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2024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上发布信息,截至2023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形成了木竹加工、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4个年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球主要林产品的最大贸易、生产和消费国。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以生态保护引领发展方式转变,能够助力更好地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增绿添彩,万里河山多姿多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让绿水青山建得更美,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扛牢改革使命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组建权责清晰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长制等制度……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着眼未来,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改革创新,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真正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优良的基础上,进而走出一条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坚持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婺源,依托“生态佳”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在全国首创建设自然保护小区,打造一批生态景观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2.65万元。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不断拓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等产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着眼未来,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友好型绿色产业,通过盘活生态“家产”,壮大生态“家业”,努力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更好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整体合力。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汇聚成为祖国广袤的森林,14亿国人携手守护绿水青山,凝聚起了推动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近年来,我国义务植树的尽责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已经扩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等8大类50多种,让公众参与更为便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土绿化任务超额完成,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彰显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全民义务植树已经成为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着眼未来,要加大绿色低碳产品宣传推介,营造对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较高认可度和参与度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行为上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真正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热门跟贴