影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